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柯棣华 > 全文图书 > 我与柯棣华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九章 集合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下
郭庆兰口述,徐宝钧整理



  柯棣华同志是1942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在此以前,他多次向党的基层组织表示过入党愿望。柯棣华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是经过长期思考、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抉择,他为此也作了长期的准备,也就是说积极准备条件争取入党。在中国革命的这座火熔炉内,领袖的教诲,理论的指导,斗争的实践,战士的榜样,群众的行动,组织的帮助,使他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迅速提高。甚至敌人的残暴,也起到了反面教员的作用。他这块纯真的矿石在熊熊的熔炉内很快冶炼成为优质的钢铁。最终他达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标准,完成了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共产主义战士的过渡。
  柯棣华同志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
  其一,向往共产主义,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柯棣华的家庭是个职员,属于小资产阶级范畴。柯棣华的青少年时代,印度尚未独立。印度沦于英国等殖民主义国家的统治之下,达200多年之久,那是印度一段极其屈辱的历史。青少年时代的柯棣华目睹了广大印度劳动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体味到了印度民族的多灾多难。从小就富有正义感的柯棣华,极其希望自己的民族早日独立,从殖民主义残酷的统治中解放出来,渴望自己的民族早日走上富民强国之路。青年柯棣华早就知道了印度的邻国有个中国,同样遭受着像印度一样的惨痛命运。抗日战争爆发后,柯棣华非常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十分同情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从斯诺的《西行漫记》、史沫特莱的《朱德传》等进步著作中破天荒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延安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斗争的情形。他第一次知道了“共产主义”这个新鲜的名词,并对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在1938年12月8日即将从重庆奔赴北方时,写给他父亲的一封信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说:“我希望我们到中国北方后将使我对共产主义有更深的了解。”
  就在他北上奔赴延安的前夕,他接到了父亲不幸逝世的电报。同行的印度医生都劝他回国奔丧。但他感到对父亲不幸去世最好的纪念是帮助中国完成抗日的大业,也意识到对自己的抗日意志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因此,他坚定地表示“不到延安决不罢休”。他在给家里的信中再一次提到了他向往的“共产主义”。他在信中说:“我希望这次北方之行,将使我亲眼看看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共产主义。”此后他从1939年2月抵达延安,直到1942年12月9日在华北牺牲,近四年的时间内,他通过跟中国人民的接触特别是跟广大八路军战士同生死共患难的战斗中,从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实践中,他进一步了解了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奉行的共产主义,通过耳闻目睹,特别是实际的接触,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共产主义的了解,也就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了,而是有血有肉非常具体的东西了。在延安,在晋察冀,在抗日军民浴血奋战的每一个抗日根据地,柯棣华都将自己与中国共产党的共产主义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原定的援华的一年期限早已过去,同行的援华医疗队五位成员中有三位已先期回国,可是柯棣华和巴苏华却坚决地留下来。此后,印度援华委员会几次来电,催促柯棣华和巴苏华尽快回国,并说继续留在中国,则日后回国的职业、生活甚至护照的签发都会带来麻烦。同时,毛泽东主席也从延安发电报至晋察冀边区,劝他们尽早回国。柯棣华微凹的眼睛灼热地凝望着面前如此熟悉的抗日圣土,坚定地表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事业太伟大了,我爱上了你们的事业和人民群众,我要和你们一起同甘共苦,并肩战斗到底。我决不离开这里!”他让巴苏华单独返回延安了解电报的详细情况。因而在中国抗日军民中一时有了“前方有柯棣华,后方有巴苏华”的美谈。
  此时,他的思想有了升华,有了飞跃,从向往共产主义,到热爱共产主义,并坚决要求参加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这有力地证明正确的政治追求和崇高的信仰,是一个人进步最根本的动力。
  其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
