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马海德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2为什么不爱吃鱼?
田森

  大家都放下了筷子,一面同伦纳德教授话着家常,一面等待着下一道菜端上来。据说,那是友谊宾馆餐厅老厨师的拿手好菜。
  不一会,一阵喷香的鱼味飘了过来,我不自觉地从餐桌上回过头看了一眼,只见服务员同志端着一大盘烧鱼走来,那是一条大黄鱼,颜色鲜美,盘子周围配着许多精致的小菜,更加显得夺目。接着便是一阵夹杂在一起的筷子的响声和“名不虚传”的赞赏声。
  我就坐在马海德夫妇身旁,当鱼一端上来的时候我便拣了一块最好的鱼肉送到马老的碟子里。呆了一会,我才发现他连动也没有动。我以为也许这块鱼不太好,便又夹了更大的一块给他。但他也只是礼貌地吃了一丁点,就又放下了。我这才明白了他不爱吃鱼。
  一个医生不喜欢吃含有大量高蛋白的黄鱼?而且,那又是烹调得多好的美味啊!我感到有点不解。几天以后我又见到了马海德的夫人、电影导演苏菲同志,于是,向她提出了这个问题。她沉默了一会儿说:
  “你想弄清这个原因,就要了解他的身世和童年。”她抬起深思的眼睛,打量了我一下。接着,她说了下面的故事。
  乔治出身在一个炼钢工人的家庭。他的父亲由于在黎巴嫩实在混不下去,只好背井离乡来到美国,后来在纽约州水牛城一家钢铁厂找到一个工人的空缺。那年头,钢铁工人的生活可不轻松啊!他一天干到晚,可仍然养活不了全家大小。
  一天,乔治出去玩,看到人家的孩子在吃鱼,那油炸鱼的香味令他垂涎欲滴,他一回家就向妈妈闹着要鱼吃。但妈妈哪有钱给他弄鱼吃呢?正当母子两人争执不下的时候,父亲拖着疲惫的步子夹着饭盒走了进来。听着乔治吵吵嚷嚷要吃鱼,父亲先是忍耐着,坐在那里一个劲地抽着闷烟。后来,他终于失去了耐心,脱下那只破皮鞋,把乔治按倒在地上,狠狠地揍了一顿。乔治的妈妈对于丈夫的大动肝火很不满意,她没好气地对他说:“你的心也够狠毒了!”原来乔治昨天晚上因为从帆布的夹缝中偷看马戏团演戏,被人家用棍子痛打了一顿。她呜咽着把孩子的裤子脱下来给丈夫看。
  父亲顿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先是抚摸着孩子青一块、紫一块的皮肤,泪水象珠子般地洒在孩子的大腿上,他跑到桌前把饭盒拿过来,对乔治说:
  “孩子,你把这里的几块土豆吃了吧!这是爸爸特意给你留下来的。”
  “怎么,你连这几块土豆也没有吃!”看到这情景妈妈的心软了下来,她又心疼起丈夫来啦!
  “想到孩子在家什么也吃不上,我咽不下去。”爸爸说着,又紧紧地把小乔治抱在怀里,用低沉的声调对他说:“你还小,长大了你就会明白咱们为什么吃不上鱼……”打那以后,不论谁家吃鱼,他都离得远远的。小乔治开始矇眬地感觉到,这个世界并不公道。
  不久,忽然一种可怕的流行性感冒在他们住的地方蔓延开了,乔治的好几个心爱的小朋友先后被夺去了生命。墓地上的十字架,迅速地增加着,死亡笼罩着工人居住区。就在这时候,一个传奇式的医生在工人群众中出现了。这是一个同死神斗争的勇士,哪里有死亡,哪里就出现他的身影。他不顾自己的高龄,迈着蹒跚的步子东奔西跑。
  可怕的瘟疫也传染到乔治一家。爸爸连工也上不了,弟弟病得很重。妈妈虽说也发着烧,但她是没有休息权利的。她从床上艰难地爬了起来,给大家熬一口汤喝。忽然有人敲门,那位医生走了进来。他一手拿着医药箱,另一手提着一包什么东西,沉甸甸的。
  乔治的弟弟正在呻吟,老人家急速地为他做了检查,亲自为他注射了针剂。接着又为乔治全家每个人做了一番检查。临走时,他从医药箱里拿出六份药分给每人一份,又把那一袋沉甸甸的东西硬塞给乔治,亲切地说;“这是我给你们预备的。这也是药啊!没有一点营养,你们怎么能抗得住疾病的侵袭呢?”
  乔治望着老大夫的背影,不禁簌簌地流下热泪。他目送着老人家多少有点驼背的身影,直到看不见后才提着他那沉甸甸的提包走了回来。打开提包一看,原来是四条长面包和一大盒土豆泥,在土豆泥旁边还意外地发现了好几块油煎的鱼块。这可是太丰盛了。当乔治的目光接触到鱼块时,他的耳际蓦地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那是他的好友、一个工人的孩子在临终前呼喊着要吃鱼的声音。此时此刻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滚滚而下。接着,久久地陷入了沉思。
  过了好半晌,他终于松开了他紧锁着的双眉,用一种兴奋的神情对妈妈说:
  “从今以后,我要立志去做一个象刚才那位老医生一样的人,也去给穷人治病,我要让全世界的穷人个个都能吃上鱼!我要……”
  妈妈望着眼前的孩子,仿佛他在一刹那间长大了许多。
  对未来的理想,给乔治带来了无穷的力量。此后,乔治学习越发勤奋,越发刻苦了。
  后来,他终于考上了医科大学,靠着奖学金和勤工俭学读完了大学,并荣获医学博士的学衔。当他戴上医学博士帽时,浮现在他脑际的第一个形象就是那位慈祥的老医生。他决心沿着他老人家造福贫苦人民的脚印走下去。当时他听说在以“东亚病夫”而著称的旧中国,不知有多少贫困的患者得不到治疗,又听说在上海一带流行着一种东方的热带病。同情心和正义感促使他下决心越过重洋,到中国去为苦难的人民解除病痛。就这样,他在1933年来到了上海,那时他刚刚二十三岁。
  夜色渐渐浓了。我感谢了苏菲同志的好意,怀着惜别的心情告辞了她。在回家的路上,思潮起伏,联想颇多。苏菲同志给我讲的这个不吃鱼的故事不仅解开了我心里的谜底,而且使我更深一步地了解到马海德同志忘我地献身中国革命的阶级根源。
  

马海德/田森著.—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82.10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