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傅连暲 > 全文图书 > 傅连暲传略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八章 北山听涛
穆靜
    一
  一九三二年春天,毛主席、周付主席以及任弼时、罗荣桓、聂荣臻、罗明等同志,齐集汀州城,在基督教堂那宽敞、明亮的屋子里开会,研究红军东征,攻打漳州的问题。毛主席指出,东征有三个目的:一、扩大闽西根据地;二、解决给养问题,使红军在反围剿中有较充裕的物质力量;三、调动广东敌军然后给以痛击,使其不敢进犯苏区。
  会议结束后,四月三日,毛主席带领部队乘船出发;周付主席留下来,在汀江边一座青砖小楼里负担起繁重的后勤供给工作。当时,邓颖超同志也在汀州,住在傅连暲同志家里。傅连暲的妻子刘赐福和邓颖超同志相处很好,情同手足。那时,邓大姐身体不好,傅连暲为她诊治、送药,十分关心。刘赐福则常常杀鸡,给她补养身体。空闲了,还陪她到汀江边散步,或者上北山顶上游玩。有一次,她们漫步进了金沙寺,看着一尊尊泥塑佛象,轻烟缭绕的香烛,邓大姐和刘赐福谈起了宗教问题。邓大姐说:“作为一种信仰,本来是可以任人自由选择的。但是,不论佛教、道教,或者舶来品基督教,却都成了统治阶级麻醉人民、消磨人民反抗和斗争意志的精神枷锁。这样,革命一开始就应该破除迷信了。不过,话说回来,你瞧,这金碧辉煌的建筑,塑造得生动的佛象,都是劳动者创造的艺术品,不应该随便打烂、烧掉,革命胜利了,可以变成游览胜地,供人们欣尝。”这些话,说得刘赐福口服心服,心想:果真这样做,那有多好啊!当时,在打祠堂、毁佛象的时候,曾经损坏过许多古代传下来的艺术珍品,不能不让人感到惋惜啊!
  这一段时期的相处,使刘赐福和邓大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全国解放后,刘赐福多次受邓大姐的邀请,到她家里做客。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时,邓大姐把刘赐福做为亲属又一次接进中南海。当时,“四人帮”疯狂叫喊“打倒周公”,把矛头指向周总理。邓大姐正义在手,胸怀坦荡,她嘱咐刘赐福说:“自己要多珍重,今后如果发生了什么事,不要挂记我,我知道该怎么办!”
  万恶的“四人帮”丑事做尽,坏事做绝之后,终于被人民扫进了历史垃圾堆。人民热爱的敬爱的周总理和邓大姐,更加受到了人民的崇敬。
  二
  在攻打漳州的过程中,傅连暲几次被周副主席找去,商讨安置伤员和医药供应问题。福音医院里,住满了红军伤员,它成了名副其实的红军医院。在繁忙的后勤供应工作中,周副主席还曾经几次抽出时间到医院看望伤病员,检查工作。人们还依稀记得,周副主席看到,由于当时医院人手少,都是把药一包一包发给伤病员自己服用,有的人不愿吃药或忘了用药,结果不免造成了浪费。他对此感到很痛心,便告诉傅连暲说,不能这样做,一定要收回来,每次由护士统一发药,看到病人吃下去再给下一个发药。医院坚决按周副主席的意见改了。
  还有一件事:当时,由于汀州成了苏区,福音医院成了红军的重要医院,傅连暲觉得,基督教的牌子应该拿下来,所以把福音堂撤了,禁止教徒们诵经,因而有的教徒不满意。周副主席知道后,特地把傅连暲找去谈话。大意是说:福音医院现在还不是红军医院,而且我们主张信仰自由,只要是正常的宗教活动,不是搞迷信,不是反对共产党和红军,应该允许进行。周副主席还笑着说:“我不是基督徒,有时还开玩笑地说:‘我的上帝啊!’这有什么关系?”傅连暲传达了周副主席的话后,那些教徒非常高兴,心情格外舒畅,工作也更起劲了。
  经过毛主席的英明指挥,红军的艰苦努力和英勇作战,闽南重镇漳州,终于解放了。这一胜利,吓得盘踞在厦门的帝国主义分子和土豪劣绅惊慌失措,纷纷携带金银向香港逃命。泉州频频告急,福州也觉得地皮不稳。这一仗,俘敌一千六百多人,缴获一大批战利品,还有大批款项。
  十月金秋,毛主席挥师北上,和周副主席在汀州会合了。他们来到小楼里,窗台上一盆无花果正硕果累累。两人紧紧握手,互问别后情况。小楼里,飞出了胜利的笑声,在汀江上久久回荡。
  三
