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艺术再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续范亭与毛泽东 6 迷茫与寻觅
高建中
    
  动荡不安的1935年就要过去了,在南京,由续范亭的切腹自杀引起的一场剧烈的震动,慢慢地平息了下来。
  除夕这一天,续范亭躺在病床上,耳边不断响起阵阵除岁的爆竹声,这爆竹的声响,在续范亭看来,很像是在边远的前方,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枪声,勾起他对戎马杀敌生涯的联想。天气依然是阴沉沉的,不多时,下起了大雪。在南方看到雪景,是很难得的,不像是在晋西北的家乡,一到冬天,大雪便应时而至。见到了飘落的雪花,续范亭又想起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想起了生活在苦难中的那些百姓。为了解救穷苦的百姓,挽救四分五裂的中国,他在孙中山的旗帜下,已经奋斗了二十多年。但是,救国救民的理想依然没有实现,而眼下,反而又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
  他本想通过自己的行动,对南京政府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起一点推动的作用,而今他却清楚地看到想通过感化来影响决策者,这未免有些太幼稚了。南京的街头上,依旧是纸醉金迷、轻歌曼舞的和平景象。而国民党政府这台庞大的官僚机器,依旧是徐徐地转动着。全国沸沸扬扬的抗战呼声,依然被置之不理,人们无可奈何地生活在不安和贫困之中。这样下去,中国的希望和前途到底在哪里呢?每当想到这些,续范亭头脑中便成了一团乱麻,就不愿意再想下去了。他清理了一下思绪,强迫着自己去想一些愉快的事情,但是,眼前依然离不开那些生活在穷苦中的人民的身影。
  窗外飘扬着的雪花越下越大,续范亭思潮涌动,提笔写下了《病中岁除落雪》诗二首:
  物换星移岁月更,病床游子动乡情;
  遥知陌上多辛苦,父老鞭驴戴雪行。
  江天一色玉玲珑,世间何时得大同?
  士女楼头夸景美,哪知雪里尽哀鸿?
  诗稿刚刚落成,刘安定便和续范亭的夫人许玉侬和孩子们推门走了进来。
  许玉侬是在西安听到了续范亭在南京切腹自杀的消息,急忙赶到南京来照顾续范亭的。随她一同来的还有他们的小女儿小侬(续磊)、续范亭的族弟续约斋。
  “过年了,我们就在这里团聚啦!”刘安定快活地说道。
  “爸爸,过年啦!”小女续磊拥到父亲的怀中亲昵着。许玉侬张罗着将买来的食品打开,病房里顿时洋溢着家人的和睦和亲热的气氛。
  “啊,过年了!我是生中求死死还生,想不到在医院里过年,看来这也是命中注定的。”续范亭心情快乐了一些,诙谐地说道。
  “别想那些了。”刘安定宽慰说。
  “不知明年的春节,我们还能不能在一起团聚?”续范亭有感而发。全国抗战的呼声一天比一天强烈,南京政府依然置若罔闻,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只是迟早的事,中华亡国在即,多少人在寝食不安,如此危局,怎能不令人哀叹啊!