  马列主义的创始人,早就明确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觉悟这个东西不能天生,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觉悟的提高,归根结底,一是靠学习政治理论,二是靠实践。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强调实践的第一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又强调理论、精神、意识的反作用性,这正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柯棣华同志非常重视政治学习。为了学好政治书籍,他首先搬掉学习的障碍,扫除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他自制了中、英、印三用字典,拼命学习中文。他首先刻苦学好汉语。他从一个一个方块字学起,到能阅读中文报刊和书籍,这方面他表现了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对学习政治书籍,他达到了如饥似渴、如痴似醉的程度。他经常在菜油灯下捧着毛主席的著作进行学习。战争年代政治书籍少,他想方设法寻找政治书籍学习。他学习了中国革命史,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通过学习,他的思想得到新的提高。正如他给巴苏华的信中所说的:“至于我的学习,由于没有英文版的政治书籍而感到很不方便(我没有收到延安寄来的书,这里也不可能找到什么书),去年上半年尤其如此,而现在我已阅读像中国革命史之类的书籍。看报也几乎不用翻阅字典了。报上发表的社论特别是延安的《解放日报》,读起来很有兴趣,尤其是对时局形势的分析。对我来说缺少时间是最大的困难。总之,我对自己的政治理论学习,并不满意。”
  “不过,去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的性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你是了解的,我在来到延安以前政治上是多么落后,满脑子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虽有满腔激情,但对革命方法却模糊不清。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过着八路军的生活,在开会时和个别交谈中听取了同志们的批评,使我感到在性格、思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因而我认为1941年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年。”
  “去年我看的书不多,但有件事使我高兴。去年我的思想方法和世界观有了很大的转变。我身上的坏习气——我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基本上克服了。这一转变不但我自己,而且别人也感觉到。”
  “目前。我已能看懂中文政治书籍了。我更感到我的时间不够用,因为碰到每一本书我都想看,我利用每一分钟来看书。”
  除了认真学习政治书籍,柯棣华还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各项政治活动是最实际的政治学习。对政治活动柯棣华很感兴趣,积极主动参加。在延安奔赴晋东南、晋察冀抗日前线时,不少根据地的人民召开欢迎大会、联欢大会、声讨日军罪行大会等,柯棣华总是积极主动上台讲话,歌颂中印友谊,愤怒声讨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其他边区召开的除奸反霸的控诉会、军民誓师大会、庆功祝捷大会,甚至公审大会他都积极参加。参加这些政治活动,既激励了广大军民,也激励了自己的斗志。
  1941年11月日寇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我们白求恩卫生学校和医院,迅速行动起来,向唐县一带转移。在转移途中,我们听到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了。江一真校长向柯棣华讲了事变的经过。当时,他刚给学生做完动物解剖,听了后,脸色铁青,非常气愤。他将橡皮手套猛地掷进装着清水的盆子,激起的水花溅了他一脸,他擦都不擦,大声嚷着:“卑鄙下流!卑鄙下流!”这是人们第一次看到他发这样大的脾气,这个平时温文尔雅的书生,此时变成了一头怒不可遏的雄狮!他的爱憎是何等分明!
  发生在江南的“皖南事变”刺激了北方各省的日军、伪军和国民党军顽固派,一时敌人策反、暗杀、爆炸,各种破坏手段对八路军都用上了。为了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各部队和边区政府一起联合召开声讨大会,决心同日伪军斗争到底。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驻地张各庄召开的声讨大会上,柯棣华庄严地走上讲台,用汉语愤怒声讨日伪军的反动罪行,誓与八路军和中国共产党人一起面对最严峻的局势。接着柯棣华和大家一起唱起他最喜欢唱的《义勇军进行曲》,悲愤激昂的誓词和雄壮的歌声汇合在一起,把这个来自恒河之滨的异国年轻人的感情,同中国抗日军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与会的一位同志为会场的同仇敌忾的气氛所感动,歌声未停就高喊起来:“中印人民团结万岁!”“打败日本侵略者!”这时,柯棣华同志两眼含着泪水,一双手微微颤抖,他太激动了。散会后,他的感情还不能平静下来。过了一会儿,他才慢慢平静下来,他对江一真校长说:“他在中国的时间越长,越发现中印两国在历史上有那么多相似之处,也渐渐理解为什么在支持中国反侵略这件事上,印度各党派、各阶层是那样一致,所以每逢听到中印团结的口号,便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他继续说:“在我离开家乡时,父亲曾经对我说过两句话:一句话是‘我不希望看到一个在中国一事无成的儿子’;另一句话是‘只要印度和中国团结起来,就没有人可以在亚洲任意摆布人民的命运。’后一句话不是父亲一个人的意思,在每次欢送我们的会议上,我都听到过类似这样的话,这是全印度人民的声音。”望着身材并不魁伟的柯棣华,人们仿佛觉得他把中印两个民族的苦难一起担在自己的肩上,虽然吃力,但昂首走去,义无反顾。
  其三,勇于参加实践,从实际斗争中锻炼自己的革命意志。
  实践的内涵是变化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实践的内容是不同的。八年抗战,最大的实践就是抗日战争。柯棣华是个军医,他的直接任务,不是拿枪去消灭敌人,而是在战争中救死扶伤,抢救伤员,尽可能地恢复部队的战斗力。白求恩同志根据他在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经验,如果在战场上抢救及时,大多数重伤员可以免于死亡。及时抢救伤员,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这是军医的崇高责任。也是军医的力量所在。在战场上,柯棣华不顾自己生命危险,全力抢救伤员,为巩固和增强部队战斗力,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战火的洗礼,使柯棣华的思想起了深刻的变化,锻炼提高了他的政治觉悟。