  这一仗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毛主席的身体更加瘦削了,眼窝深陷,而且吐血不止。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周副主席和大家的劝说,毛主席住进了福音医院附设的老古井休养所。
  老古井休养所在北山脚下的一口老古井旁。北山上,风景秀丽,松柏苍翠。老古井休养所是一座别致精巧的淡红色小楼,它原是地主的别墅。一九二九年红军第一次入闽时,地主逃亡,从此成了休养所。当年徐特立同志生病时,就曾住在这里。
  毛主席住在楼下左侧一间房子里,屋里陈设十分简朴:一张木板病床、一张桌子、几条板凳。桌子上放着一盏随身用的马灯、一个铜墨盒和一管毛笔。地下靠墙放着两只铁皮文件箱。傅连暲过意不去,要求给增添一点家俱,都被毛主席婉言谢绝了。
  为了给毛主席尽快的治好病,傅连暲详细地向陈炳辉询问了病情。毛主席打漳州时,傅连暲怕毛主席生病,所以特地派他跟毛主席走了。现在,他坐在傅连暲对面,象是做错了什么事似的,低下头说:“我没照顾好毛主席,院长,你批评吧!”傅连暲说:“不是批评,是要说清病况,好治疗啊!”
  一听这话,陈炳辉站起来,激动地说:“病况?依我说是累的,再加上营养不够。你知道,毛主席就是这样,做起事来不知道休息,又喜欢熬夜,怎么劝也不行。”
  “那吐血呢?”傅连暲问。
  “吐血?我仔细分析过了,是鲜红色的,不象是胃出血,象是肺里的血,不过量不多。”他说。
  傅连暲心情很沉重。但是,毛主席却相当乐观。傅连暲要给他仔细检查,起初他不肯,手一挥说:“不要紧的,人吃五谷,七灾八难总要有一点,吃点药,休息个把礼拜,可以了吧?别大惊小怪!”
  傅连暲认真地为毛主席做了检查,经过X光透视,肺部有一块阴影,但已经钙化。对痰做了细菌培养,没有发现结核杆菌。但是,根据病状,不能完全排除肺结核的诊断。于是做出了治疗方案:多休息,增加营养,同时辅以药物治疗。周副主席听了他的汇报,表示同意这样治疗。
  在这样一个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地方,照一般常例说,应好好休息。可是,毛主席却时时惦记着前方的战斗和苏区的工作。
  这时,汀州市苏维埃政府和市委,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只片面地强调扩大红军和动员支前运输队工作,而对于人民的生活问题,不甚关心,造成了柴米油盐供应紧张,群众意见很大。市苏维埃的一百多名代表过去工作热情很高,一开会就到,可是现在他们不高兴来了,有时只到十几个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毛主席开始了紧张的调查工作。每天吃过早饭,他领着警卫员走到老古井旁,和汲水的群众交谈几句,有时也帮老人、小孩汲几桶水。然后,步出西门,一边帮农民踩水车、撒肥,一边进行调查。还深入到工会、商会、合作社,开座谈会、调查会、积极分子活动会。晚上就坐在马灯下整理笔记,写文章。常常夜已经很深了,毛主席的窗口仍亮着灯光。护士来劝,毛主席笑笑说:“好,就休息,休息!”警卫员去催,他手拿毛笔说:“同志啊,有问题不解决怎么能休息得了啊!”护士、警卫员没办法了,就去请傅连暲劝一劝,傅连暲摇摇头说:“毛主席的脾气我知道,劝也没有用。”但是,他是个有心计的人,为了减轻毛主席的工作负担,保证身体健康,于是,每天下午五点钟,就来请毛主席上北山散步。
  北山,也叫卧龙山,满山苍松翠柏,一般都一抱多粗,杂草野花点缀其间,黄莺、画眉一类小鸟常常飞鸣欢唱。山顶上,苍松簇拥,白云缭绕,建筑了一座重楼飞檐的金沙寺,又叫北极阁。这是汀州八景之一。每到月夜,轻风摇撼松枝,发出海涛一般的声音,因而叫“北山听涛”。
  每次登山,毛主席总要选择没有爬过的路径,在粗大的松柏间,和傅连暲边走边谈。
  这纯粹是即兴式的交谈,话题无定,遇到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谈什么。比如:
  “那种草叫什么?”毛主席问。
  “大概叫猫爪草。”傅连暲不敢肯定。
  “为什么‘大概’呢?”毛主席转过脸来问。
  “缺乏研究啊。”傅连暲一笑。
  又比如:
  毛主席拍拍一棵树问:“这叫什么树?”
