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柯仲平 > 史料文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论中国民歌*
柯仲平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在出发工作中写这篇文章,有时是在开垦了的山头,有时是在流水边。脑子里的材料不够用,不会写得好吧。但是,已经叫我写,就写它。以后有功夫,补写一篇也无不可。
  我在高山头,流水边,想起民歌来,是非常有味的。
  每一次听得人们谈诗,都说“五四”运动后,新的小说是创立起来了,新的诗歌还太差,我自己就会暗地里惭愧起来。因为自己是素爱创作诗歌诗剧的,创作的过程,也已经二十来年了,到今天仍旧特别喜爱这一道。
  我写诗,有许多的先生,而最主要的一个先生是中国民歌。我受中国民歌的影响,比受什么诗人的影响都要深些。今天,要我谈一谈,我就稍微谈一下。
  一、我们应继承并发展中国民歌的传统——民间艺术
  中国有中国的原始共产社会时代。那时代的民歌,现在是极不容易发现了。
  可惜得很,我幼年虽生长在云南边境的一个小城内,常有机会和苗、瑶、倮倮、龙音、彝族……等兄弟民族相处,现在却不能记下他们的一些歌来!他们的歌虽然简单,可是很多,很丰富,还带着几分原始的气味。我常见苗族人民吃了一阵烧酒,一阵狗肉,男男女女的便围成一个圈,拍着手,舞起来,唱起来。也常见倮倮人民背着野物到集上(我们那里叫赶街)来卖。太阳快要落山了,倮倮们挂着一葫芦烧酒,一面吹着笙,一面舞着走,看那个样子,好象世界并没有什么叫做愁闷。吹舞得同伴们大笑的时候,甚至滚在地上舞,舞向归途。他总是口不离笙,舞带表情的。同伴们也不时地合唱起来。我也常见龙音结婚,他们的爱,是从一块劳动,一块唱歌,一块喝酒里发生到成熟的。结婚这一天,黄昏后,男女老少们都在一块,给新郎新娘灌酒。酒坛口就象他们那说笑的嘴一样,常常开着。客人要新郎新娘唱歌,他们也没有多少忸怩就唱了。在座的若有哪个男歌手和女歌手对起歌来,那可不容易收场。歌,每每会组织成两条基本对立的阵线。许多人不参加这条,便参加那条。特殊的歌手,他是出口成歌的。有时他(或她)能独马单枪,敌住了很多的人。一直要唱到天明。据说有互相嘲笑的歌,有互相考问历史的歌,有恋歌。他们经验到的,想象到的,都可以成歌。
  在山野里,他们有时不唱,只用一种木叶搭在口里吹山歌。我没学会吹,觉得苦,有精通几族语言的汉人便教我唱下面这一调:
  高山木叶堆打堆,
  可惜小郎不会吹!
  哪天哪日会吹了,
  高山木叶化成灰。
  但是,这还是汉人的歌词。苗、瑶各族的歌词,我连整整的一首也记不得了!我的祖母是会讲龙音话、苗话的,不过她只教我学“朝为田舍郎,暮为天下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那一套。我一定要她教我一个,她就给我编了一个彝汉混合的短歌:
  饿里郎,饿里毕,
  酸菜炒小鱼,
  问你吃不吃,
  哪啊嗬,呵哪呵哪
  呵——
  这个曲调,我而今还常常喜欢荡在口里。其他也还能记几个不完全的调子。这些调子,总是明快而缠绵,简单而悠扬,多情而健康的。至于那单调的舞曲,全是愉快的、活泼有力的。他们生长在山野里,劳动是他们的本色。大多数人终年不穿一双鞋,可是山野里的刺见了他们还要低头呢。这就是他们歌声健康的主要原因。
  我爱唱民歌,但不懂乐理,也没学过记谱。因此,我总感觉好象还有一点原始味,存在苗、倮各民族的歌中,但不能很具体地告诉别人,然而讲起民歌来,能把握这种原始味——只是比较地接近原始——也是很有一些益处的。
  在那汉、苗接近的地带,有一首儿童朗诵诗——也可以说是一个儿童诗剧——这也是很健康的作品。有时只在儿童的口上朗诵出来,有时便在广场上演起来了。演时分两队,一队代表汉人,一队代表苗人,各有队长领导。汉人队拉着手,围成一个圈,圈的两面(东西或南北),都有两人扣着手,高高地架成一个城门洞。苗人队是一个拉着一个的手的纵队。这个场面一布置好,苗人队便走到城边,全体一致很有节奏地发问起来,汉人队也是很有节奏地一致回答:
  苗:城门洞有多高?