  柯棣华大夫熔生命于事业之中,他热爱伤员、忘我工作、尽职尽责、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救死负伤,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柯棣华同志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的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他把伤病员视作自己的父母、姐妹和兄弟。他常说:“一个医护人员只要还活着,就不能忘记伤病员。”他对疾病从战略上藐视,但在战术上,他非常重视、非常谨慎、非常小心。他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每次做大的手术时,他往往饭吃不好,觉睡不好,总要制订出周密的手术方案,手术方案制订出来后,他要认真听取领导的意见,虚心征求群众的意见。他决不主观武断,一意孤行。他热爱伤员,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组织上分配给他一间大房子,他不声不响让给伤病员住,自己换到一个小屋里去。他有病,领导上好不容易给他弄来一点奶粉、鸡蛋,让他补养身体,他统统拿给伤病员吃。当别人让他注意身体加强营养时,他说:“都一样,现在大家需要的是艰苦。”就连发给他的新军装、新鞋子,他也节省下来送给伤员穿。自己穿着打补丁的旧衣服和旧鞋子。柯棣华大夫任院长后,他经常告诫医护人员说,作为一个医生,对待事业、对待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每当他到病室查房时,总是先认真地看病历,然后再仔细询问值班医生,只要值班医生对病人的病情有一点含糊不清,病历写的不完善,他都要立即指出来并把道理讲清楚。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大腿骨折的伤员,由于夹板固定得松,起不到固定的作用。他马上把值班医生及其他外科医生找来,严肃地指出:这是害人的,这样容易弄坏血管,造成事故,应立即纠正。然后,当场为这位骨折伤员重新进行了固定,在场的医生对柯棣华院长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无不钦佩。热爱事业,忘我工作,最突出的事例,还是他对待自己的疾病上。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营养又跟不上,他终于病倒了。生病的柯棣华大夫根本不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就在他病重时,聂司令员准备把他送到外地治疗,但还是被他以“医生不能离开伤员”婉言谢绝了,直至他在岗位上殉职。
  其四,虚心向群众学习,向英雄模范、先进人物学习,特别向白求恩学习,从中吸取丰富的养料,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在延安、在根据地、在前线,柯棣华大夫从中国革命和八路军军民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柯棣华最深的体会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能立于不败之地,越战越强,他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的作风非常佩服。这也深深教育了他,鼓舞了他。病重时,他还要求学习斯大林关于安泰的论述,表示“只要和边区人民在一起,我也会像安泰那样获得力量。”柯棣华同志心中想着群众,处处事事向群众学习,不断从群众身上吸取丰富的养料,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在军外,他向广大的人民群众学习;在军内,他向八路军官兵学习;在医院,他向医院的医护人员甚至伤病员学习,从他们身上吸取无穷无尽的力量。他处处事事心里装着群众,广大群众也从心里热爱他。他跟周围群众的关系非常密切,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葛公村的老房东赵秋珍大嫂回忆到:
  “1941年11月25日,柯院长与郭庆兰结婚之后,就住在我家东房。1942年8月生下印华。我们相处一年多,和睦相处,军民像一家人一样。郭老师有孕身子不便,柯院长常带着勤务员给我们挑水扫院子,帮我们干活。柯大夫一家人还经常给我家孩子送吃的。我家逢年过节改善生活,也常送些吃的请柯院长尝尝,一次端午节,我包了粽子送去,他说头一次吃这东西,挺香甜的。那年正月十五,我做了几样好菜请他夫妇俩过来吃,他执意不肯,最后我把一盘辣白菜端过去,他尝了说:有味道,挺好吃的。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家院里成了柯院长的门诊部,乡亲们找他来看病,他有求必应,随叫随诊。重些的就到医院检查,需入院的马上收容治疗。我的亲朋好友,听说我家住着柯大夫,都想来求医。我的表妹家住外村,长期患浮肿病,经柯大夫检查是贫血症。他安慰说,不要着急,增加些营养慢慢会好的。我娘家父亲在盖房子时不小心左脚被砸坏,我把老人接到我家,柯院长给做了手术,缝了五针,伤口很快愈合,人可以下地干活了。”
  柯棣华非常重视向英雄模范学习,向八路军战士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每当战斗结束,大批伤员来医院治疗的时候,他很喜欢听战斗故事,只要有间隙,便让战士们给他讲战斗故事,他打从心眼里敬佩那些英雄们,从他们身上,特别是白求恩身上吸取力量和智慧,促进自己更好地为伤病员服务。在英模人物中他最崇敬他的同行白求恩。他再三要求和白求恩一起工作过的江一真校长,给他讲跟白求恩一起工作的感受。他把白求恩同志的遗作都收集在一起,非常钦佩白求恩的科学态度。一次,他指着白求恩同志最后一篇著作《游击战争中医院的组织和技术》,对别人说:“这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好就好在把西方现代医学手段运用到中国的战争实际。”一次,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长叶青山问柯棣华:“听说葛公村有位老先生为你题了一副对联:‘华陀转世白医生,葛洪重现黑大夫’,是吗?”他一下没弄明白叶部长的话,翻译马寒冰同志向他解释了后,他恍然大悟,连连说:“我可不能与白大夫相比,他是我最崇敬的老师,我要终生学习他。”