  ……
  过了春节,南方的天气骤然变暖,续范亭的伤势也基本痊愈,他便和刘安定商议准备尽早出院。
  忽一日,刘安定匆匆走进病房,兴奋而又神秘地告诉续范亭:“范亭兄,少帅张学良来看望你了。”
  正捧着书本的续范亭吃了一惊,赶紧下床,他尚没来得及穿好衣服,张学良已经走进屋里来了。
  “张少帅,有劳大驾,范亭实不敢当。快请坐,快请坐!”续范亭赶忙热情地招呼说。
  “范亭兄忧国壮举,感人肺腑,国人无不敬仰。兄弟此次来南京,理当探望。再说,范亭兄与西北杨虎城将军早在陕西靖国军时,便是故交,兄弟在西安,又多仰仗杨将军关照。杨将军屡次提到你的文才武略,仗义为人,称赞不已,我也是慕名前来啊!”张学良快人快语,情谊真挚地说明了来意。
  续范亭也是性格坦率之人,与张学良竟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他知道,蒋介石玩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将东北张学良的20万大军调到西北来“剿匪”,虽说是让他担任了“西北剿匪副总司令”,蒋介石亲自担任司令。而实际上,张学良是代蒋受过,背着“不抵抗将军”的帽子,到处挨骂。现在,装备精良的东北军,眼看自己的家乡惨遭日寇的践踏,亲人们被敌人蹂躏,又如何能忍受下这口气呢?他张学良的心情恐怕是很不好受的啊!但不知他在西北的情况如何,也不知虎城兄那里的情况怎样了……
  想到这里,续范亭禁不住问道:“少帅和虎城兄‘进剿’红军可有进展?”
  “部下无心‘剿匪’,作战不利,损失了两三个师,随我多年的两个师长死掉了。”张学良说着,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伤心的表情。
  续范亭见此,不无安慰地说:“军无斗志,如何取胜?不过,依我看,红军倒是真心抗日的样子。实不相瞒,红军在去年9月,北上抵腊子口时,朱绍良命当地的藏族土司配合攻打红军,藏族的一位朋友不愿意打,找到了我,让我给出主意,我说,红军北上,救亡图存,对此正义之师不可兵戎相见,于是我给他们出了两个主意,一是调兵虚张声势,假打真放;二是要派心腹人员秘密迎送红军过境。后来,他们按照我的意思办了,引路让红军从腊子口正面攻击,打败了朱绍良的鲁大昌部,藏族土司还送给红军一些粮食与军鞋,红军回赠给藏族土司一些枪支,藏族土司将这些枪支又送给了朱绍良,说是打红军缴获的战利品。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张学良听续范亭袒露实情,倒也不觉得奇怪。他说:“蒋委员长若是能够放弃‘剿匪’政策,与红军联手,共同对付日本人,这恐怕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遗憾的是,外侮将至,内战依旧,为敌人营造可乘之机,岂不是国人的一大悲哀。”
  续范亭说;“少帅和虎城兄所处环境,真可谓是左右为难,举步维艰,切望慎重行事。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到头来恐怕是要失去人心的,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乃天地间的大道理。不抗战,全国人民不答应。”
  说道这里,续范亭停顿了一下,他深沉地看了看张学良,又动情地讲道:
  “少帅,你和蒋介石的关系非同一般啊!你在1928年改旗易帜,与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统一,消弭内战于无形,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同,蒋介石对你也不得不敬重几分;蒋、阎、冯中原大战,你发表了巧电,迫使冯、阎败退;而热河失陷,你又为他替罪受过……,你有这么多恩德与蒋,他凭天地良心,也会对你有所尊重。如果时机成熟,还望少帅在他面前多加游说,劝说他改弦更张,以民族为重,图存救亡。千万不能再坚持亲者痛、仇者快的政策了!”
  张学良沉思了一下,说:“蒋委员长可不是能够轻易听信于人的,劝说他改变主意,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过,有机会,我倒是可以试一试。”
  “少帅说的不错,蒋介石给我的印象也是如此。1928年春天,我在南京的于右任家,巧遇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丁惟汾,他听了我对时局的一番见地,颇有兴趣,推荐我见到了蒋介石,我那时便劝说他取法孙中山先生的博大精深,停止内战,早日统一中国,可是他一点儿也听不进去。他还以为我是向他要官的政客,他在那里一言不发,一副未置两否的样子。事后,他派人给我送来了一张国民政府高级参议的委任状,我寻思,一个在接人待物上不肯开诚布公的人,很难说他的居心是善良的。于是,便以体弱不能胜任的理由将委任状退回了。蒋介石是我亲眼所见的不肯纳谏的人,少帅也要多加提防才是。”
  ……
  续范亭和张学良畅谈许久,谈得很是投机。看看时间不早了,张学良告辞,续范亭送到了门口,握手辞别,依依不舍。张学良拍着续范亭的臂膀说:“范亭兄尚未痊愈,请就此止步,好生保重,有你我和众多爱国将士,对付日本人,最后我们总会成一个三元(打麻将的术语,即一翻全胜之意)乎!”