  “枫树。”傅连暲这次很有把握。
  “它的树叶为什么到秋天经霜变红?”毛主席又问了一句。
  “主席,这我可说不好。”傅连暲又被问住了。
  总之,从闲谈中也可以看出毛主席那种对事物求甚解、弄彻底的精神。
  有一次,毛主席看到松树上挂着一条条黄色半透明的胶汁,毛主席在松树下站住了,用手指指胶汁,颇有兴味地说道:“你看,这胶汁是从一块伤疤上流出来的,树受了伤,用自身流出来的胶汁来医治;人也一样,负了伤,得了病,主要靠自己的抵抗力来恢复健康。是不是这样?”
  傅连暲听了,心想,我在北山上转了多次,也常常看到它,却不知道它还能说明医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他接过话,对毛主席说:“原来是这样!增强伤病员自身的抵抗力是很重要的,吃药打针只能起辅助作用,所以我们总是要想办法使伤病员有一定的营养和充分的休息,使他们增强抵抗力。”
  “是这样,很好。”毛主席高兴地回答。
  他们还指点着汀州附近几座山,研究过怎样选择地形打击敌人的问题。当然,傅连暲在这一点是个门外汉,他听着主席讲,心中也感到似有所悟。
  他们就这样走着,谈着,松柏静悄悄,它们好象要记住这些谈话,然后用澎湃的涛声向四面八方传送、传送。
  他们每天漫走到七点,直到袅袅炊烟象薄雾一样从城中升起,夕阳给汀江撒满胭脂色,对面塔岭山头上高耸入云的宝塔隐浸在夜幕之中,才兴奋地下山。毛主席回去吃晚饭,然后又投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经过认真的调查,毛主席对汀州市委和市苏维埃的工作进行了整顿,又对城市的工商业发展作了指示。果然,汀州的经济活跃起来了,后来获得了“红色小上海”的美誉。毛主席把这些经验,用汀州的玉叶纸写下来,象贴大字报一样,让警卫员贴在墙上,请工人农民和干部来阅读,座谈修改。小小的病房,常常坐着十几个人。凳子不够坐了,就把床从墙边移开,四面都坐上人。有时傅连暲来看病,也被留下来,一起参加座谈。
  在座谈时,毛主席对汀州的干部有许多指示,他特别强调要关心群众生活,要接受群众监督。
  毛主席说:“关心群众生活,这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谁不关心群众的生活,不问群众的疾苦,谁就一定垮台。”
  毛主席说:“共产党的干部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否则,就会当群众的老爷!”
  这篇文章,后来成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的一部分。
  傅连暲一直以能有这样的机会和毛主席交谈为荣。真的,我们党内很少能有象他这样的人,随时得到毛主席那么多的关怀、启发和诱导。这对于促进傅连暲世界观的转变,起了很大的作用。
  四
  毛主席在汀州休养期间,还接受了傅连暲同志母亲的邀请,到他家作客。
  为了这件事,全家都心里乐开了花。
  那时,傅连暲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听了这个消息,似乎也年轻起来了,她和孩子们一起收拾屋子,擦桌子洗碗。傅连暲的长子维光才九岁,拍着手,从前屋跳到后屋,高兴地喊:“毛主席要到我家来了,毛主席要到我家来了!”可是请毛主席吃饭,做什么菜呢?老太太说这个菜好,刘赐福说那个菜香,说了几样,总算意见一致了,后来傅连暲又加了几样毛主席爱吃的菜。这天,具有闽西风味的家常菜做出来了,比如烧冬菇鸡肉、肉丝炒冬笋、浇汁芋头、肉炒豆皮(腐竹)以及淮山肉片汤等,还特地摆上了两瓶汀州名酒——“过冬酒”。
  做完菜,全家人都换上了干净衣服,又请了几个陪客,等着毛主席。
  毛主席来了,他一见到老太太,就紧走几步,迎上去说:“老太太,你健康啊!”
  老太太见到毛主席这样谦虚,平易近人,一点也不拘束了,笑着拉着他的手说:“谢谢主席,快请到里面坐吧!”
  孩子们拥到毛主席身边,抢着和毛主席握手。这个说:“毛主席,你好!”那个说:“你好,毛伯伯!”维光张着两只小手,笑着跳着大声喊着:“毛伯伯!毛伯伯!”