  柯棣华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向白求恩学习,而且也号召全院的医护人员认真地向白求恩学习。白求恩有个故事,他曾应一个得了肺结核病员的要求,吻了这个病人的前额,引起别人非议,因为肺结核在那时很可怕,是会传染的,可白求恩却说:“医生不能光用药物来治病。”
  这个故事和白求恩说的话,使柯棣华特别为之感动,他曾多次用这个故事和白求恩的见解来号召大家:“当病人需要精神上安慰和鼓励的时候,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应该竭力去满足他,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
  柯棣华经过长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刻苦地学习,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思想日臻成熟。他认识到:“我在中国,在国民党统治区呆过,又到延安、晋东南、冀南、冀中,最后来到冀西,耳闻目睹了中国人民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革命的正义战争,八路军是一所优秀的学校,教育成长着千千万万的革命青年,这是被压迫人民的希望,印度人民也要走这条道路!”
  其五,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点点滴滴,陶冶自己的革命情操,培养优秀的革命品质,处处时时事事起模范作用。
  熟悉柯棣华大夫的人都知道,他既重视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又注意从具体问题入手,从“小事”做起。他既积极参加杀声震天、炮火连天、轰轰烈烈的战争,又不拒绝小事。对一些小事,他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去做好。小事见精神,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柯棣华同志通过无数小事陶冶自己的革命情操,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柯棣华是个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战士。伤病员感染化脓了他要亲自用鼻子闻一闻;他亲自给重伤员喂饭;学生卷纱布卷不好,他要学生重来,直到合格为止;有的伤员的绷带绑得松,影响伤员康复,他严格指出,要求重绑。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从这些无数的“小事”中,既看出他的思想境界高尚,也充分说明他是从一点一滴入手提高自己革命的、优秀的品质。
  柯棣华常常穿打补丁的衣服,却把省下来的新军衣、新鞋子送给伤病员。他说这些东西他们更需要。敌人残酷“大扫荡”,一次部队往山里急行军,他穿的一双破皮鞋不跟脚了,磨出了好几个血泡,管理员见了坚持要给他换一双新布鞋,他谢绝了,说:“这鞋来之不易,好鞋子留给战士们吧,我这双皮鞋还能将就,而且即使换了鞋也不一定不打泡,我缺少的是锻炼。”他用布包扎一下,一拐一拐地又前进了。
  柯棣华同志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处处事事起模范作用。柯棣华同志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他常说:“我愿意过集体生活,不让自己有任何特殊享受。”他不仅在战斗中深入前沿,在炮火连天、枪林弹雨中,抢救和医治伤员,在生活上他也跟一个普通八路军战士一样,从不要任何特殊照顾。组织上分配他的一匹马,他总是让给体弱的同志骑,或者用马驮医疗器械。他身体不好,上级非常关心他,新来的王教导员坚持让他吃大米饭。他生气了,说道:“要把我当成一个八路军的战士,不要把我当成外人!”柯棣华同志担任院长后,工作更加繁忙,拖着有病的身子,还要刨地开荒。聂司令员差人给他送来几斤挂面,作为妻子的我,给他煮了一碗,他硬说这是“特殊照顾我不能接受”,坚决不吃,硬是让我把几斤挂面连同煮好的一碗挂面,一起送到伤员灶。柯棣华同志就是这样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对组织和同志们的照顾,一概谢绝,这在战争年代物质非常匮乏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柯棣华从向往共产主义,到祟敬中国共产党,到热爱中国共产党,也就必然产生早日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柯棣华与他的亲密战友江一真校长是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有一天他俩散步时,柯棣华突然问江校长:“一个外国人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吗?”说这话时柯棣华有些拘谨,这是他们朝夕相处两年间很少见到的。江校长看到战友要求进步,高兴地笑了,表示赞许。江校长对他说:“为了郑重起见,那你就写一个书面的入党申请书吧。”“好,我马上回去就写。”柯棣华激动地回答。
  圆月如盘,银色的光辉洒满大地,使人感到神清气爽。
  柯棣华连续用几个晚上的时间,用中文恭恭敬敬写了一份长长的入党申请书。申请书中谈了他到中国的思想变化过程,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及为什么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家庭成员、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关系,以及主要的优、缺点和决心:“我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要处处为人师表,发挥模范作用,把反法西斯斗争进行到底,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我的一切(包括我的生命)。希望党组织对我考验,早日批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