  与张学良畅谈之后,续范亭似乎感到了一种希望,精神爽快了许多。
  伤势和病情的好转,使续范亭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他在医院里怎么也呆不下去了,整天盘算着要出院。可是出院以后到哪里去,又能做些什么呢,他一时却又想不清楚,不由地暗自焦急。就在这时,邓宝珊偕家人来到南京看望续范亭,他是听说续范亭要出院而特地从兰州赶来的。
  邓宝珊是甘肃天水人,早年辛亥革命的时候,他在陕西,续范亭在山西,他们都参加了那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以后,革命志士惨遭迫害,北方地区的参加辛亥革命的各路英豪,纷纷来到华山,聚义结拜,策划举措。续范亭和邓宝珊也来到华山聚义,他们便是在华山相识的。由于他俩在华山聚义各路英雄好汉中最年轻而又志同道合、志趣相投,自然成了好朋友。后来,他俩又一起到了陕西靖国军,与在这里的于右任、杨虎城结成知己。国民军兴起,续范亭和邓宝珊又一起到了孙岳的第三军,第三军为冯玉祥收编后,续范亭与冯不睦,离开了冯部。
  “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东北三省为日本关东军所霸占,三千万父老沦陷于敌人的铁蹄之下,在家闲居的续范亭沉不住气了,他立即来到西安投奔杨虎城。此时的杨虎城已经担任了第十七路军总指挥兼陕西省政府的主席,并新兼任了西安绥靖公署主任。鉴于甘肃的局势比较乱,为了很好地在西北发展爱国进步力量,杨虎城决定在甘肃建立行署。续范亭推荐在上海闲居的邓宝珊担任行署主任,而由续范亭辅助邓宝珊做军事工作。
  杨虎城的这一计划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批准。1932年春,邓宝珊正式担任了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续范亭担任了行署的参谋长。他们到任以后,着手进行了新一军的组建工作,后邓宝珊担任了新一军的军长,续范亭为总参议。
  对于既是多年好友又是自己的上级的邓宝珊一家人的到来,续范亭感到无比高兴,他的太太许玉侬更是异常兴奋。
  许玉侬是杜斌丞作媒给续范亭,于1927年成亲的。眼下,杜斌丞是杨虎城的总参议,也是杨虎城最得力的“政治幕僚长”。
  由此说来,续范亭与邓宝珊和杨虎城、杜斌丞等是亲如一家的旧友。他们有着这样的友谊,续范亭便对邓宝珊全盘托出了自己的苦恼:
  “宝珊兄,你看我现在进退维谷,活下来真不如死去的好。”邓宝珊说:“依我看,你是书读得多了,对社会过于追求理想化,所以有了陵园自杀。做人不可没有骨气,却也不可没有韧性。大丈夫能屈能伸嘛!我看你现在别再想那些没用的了,最要紧的还是要将伤彻底养好,将病彻底治好,将身体保养好。人生在世,此一时,彼一时。时来运转,自然有用武之处。”
  邓宝珊和夫人与许玉侬商量,鉴于续范亭的身体还要恢复一段时间,他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都需要调整,决定安排他在江浙一带游览疗养。续范亭和家人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安排。
  邓、续两家同在上海的一家饭店住了20多天。其后,他们又一同到无锡,在梅园又住20多天。4月,邓宝珊启程回西北去了,续范亭和刘安定及家人来到苏州游览。5月初,他们又一同来到了杭州,想让续范亭在这里继续休养一个时期。经人介绍,他们住进了香山精舍。
