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柯棣华 > 全文图书 > 柯棣华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一部分 柯棣华 附录 采访记
任鸣皋

  葛公村中学和葛公村小学常常以印度援华医疗队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柯棣华大夫的英雄事迹教育和鼓舞学生,并提出了“向柯棣华大夫学习”的口号,因而在葛公村中小学师生中,出现了令人敬佩的英雄行为和优秀事迹。
  当我走进葛公村中小学,向老师们了解柯棣华大夫在这两个学校的学生中留下什么影响的时候,老师们讲了许多生动的事例,如拾金不昧、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从调皮捣乱到做好事、努力学习外语、舍己救人等,这说明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何激励着这一代、下一代……
  过河
  新中国成立后,葛公村经济建设的步子并不快,但景色美丽,当人们来到这个山明水秀的村庄时,总得多看几眼蜿蜒的唐河。可是这条河在1984年以前因为缺少一座桥,给群众带来了许多不便。葛公村中学有位赵同兴老师,他家住河东,而学校在河西,他和住在河东的学生每天都得跨过唐河到校。这条河夏天常常泛洪,冬天水又冰冷。每到冬夏,赵老师就带着学生一起上学、回家,帮助他们过河。冬天,他在河里摆放石头作桥,让学生通过,或者背着学生过河。有几次,搭好的石桥弄坏了,他只得在冰水中搬石搭桥。三九寒天,他的腿脚常因此冻裂出血。夏季河水上涨时,学校的老师们就接送学生们过河。赵老师除帮助学生过河外,还帮助老乡们过河。
  有一次,一位社员为生产队的副业队外出卖柴回家,当时河水上涨。他不识水性,刚下水就给冲倒了。那时水深没顶,深处有7~8尺,水流湍急,河床有300多米宽,十分危险。这时赵老师正好来到河边,一看不妙,马上下水赶上去,使尽全身力气才把他送过了河。
  在赵老师的带动下,后来大同学也帮助小同学和过河有困难的人了。师生们受到了柯棣华大夫精神的鼓舞,发扬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灭火
  河北唐县的青虚山,相传是葛洪炼仙丹之处,早已被开发为旅游区。游人络绎不绝。葛公村小学的学生,在3月15日那天也上山去玩。四年级的冀明好、刘继忠,三年级的赵二力、张志勇正走到半山腰时,忽听得有人大喊救火。他们几个人急忙寻声跑去,就见不远的山坳里有十来平方米大的面积起了火,而且火势凶猛,正向四处扩散。于是他们奔上前去,并脱下自己的上衣奋不顾身地使劲扑打。除他们四个学生外,还有另外两名青年也加入了灭火行列,经过半小时的奋战,山火终于被扑灭了。后来赶到的人见到山火已灭,大家都把目光投向这几位救火小英雄,看到他们身上脸上都被烧起了水泡。人们赞叹夸奖他们,但一位小朋友谦虚地说:“嗨,这不算什么,我们向柯棣华爷爷学习!”这时县文教局宣传部组织的宣传队,听说山上起火,也结束了节目赶上山来。他们的摄影人员给灭火英雄照了相,并将事情经过报告了校长,校长在全校表扬了他们。
  救人
  (一)
  1987年8月的一个星期四,下午放学后,葛公村小学的四年级学生李洪亮、李双龙和张昕到河边去割草。看见不远处有个小孩在河里洗澡。不一会儿便传来呼救的声音。他们三人急忙跑了过去,原来这小孩已被水流冲到河中心去了,水已没过小孩头顶,一会儿露出水面,一会儿沉了下去,情况十分危急。他们三个也大声呼喊“救人!”可是四周杳无人影。这时李双龙想出一个办法:“咱们三人手拉手下水救人!”大家同意了,于是赶紧脱衣下水,李洪亮打头拉着另外两个向小孩游去,当接近小孩时,李洪亮一个猛扑,用手抓住了这个小孩的一只手,三个小学生竭尽全力把他拖上岸。