  过了几天,柯棣华在卫校校长办公室,以虔诚的心情,向江一真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江一真同志代表卫校党组织紧紧握住他的手表示热烈欢迎。此前,卫校党委研究过柯棣华的入党愿望,并报军区党委同意,认为柯棣华同志具备了入党条件。国籍问题不影响他入党。当时正在学习整风文件,柯棣华积极参加,政治热情高涨,他不但认真学习文件,还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认真对照检查。江校长看过他写的不少学习笔记,他的坦率与严格,使江校长深为感动。江校长了解他,也请示过上级,所以江校长明确回答他:“可以。”柯棣华很高兴,转而说他自己还有不少缺点,不知组织上会不会批准。接着他又问江校长,愿不愿意做他的入党介绍人。江校长立即表示,将以作他的入党介绍人而感到光荣。此时,柯棣华内心非常激动,他紧紧地用双手握着江校长的双手,久久不愿放开。经党支部大会讨论一致通过,并报经军区党委批准,1942年7月7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同志正式加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成为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一员,给我党增加了新鲜的血液。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史册上,又增加了一个外国人的名字。
  即日,学校党委在一间会议室里召开了入党宣誓大会。墙的正面上方挂着一幅醒目的红布白字的横联,上书“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新党员宣誓大会”。墙的正中挂着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的画像,左右两边挂着鲜红的党旗。会议室的左右两侧贴着红纸黑字巨幅的标语,一边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另一边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宣誓大会开始,首先由上级党组织负责人致词,他主要讲了新党员为什么要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和宣誓的重大意义。他着重强调,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民族危亡之中,实现共产主义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他号召全体共产党员一定要在抗日斗争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消灭日本侵略者、实现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到底!
  当日,柯棣华同志穿着一身浆洗得干干净净的黄色粗布军装,紧裹着绑腿,腰间束一条皮带,显得十分英气洒脱。他像一名整装待发的战士,雪亮的目光凝视前方,神情庄严地站着,眸子里滚动着激动的泪花。右手举起,握紧拳头。由领誓人江一真同志逐句领读誓词,江一真领读一句,柯棣华跟读一句:
  “我志愿参加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章党纲,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线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为打倒日本侵略者,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到底!”
  大会在雄壮激越的《国际歌》声中结束: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的罪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做最后一次斗争!
  粉碎那旧世界的锁链,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宣誓大会结束后,柯棣华同志以无比激动的心情,在日记本上用中文公公整整再一次写下了誓言:“我已经下定决心,把我的一切献给中国和东方被压迫民族的革命事业,我将永远和解放区的军民一起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为消灭日本法西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到底!”
  柯棣华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追求,找到了新的人生坐标,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新生。事后,他喜悦地给印度一位朋友的信中说:“这是我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我极其幸福的一年,在政治上我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柯棣华同志入党后,对我的启发和鼓舞很大。我又服气又不服气。服气的是柯棣华同志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好,是我学习的榜样;不服气的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政党,而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先入党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一定要急起直追,加倍努力,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自此以后,我处处、事事以白求恩同志和柯棣华同志为榜样,以党员为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创造入党条件,经卫校党委批准,亦于1942年1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与柯棣华/郭庆兰口述,徐宝钧整理.—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