  汉:八十八丈高。
  苗:可容小兵小马走?
  汉:有钱自管走,无钱挨大刀。
  苗:什么刀?
  汉:金银刀。
  苗:什么把? 
  汉:葫芦把。
  (苗队最后顽强地问)
  苗:苗子家搬来怕不怕?
  (汉队亦顽强地回答)
  汉:不怕!
  (苗队便冲进城去,双方戏战起来)
  这种作品,不管怎样简单,总是现实的,很有力的。它表明了那个时代的汉人封建主是贪财好利的,是凭武力保持势力范围的。苗族是“不买帐”的,同时也就表明汉、苗各民族原是能坚决斗争的民族。这游戏,是十一、二岁以下的孩子常玩的。在今天,我们已经有许多十一、二岁的孩子参加剧团了,他们能演出许多进步的作品,这可以说明中国的进步。但在乡下孩子方面,教育材料还是很缺乏!象我举的这一种简单的诗剧形式,还有选用的价值。
  许多民歌,总是和人民的实际生活分不开的,和劳动分不开的。船夫、码头工人、土木工人等的歌,我这里且不举它,再选我幼年记住的来说。那地方的农妇,当她要诓小儿睡觉的时候,每每这样唱:
  媄媄①乖乖睡,
  妈妈去舂碓;
  舂得三升糠,
  给媄做衣裳;
  舂得三升米,
  搁在媄媄枕头起。
  这把穷人家的母子爱和劳动生活很朴实地表现出来了。
  那些暴露封建制度之黑暗的作品也很多,例如各地关于童养媳的,遭后娘的,拍卖儿媳的——这里且不举它。
  民歌民谣的文艺价值,早被孔子部分地发现了,因此《诗经》中才有“国风”。在这一方面,孔子是相当进步的。
  民歌中存在着听天由命的思想(这主要是被封建主义统治剥削压迫的结果),有帮助封建统治稳定的作用,这是不用说的。但反抗封建统治的、暴露封建黑暗的更不少。不过,明显地表现出反抗来,就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了,这种作品是很难存在的。用哀诉的情调来表现封建痛苦,这是不能摧毁封建统治的,因此得以在民间流传。封建统治阶级中也有矛盾,它会产生一些不得志的文人,这些文人也有助长民歌的作用。甚至常把一部分封建上层的文化成果,转化到民歌(一切民间艺术)中,借民歌来发泄他们的不平。民歌也每每会给封建文人许多助力,当文人受到一些民歌影响时,他的诗作便会添了一些生气,如大家熟知的白居易等。这种文化上的交流作用虽然有,但民歌总是代表着当时被统治的人民大众的。民歌中不能有彻底的反抗意识,这是历史决定的。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农民阶级的政权。农民问题的解决,是必然要到出现无产阶级,受无产阶级正确领导后,才能解决的。中国民歌也正如中国农民问题一样。历代都有农民暴动,但那只不过能稍稍推动社会发展,能使农民成分多少起些变化罢了。被统治的农民阶级仍旧是一个被统治的农民阶级。历代民歌,虽有多少变化,但仍是以农民为主的被统治人民的民歌。在十余年以前,民歌并无大发展。直到中国无产阶级运动,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下抬起头来以后,农民才得到正确而有力的领导,因此,在不少的农村中,新的民歌产生了。这些新的民歌,虽然在形式上还没有一个大的发展,但在内容上,却都充满着反帝反封建、反一切压迫与剥削的思想与情绪。并且,这是进步的农村大众爱唱的。在城市方面,有一部分从“五四”运动当中锻炼出来的诗歌作者,是或多或少地把民歌的一部分作风吸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来了。在这些作品中,有一部分是朝着建立新的中国大众诗歌的方向努力的。当然,是否有了一些什么好成绩,这是待检验的一个问题。总之,中国民歌是开始得到新的继承和发展了。