  杭州既有西湖名胜,又有诸多的历史古迹,续范亭和家人时而西湖泛舟,时而游览岳王坟、苍水祠以及秋瑾、武松、苏小小等英雄和美人的遗迹,闲暇,续范亭便静坐、打拳、读书。待安顿停当,续范亭和刘安定又溯富春江谒严子陵祠,登莫干山巅,观剑池瀑布。中秋又到宁海观潮。在这一段时光,续范亭表面上虽然是安逸闲散,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却依然是痛苦的,他时刻悬念山河破碎在即,主权沦丧难免,禁不住心焦如焚。
  桐庐的严子陵祠,是续范亭很向往的地方。严子陵,名严光,会稽余姚人。东汉初,与刘秀同学。刘秀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以后,他不肯应刘秀之召,归隐富春江。传说以耕渔为生,终年80余岁。续范亭仰慕他的节操,远程拜谒,先后赋诗多首。其中的一首写道:
  一载优游愧此躬,高山流水谒渔翁。
  乘风破浪下东海,杀尽鱼虾捉老龙。
  一日,刘安定在杭州的旧书摊上发现了《资本论》、《辩证唯物主义》等进步书籍,便立即买了下来。苦闷中的续范亭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列主义,尽管这些书籍对他来说读起来还有些吃力,但是,续范亭还是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在思想上打开了一扇窗口,于是对共产党和共产党的主张,有了新的认识:
  “看来,共产党是革命的,是为了使劳动人民得到幸福。”
  刘安定说:“甭看共产党的人数不多,但是依我看,他们的主张,可是深得人心的。他们的革命精神,远比国民党要强多了。”
  “是啊,国民党是很难让人指望得上了!佛教也是主张为了大我,牺牲小我,看来,我不做佛教徒,便要做共产党了。”
  续范亭对共产主义思想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产生了一定的认同。又一日,他对刘安定说:“共产党在南湖召开的一大,那里同是游览胜地,我们何不前往走访一次呢?”
  不几日,续范亭和刘安定来到了嘉兴南湖,他们登上了游船,绕湖转子一圈,随后在那里住了下来。晚上,续范亭有感而发,又写下了《中秋夜泊南湖》一诗:
  西湖春色南湖秋,一载光阴胜紫骝。
  烟雨楼头游子梦,团栾月照岸边舟。
  在此之后,续范亭又游览了莫干山。在这里,忧国愤世的续范亭压抑不住自己的情感,写下了《九一九莫干山》:
  谁把青山号莫干?回顾十里出云端。
  登临一览河山秀,此日应知国步难。
  在《莫干山观剑池瀑布》一诗中,续范亭更难以抑制自己的忧国之情,他写道:
  谁把青山号莫干,登临此日倍辛酸!
  浪花三尺横磨剑,歼虏将军莫偷安。
  而在重阳节登临杭州玉皇山时,续范亭则想到了:
  九重宫内度重九,红叶黄花秋满江。
  东虏何时朝上国,重来煮酒七星红。
  1936年10月18日,是续范亭非常高兴的日子。这一天,杭州西湖香山精舍,在续范亭的住处,来了两位尊贵的客人,一位是杨虎城,另一位是徐永昌。
  这天上午,续范亭正要外出打拳,忽然,一辆黑色的别克车,快速开到了他的院门前面。刘安定听到了车子的响声,马上迎出来,他一见是杨虎城和徐永昌,赶忙招呼续范亭。续范亭闻声出来,见到了久别的两位故旧,喜出望外。 
  “哎呀,虎城兄,永昌兄,你们怎么来了?二位大驾光临,兄弟有失远迎,切望恕罪。”
  杨虎城和徐永昌都和续范亭热情地握手,杨虎城说:“范亭兄忧国壮举,令天下人敬重,我们如何能不前来探望,只是往常公务缠身,不得脱身,还望范亭兄见谅啊。”
  续范亭说:“二位到此,陋室生辉。快到里边坐。”
  续范亭将杨、徐二人让到屋里,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他的夫人许玉侬也分外高兴。一家人立即沉浸在欢乐之中。
  杨虎城关心地问:“范亭兄伤势恢复可好?”