  (二)
  小学三年级有一个10岁的学生,名叫齐金霞。有一年夏天中午放学回家,她到菜园去摘菜,准备帮妈妈做饭。菜地靠近灌溉稻田的水渠。正当她拔菜的时候,忽然听到“扑通”一声,像是什么东西掉进了水渠。她抬头探看,并思索着。原来在渠边的一个比她小的孩子(2岁)这时忽然不见了。聪明而勇敢的齐金霞立刻意识到准是这小孩掉到了水渠里。她把手里的菜一扔,跑到渠边一看,里然不出所料,落水小孩正在水里挣扎。齐金霞不顾一切纵身跳入水中,真危险,10岁的齐金霞身高只有1.2米,渠水没过她的胸部,在流水中几乎都站不住,她拼命用手抓住落水小孩,并使劲把他举起来高喊着:“救小孩!快救小孩!”小孩的姑姑正在渠的上游不远处洗衣服,闻声急忙赶来,把齐金霞和落水小孩救了起来。
  齐金霞,这位戴红领巾的10岁小女孩,身材瘦小,要让她在岸上抱起这2岁的孩子都很吃力况且她还不识水性,但在水里救人时可勇敢了。事后老师问她:“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奋不顾身地去救人呢?”她奇怪地眨着小眼睛反问道:“老师不是常常让我们学柯棣华爷爷吗?他从遥远的印度还到中国来帮助我们抗日,救我们的伤员和老百姓呢!”
  小调皮变“小积极”
  葛公村小学五年级,有个名叫刘洪铭的12岁男孩,以前是出名的小调皮,凡是淘气、捣乱的事都有他的份儿。他还会“出谋划策”,上课常常故意惹老师生气。老师批评,他不怕;在同学面前公开作检查,他也不在乎。经常无事生非,闹得全班不得安宁。
  老师们经常以柯大夫的英雄事迹教育学生,尤其是比他年龄小的齐金霞学习柯大夫舍己救人的事迹在全校公开表扬后,这个小淘气思想转变了。他想:“小同学能做的事,我们大同学更应该做到!”从此,他一改往常的坏习惯,变成另一个好样的学生了。他下决心要“像柯爷爷那样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对集体有好处的事他抢先干。夏天给同学们打水喝,冬天从家里带着筐来掏炉灰,为老师办公室灌暖瓶,他还自备工具为学校修课桌椅和教室门。有一次上课又说起话来,老师只看了他一眼,他就明白了。连忙表示要坚决改过,以后果真彻底改了。
  老师们见到他转变都非常高兴,及时地表扬了他,同学们都夸奖他。小调皮变成了“小积极”。他上课用心听讲,努力学习,成绩显著提高。班里评三好生,刘洪铭第一次上了光荣榜。他的爸爸妈妈本来愁着这“没出息”的孩子要留级,现在眉开眼笑乐呵呵地来谢学校老师说“谢谢老师操心,把这孩子教好了……”老师只回答了一句话:“这是柯棣华大夫舍己为人、勤奋好学的精神教育了他!”
  像柯棣华爷爷那样学外语
  农村中学的外语课,常常因为缺少外语老师而停开。葛公村中学去年就是如此,有了英语课本,但没有老师教。
  葛公村中学现在的初二年级学生王辉说:“柯棣华爷爷为了帮助我们抗日,从印度来到这里。他为了工作方便,很快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他没有专门为他上课的中文老师,全凭自己努力,利用一切机会刻苦学中文,我也要利用一切机会学英语!”话虽这样讲,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柯大夫周围都是中国人,每时每刻都有学中文的机会。而王辉呢,他要学的是英语,周围却没有一个是讲英语的人。但他想了个办法,在家长的支持下,买了个半导体收音机,从收音机里寻找教英语的电台。他找到了河南省广播电台在每天晚上九点以后播送初一英语课本的辅导课。在农村,一般的习惯是早睡早起,晚上九点都该休息了,但王辉仍下决心坚持收听。一年下来,他完成了初中一年级的英语学习任务。初二时来了英语老师,经过老师测验,他成绩很好。现在王辉同学仍在顽强地学习着英语。
  

柯棣华/任鸣皋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