  我们发展民歌,吸收民歌作风到新诗歌的创作中来,不只因为它在政治上有功用性,而且同时因为它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优秀的、活的、大众的艺术。它有许多优点是值得我们吸收的。当然,吸收它,也如吸收中外其他诗歌的优点一样,要加以融化。它只是新的大众诗歌创造中的最重要的因素和基础。
  想到诗歌的民族形式这个问题,我以为有好大一部分中国民歌的形式,都比“五四”以来的大部分诗歌形式优秀得多。这里,我就要讲到民歌的优点了。
  二、民歌的优点
  我举出民歌的几个优点来。
  (一)民歌的内容,在一定社会的发展阶段中,它完全是尽情尽理的,是现实的。我以为一切艺术的最基本的条件,应该是“尽情尽理”四个字。透达民情而又能表示出一定社会的真理,这是民歌的优点,也是特点。因为民歌是反映人民生活、思想、情绪的,而且是集体创作的——纵然某些民歌开初只是个人的作品,但当它成为人民所爱好而凭口流传的歌子的时候,它必然经过人民的许多修改以及不断的承认,所以,它是集体创作的。也正因此,它内容里包含着的情理是能被当时的大众通过和拥护的情理。
  (二)民歌对于人民的功用性是很大的。它能组织劳动,调节生活,传达情意,是人民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娱乐上的粮食。走遍中国的乡村,哪里是没有民歌的乡村呢?这就用不着解释了。
  (三)民歌中使用的语言,是人民中活生生的语言,是经过他们的歌喉而被锤炼了的语言。这些语言,是能够代表当时人民的某些思想感情的,而且是很具体的、很形象的。这种用语在表现一定的主题而组织成歌时,它就能很快地通过人民的感觉,直接唤起人民思想情绪上的反映,也能使人民容易背诵。当然,民歌中的一部分用语还是很带地方性的,但它也容易传开,传开到另一地方的时候,它会适应那个地方的人民习惯而起某些变化。这种例子是不少的。
  (四)民歌的格律,比任何诗歌的格律都自然。为唱的方便,有时可以增一字或减一字,增一音或减一音,因为它是能适应“手艺七十二行”的人民大众的,太死板便无法适应,它要求弹性大一些。它不受什么“平仄”的限制,然而它是通体谐和的。它也讲究韵脚,但不是死板的韵脚。当然,因为从前的老百姓太不得享受文化教育,所以就还有粗糙的地方。但,民众是天才,“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他们创作的许多好歌,是封建文人所不能达到的。
  (五)好的民歌,内容、歌词和曲调,总是谐和到三位一体的程度,达到恰到好处的程度。叫你唱起来或听起来,有如夏天劳动以后,走到清水河里洗个澡;又如拿着那恰好成熟的果子吃,是又美又香又甜的,叫你吃了一个再想吃一个。
  已说了民歌的几个重要的优点了,让我举出几个例子来润润喉吧。我且举三个不同形式的例子,是代表中国三个地方的:头一个是我幼年生长的地方(云南边境广南县)产生的。传说有一个当初是在地主人家做长工,后来出去帮人赶马(陕北话是吆牲口)的青年,他和一个女子相爱,但无钱结婚。几年后,积下一点工钱回来,可是那女子死了,下面这首歌是流传着的:
  日落西山花落台,
  蜜蜂采花对对来;
  阿妹呀,蜂来采花花不在,
  哥来看妹墓不开!