  “陵园一刀,只恨剑不锋利,求死不得,颇为悔恨。伤势倒是并不要紧,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只是由此引发了胃病和肺病,身体一直没有以前康健。数月以来,多亏玉侬和安定他们精心照料,打拳、舞剑、散步、游览,日子过得倒也轻松,只是生不逢时,眼见国难来临,无计报国。于心不忍啊!”
  徐永昌说:“范亭兄大可不必忧国过甚,蒋委员长正在着手部署抗日救亡,我们中华民族岂能甘心俯首于日寇不成?”
  刘安定插话说:“如果真是这样,倒是我中国人的福气了。数月以来,范亭兄是百般地放心不下呀!他走到哪里,无时不在忧虑国家的前途。虽说是在养病,他的忧国之心倒是操了不少,诗也写了不少,实在杞人忧天啊!”
  杨虎城听说续范亭又有新诗,蛮有兴趣地说:“范亭兄历来是才华横溢,诗是写得很好的,快拿来让我们看看……”
  续范亭赶忙说:“随兴而发,不得仔细斟酌,恐怕是要在二位兄长面前献丑了。请多加指教。”
  刘安定捧来了续范亭的诗稿,杨虎城和徐永昌立即兴奋地翻阅了起来。边看边发出由衷地感叹,称赞说写得好。
  看了续范亭的诗作,杨虎城说:“依我看来,范亭兄也到了出山之日。这一次,永昌兄和我是到南京参加会议的,蒋委员长要我们调整兵力,要准备对付日本人了。范亭兄若是有意,我倒是很希望能够到我西安来,共商救亡大计。”
  续范亭听杨虎城这么一说,立即来了精神,他说:“若是虎城兄不嫌弃,兄弟自然乐意前往。在虎城兄的吩咐下,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
  杨虎城见续范亭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满心高兴:
  “那好,我们不日就要返回西安,我的意见,你要是来得及干脆和我一同乘飞机到西安就是了。”
  续范亭思考了一下,说:“马上走,恐怕有些来不及,我这里尚有些遗留事情需要处置一下。这样吧,你先走,我们最后赶到。杭州这个地方,我看来是不可能再呆下去了,大丈夫不可一日偷安啊,何况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呢!”
  杨虎城说:“那好,我们一言为定,过几天,我们在西安见!”
  这时,徐永昌插话说:“蒋委员长这一次是要对日本人动真格的了,范亭兄老将出马,一定会大有作为就是了!”
  其实,这时的杨虎城和徐永昌,对蒋介石要他们来开会的真实想法并不摸底。蒋介石表面上,是要杨虎城调整兵力,准备对付日本人,实际上,他是要杨虎城继续对陕北的红军用兵的。杨虎城一时还没有真正将情况搞清楚。
  此时的续范亭似乎沉浸在兴奋之中了,他情不自禁地向刘安定问道:“今天可是10月18日?”
  刘安定说:“正是。”
  续范亭说:“前几天,好像是在14日,我在那天夜里,做了一个好梦。梦见中国与日本宣战了,各地义军蜂拥而起,战争十分激烈。真是一念无生忽有生,十年学道叹无明。波涛起伏招多病,梦中犹自忆刀兵。若是能与虎城兄共同赴战场杀敌,岂不是正应验了此梦吗?”
  杨虎城听了笑道:“范亭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日夜思念中国之抗战,可谓是励精图治,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呀!”