  毛主席见了孩子们,笑容满面,弯下身子拉拉这个孩子的手,又摸摸那个孩子的头,慈爱地回答说:“你们好,小朋友!”
  毛主席进了屋里,和全家人握了手。坐下后,他见维康较瘦,关心地问:“这孩子为什么这么瘦?有病没有?”
  “没什么病,就是身体不太壮。”老太太说。
  “要多注意他的健康。”毛主席说着摸摸他的小胳膊,又拍拍他的头,维康不好意思地躲到妈妈身后去了。
  毛主席一边喝茶,一边谈起了家常。傅连暲把自己的家世、学医经过,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毛主席边听边插上几句话。最后,毛主席说:“你能参加革命工作,很不简单啊。我们的医院,还应该多有几个象你这样的人。”
  吃饭的时候,老太太和傅连暲请毛主席坐上座,毛主席坚决不肯,推让着叫老太太坐了上座。老太太恭敬地斟满一杯过冬酒,说:“保护毛主席活一百岁①,保护红军打胜仗。”
  毛主席表示感谢。
  这天,毛主席很高兴,一直坐到很晚,才回到老古井休养所去。
  不过,这天做的菜太多了,又请了陪客,后来毛主席曾和傅连暲说过:“我们是同志关系,那天你留我吃饭,我吃了,但是你不必做那么多菜,也不必请什么陪客,这是战争环境。以后千万要注意,不要铺张浪费。”
  听了这活,傅连暲同志脸红了。毛主席诚恳的批评,切中他的一个缺点:生活有时不够朴素,比较讲究面子。他想了想,说:“主席,我一定改!”
  毛主席到汀州休养的时候,贺子珍同志也住进了福音医院,不久她生了一个男孩,名叫毛毛。
  傅连暲为她接了生,又把这喜讯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兴冲冲地到医院探望,看着襁褓中的小毛毛,心里非常喜爱。
  五
  一九三二年底,毛主席住院已经三个多月了,身体虽然有所恢复,但是由于操劳忙碌,仍很虚弱。
  傅连暲一再叮嘱毛主席注意饮食,但是毛主席仍然是粗茶淡饭,注意节俭,他说:“同志,苏区困难啊,我们只能艰苦一点。再说,这比在井冈山上强多了。”
  一天,谈到了医院改编的问题。傅连暲非常希望摘掉头上基督教医院这顶帽子。
  毛主席笑了:“事情总有个内外情况么。过去不改福音医院,那是因为这个名义可以使我们手脚灵活,做许多事。现在应该成为我们自己的医院了,我想把色改成中央红色医院,仍然放在汀州,你看怎么样?”
  傅连暲求之不得,立刻同意这个意见。
  毛主席叫他到瑞金去,向中央政府副主席项英同志请示。傅连暲认为,毛主席是中央政府的主席,决定了就行了,何必再到瑞金去请示呢。但是毛主席说,这只是个人意见,决议应该通过组织,和大家商量,事情办起来就能周到些。
  傅连暲到瑞金请示后,组织上完全同意毛主席的意见。
  这时,一九三三年来到了。
  一天,从瑞金来了一个通信员,给毛主席送来了紧急公文。
  当天,毛主席告诉傅连暲,他就要走了。敌人向闽西进犯,他不能再休养了,马上就回瑞金。同时谈起了创办中央红色医院的事。其实,傅连暲早已想到医院可能迁走的事,他和家里人、医院工作人员,都已做过工作。
  毛主席问:“蒋介石的军队打来了,你怎么样?”
  “我跟主席到瑞金去。”傅连暲毫不犹豫地说。
  “医院呢?”
  “现在情况变了,也一块搬到瑞金去。”
  “好啊!”毛主席很高兴,“我到瑞金后,派人来帮你们搬家。”
  傅连暲临走时,毛主席又关心地问:“你的家怎么办?”
  “也去!”他答。
  毛主席想了想说:“好吧!你母亲年纪大了,路上要小心。”
  第二天毛主席走了。汀州市委和市苏维埃的同志、在医院休养的陈正人同志以及傅连暲、陈炳辉,都来送行。
  毛主席结束了在老古井休养的四个多月的生活,又踏上了征途。
  这四个多月,使傅连暲终生难忘。毛主席用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影响了傅连暲,使他真正懂得了一个革命者应该有怎样的雄心壮志,有怎样的行动,应该怎样勇敢地为人民而献身。
  ①保护:闽南土语、保佑之意。
  

傅连暲传略/穆靜著.—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0.7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