  再是江苏无锡县的一首,写的是:一个多么矜持,摸都摸不得的小康人家的女子,经过三年的社会折磨后,变成一个头也不容易抬起来的、感伤难言的妇女。
  女:洗洗澡,乘乘凉,
  不知金钗落在哪边厢,
  如有哪个情哥拾着还把我,
  我今夜三更陪他到五更!
  男:阿妹,拾着你的金钗我偏不还,
  前三年摸把奶奶也艰难;
  记得在你家后花园中,
  摸得一把清香白肉莲蓬奶,
  被你家娘俩骂我一春三。
  女:阿哥呀,前三年事不作准,
  那时候小妹我年纪还轻,
  这如今是露水里的蜻蜓一路歇,
  雨打鸣蝉不作声!
  这首民歌,男的是多么俏皮,女的唱最后一节是多么动人呀。民歌中的譬喻是太美太巧了。最后两行诗,把她的身世,现况、一腔哀情完全道尽了。
  再是陕北。陕北的民歌,我爱唱的很多。这里要举一个最流行的调子,也是一个最简单而最美的。这种调子叫“信天游”。你想到什么,看到什么,便可以立刻用这调子唱出来。当然,词句编得太不够格,是会被人笑话的。你常听见那吆牲口的唱:
  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
  为什么你把洋烟喝!
  非常悠扬地唱了一段后,是吆牲口的,他又可以号令他的牲口,或是且装上一袋旱烟再唱了:
  你妈妈生你不成材,
  露水地里穿红鞋。
  你妈妈打你因为甚?
  因为你桥头拉后生。
  比这好的还很多。“信天游”是天天都在生长着的,在旧社会,就有过这样的话: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苦人就无法解忧愁。
  这上面是三个距离相当远的地方所产生的民歌。也都是情歌。在形式上,歌的格律上,头一个稍微严格些,第二个严格性差些,第三个最少。但它们都是入情入理的,具备着我上述的民歌的优点。当然,民歌的优点还不止上面那些呢。
  民歌的缺点,当然也不少。因为以往的民歌,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人民全被压迫着、剥削着,不得受教育,而封建统治阶级还故意用很多有害的思想把他们麻醉着。因此,其中一部分缺点首先是意识落后。
  我在一九二八年写的一本诗剧《风火山》,是有战斗性的民歌气氛的。那篇诗里,缺乏着实际斗争的经验,只有无限的革命狂热。今天觉得还不坏的一点,是我预言当时刚发生的一小部分工农武装,将来必然成为决定中国革命胜利的一个最主要的力量。不幸得很,埋没多年,今天我手里是连一本也找不到了!找到的话,我想修改它,那也许可以用做中国民歌发展胜利的最初的一个证明。
  现在,我来把一部分农村中的民歌的新发展谈谈吧。
  三、革命的民歌
  南方的没有调查,我不谈,谈谈陕甘宁边区的吧。不过,因篇幅有限,也只能举几个例子。
  陕北原来就是一个富于民歌小调的世界。什么“绣荷包”、“张生戏莺莺”、“走西口”、“走降州”……调子非常多。妇女们爱唱民歌小调,尤其是这里的一个特色。这些调子,在土地革命时期被使用,是曾经为革命立下不少功劳的。当时是每打一次仗以后,就会有一个或数个新的民歌出现,并且会很快地流传在部队中、在地方工作干部中、在老百姓中。今天看起来,还有许多很优秀的革命民歌存在着,这不但是艺术作品,而且还是研究那一革命时期的最可宝贵的文献呢。
  从封建压迫下才解放出来的陕北妇女们,她们天天就爱唱歌子。刘志丹同志曾经一半是说笑,一半是庄严正经地对这般妇女同志说过:“好好好,不做工作,专门唱歌。”(是我从地方干部口上记下来的)从这话也就可以看出,那时的革命民歌是那时革命潮流上的浪花。其中的一大部分差不多是要你去问才问得出来的。举几个例子:
  刘志丹打靖边
  红缨杆子长,人马闹嚷嚷,
  走一回靖边提一回枪。
  靖边包围定,老刘令前行,
  造上个云梯上呀上了城。
  上到城墙上,排队站两行,
  格巴巴地提了一排枪。