  续范亭闻言,触动才思,诗兴奔涌,他对刘安定吩咐:“请拿纸墨来,我几句诗,愿与大家共勉。”
  刘安定很快拿来了纸墨,铺在桌子上。续范亭握笔在手,稍加沉思,提笔便写道:
  黄帝子孙有宝珍,国家所重地与民。
  打他不过他拿去,如此江山不送人。
  在一旁看着续范亭写诗的杨虎城和徐永昌,随着续范亭的飞龙走笔,也激动起来。续范亭的诗草成,他们顿时鼓起掌来,连声称颂;“好诗,好诗。难得有此佳句!‘如此江山不送人’,好,好!我中华大好河山,岂能为日本倭寇所有。范亭兄此诗动人心魄,催人奋进。遣词造句有如调兵遣将,大气磅礴,声势夺人,我们共勉就是!”
  在一片欢笑声中,杨、徐二人因公务在身,不得不告辞。临行,杨虎城再三叮嘱,要续范亭尽快赶赴西安,共图抗战大计,续范亭欣然允诺,与他二位依依惜别。
  杨虎城、徐永昌走后,续范亭立即收拾行李,他计划与刘安定先行一步,夫人许玉侬带小女后到。那些天,续范亭每天都是兴冲冲的。在杭州,他徘徊生活了半年多了,蕴藏在心中的鸿鹄之志,就要有施展的机会了,一种鲲鹏展翅、冲向云霄的豪迈情感不时地涌上心头!他以他那苍劲的笔锋,在一张五尺多长的宣纸上,挥笔写下了“尽此一报”四个大字。然后,他请工匠将这几个大字精心镌刻在杭州香山一个石洞的石壁上。
  与此同时,续范亭还慷慨激昂地挥就了《大无畏》一诗:
  不怕死,不怕疼,不怕辛苦不怕穷。
  养成一身大无畏,誓与倭寇决雌雄!
  另,续范亭在《拜别西湖》一诗中又写道:
  烈士英雄西子宫,山川草木并昆虫。
  西湖拜别从军去,征讨将军逐犬戎。 
  11月初,续范亭和刘安定整装上路。他们先到了上海,随后到了南京。
  转眼一年过去了,仅仅是在这一年中,全国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抗日救亡,民心所向,各地不断掀起的声讨日本帝国主义,谴责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主张奋起御敌的各种活动犹如阵阵风暴,席卷在中华大地上。到达了陕北的红军,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开展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策和为此作出的各种努力,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推动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时刻关心着时局变化的续范亭,无形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时局呼唤着他强烈的抗战热情。现在的他,再也不是在生死大事未了的惭愧中徘徊的续范亭了。
  来到南京,续范亭的第一件事,就是又一次地到中山陵谒孙中山遗像。这一次,他是满怀战斗的激情来的。他又一次地咏诵了《总理遗嘱》,庄重地向孙中山的遗像行大礼,随后,满怀激情地写下并吟诵了新的诗篇:
  羞见先生面,陵园我又来。
  何时擒海寇,献捷祭陵台。
  续范亭登上了紫金山,一览乌云压顶的南京城,又感慨地赋诗云:
  紫金山上忆狂吟,二竖何时一战擒?
  愧我空留一点血,依然国难又秋深。
  续范亭回忆起在他之后,为忧国沉湖自尽的好友杜羲,感伤不已,他禁不住作诗曰:
  壮士同仇不戴天,沉湖岂欲效诗颠?
  忍看玄武湖中月,君已千秋我一年。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续范亭,受到了南京各界老朋友的欢迎。大家喜闻续范亭伤愈要去西北,纷纷前来看望他。在告别南京,临上火车之际,冯玉祥将军亲率众人到车站为他送行,告知忠心报国,语重情殷,使续范亭又是一番感慨。
  火车开动了,续范亭和大家挥手告别。他要到西安去,在那里去施展自己的报国愿望,但是,等待他的,是一场惊动世界的突变的风云!
  

续范亭与毛泽东/高建中著.—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