  烟气冒空中,炸弹不中用,
  轻机关打开一呀一哇声。
  打开监牢门,罪人放出城,
  穷苦群众都呀都欢迎。
  老刘是军长,炮打崔营长,
  歇兵三天,回呀回后方。
  回了后方门,点名补弟兄,
  补起弟兄闹呀闹革命。
  打胜仗就不用说,就是打了个败仗,也要搞两句来使大家笑一笑。例如:
  打保安,失败回,
  西瓜吃个美。
  有很多,完全是老百姓唱出来的。下面这几篇也是:
  刘志丹
  正月里,是初三,
  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刘志丹,好清官,
  他带上红军打横山,
  一心要共产。
  二月里,刮春风,
  江西上来毛泽东;
  毛泽东,势力壮,
  他坐飞机在空中,
  后带百万兵。
  三月里,三月三,
  民国时势大改变;
  男当红军女宣传,
  裤子挽到半腿弯,
  走路多好看。
  直罗大战
  正月里,梅花香,
  红军常常打胜仗,
  直罗镇消灭一个师,
  抗日红军谁敢挡!
  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民歌特别多。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妇女和战士们编出来的革命情歌,情歌就多用信天游调。例如:
  鸡娃子叫来狗娃子咬,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羊肚子手巾包冰糖,
  红军哥哥好心肠。
  我有心来把妹子看,
  工作紧张不方便。
  下面这歌,是在党中央、毛主席号召全国抗日,并出发“东征”时唱的。抗战以来,自卫军和少先队还常常唱着:
  全国动刀兵,
  大家来出征,
  你看哪!
  红旗飘扬在空中,
  这批人马哪里来,
  西北陕甘宁。
  近年来老百姓自作自唱的一首是:
  三国有个诸葛亮,
  延安有个毛泽东,
  毛泽东能干得很,
  他比孔明高三分。
  且举这几个例子吧,以后有功夫,我还可以写一篇专论陕北民歌的文章。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民歌是会跟着人民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没有人搜集它,研究它,它有一部分便会随着生活的大变动而渐渐消灭掉,有一部分会转化为新的民歌,使你不易找出它的历史线索来。
  以往的民歌,还是在自生自灭的状态中。为教育大众,新的音乐家、诗歌作者到大众中去,把民歌提高一步是必要的。提高大众的文化教育,是我们的一个主要任务。为使大众更能自己作歌,从大众中培养大批的民间歌手也是很必要的。但我们还同时应向大众多多学习,民歌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为创造新中国的大众音乐、大众诗歌,这确是值得学习的。
  在这大时代中,我们应产生许多足为一代模范的诗歌,而且应当努力创造出几部真正伟大的大众史诗、大众交响乐!
  附注:敬文同志叫我校正这篇旧作;我校正并稍微在个别地方增删了一点。这是十年前的旧作,其实那时我懂得的还非常之少,但是从文章上看来,仿佛已经懂得很多了。这就证明自己是很不虚心学习的!到现在,自己懂得的也还非常之少。请作为我的旧作来看吧。
  一九五〇·五·十七于北京
  * 本文原载于延安《中国文化》第一卷第三期。
  ① 媄媄:(音mēi)即小宝宝。
  

柯仲平诗文集四:文论/王琳,刘锦满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10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