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艺术再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续范亭与毛泽东 11 抗战爆发时的毛泽东
高建中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消除了内战的危险,实现了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变,促成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成为时局转折的枢纽。
  西安事变以后,东北军撤离延安向西安一带集中。按照与东北军达成的协议,延安由红军接管。
  12月17日,江华率领红一团进驻了延安。这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还在陕西的保安。
  12月底的一天晚上,毛泽东写好了《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他刚刚放下手中的笔,见到警卫员进来送开水,就嘱咐说:
  “你们几个都把东西收拾好,借老乡的东西要还清,损坏的要赔偿,我们再过几天就要搬家了。”
  警卫员惊喜地问:“主席,我们向哪里搬家啊?”
  “往陕北最大的城市搬,那里有汽车、飞机场、商店、总比保安大多了,好多了。”
  警卫员猜出来了,问:“我们是不是要搬到延安去?”
  毛泽东笑着说:“你猜对了,我们就是要搬到延安去。”
  1937年1月10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恋恋不舍地向保安人民告别:
  “革命形势的发展,使我们不得不离开这里,迁到延安去。我们到延安,是为了迎接新的战斗。我们到了延安,永远不会忘记保安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
  经过了四天的长途行军,1月13日,毛泽东来到了延安。
  就要进城了,毛泽东高兴地对同行的同志们说:
  “延安在陕北来说,是个大地方,是陕北最大的城市。过去,延安一直在国民党反对派的统治下,现在刚刚解放不久,群众还不了解我们,我们一定要很好地联系群众,要注意群众纪律,要对群众多做宣传工作。”
  这一天,延安人民听说中共中央就要来到延安了,都纷纷聚到大路两旁,欢迎的人群,从北门一直排到数里以外。其中有红军指战员、有机关干部、有学生和城乡的群众。还有从四乡赶来的赤卫军和甘泉、富县的群众代表。大家举着五颜六色的三角旗帜,上面写着“热烈欢迎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中国共产党万岁!”“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标语口号。
  下午2时许,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其他领导同志以及机关的同志们,经过延安的西北川、兰家坪、杨家岭的小路走来,前来欢迎的各界代表立即前往迎接,毛泽东和各界的代表们一一握手问好。在欢迎的人群中,有一位代表牵来了一匹高头大马,这匹马头上扎着红布大花球,脖子上系着铮光发亮的铜铃铛。这是欢迎毛泽东的群众自发地为毛泽东准备的,一位代表上前恳切地请求毛泽东骑马过河。
  毛泽东深深地为人民群众的热情感动了。但是,他谢绝了群众的盛情,和大家一起坚持徒步行进。来到了延河边,他和大家一起踏着坚冰,走过河去。他边走边和群众热情地交谈。
  来到了大砭沟口,欢迎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沿路两旁响起了热烈的锣鼓声、唢呐声和鞭炮声和群众热烈的口号声。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同志微笑着,频频向群众挥手致意。欢迎的群众见毛泽东走了过来,立即沸腾起来,个个欢腾雀跃,欢呼声、口号声和歌唱声响成了一片。
  就这样,在空前热烈的气氛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同志进了延安城。
  ……
  转眼到了夏季,一个震惊中华轰动世界的事件爆发了。
  7月7日那天晚上,已经是11点多钟了,陕北延安,毛泽东的住处依然是灯火通明,习惯在夜间工作的毛泽东没有一点倦意。他正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认真地讨论着工作。突然,秘书进来报告:
  “主席,《新中华报》的主编向仲华和编辑左漠野有急事报告。”
  毛泽东嗯了一声,向仲华和左漠野便急忙走了进来。他们将手中提着的马灯放下,来不及吹灭,便急忙递给毛泽东几份手抄的电讯新闻稿件。这几份稿件都是关于日本军队进攻芦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的报道。
  向仲华介绍说:“这是左漠野刚刚从中央社的电讯中抄收到的。我们觉得事情重大,马上向党报委员会的秘书长廖承志做了汇报,廖承志立即叫我们将消息报告主席。”
  毛泽东没有动声色。他回头对秘书吩咐:“把华北地图拿来!”
  秘书在桌子上铺开地图,毛泽东拿起放大镜,俯身低头仔细地看了许久,才抬起头来,依然的不动生色,仅仅是自言自语地说了句:
  “芦沟晓月……”
  随后,毛泽东对向仲华说:“今晚,你们要继续抄收这方面的消息,不要有遗漏,有什么消息及时拿给我看。你们回去以后,告诉博古(当时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主席)和廖承志,请他们考虑一下,我们对这件事情如何表态。”
  对这件事情需要表态!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历史时刻来到了!毛泽东不大动声色,但是他比别人更加清楚地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他以其非凡的革命气魄和智慧才华,连续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身在延安窑洞的毛泽东,起初,就是这样接到了芦沟桥事变的消息。
  那一刻,芦沟桥事变的消息,同时震动了全国人民……
  而毛泽东,则是更加紧张地投入了组织抗战的工作。
  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通电呼吁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同日,毛泽东与朱德、彭德怀、贺龙、林彪、刘伯承、徐向前又发表了《红军将领为日寇进攻华北致蒋委员长电》,电报说:“日寇进攻卢沟桥,实施其武装攫取华北之既定目的,闻讯之下,悲愤莫名!平津为华北重镇,万不能再有疏失。敬恳严令二十九军,奋勇抵抗,并本三中全会御侮抗战之旨,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电报表示:“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
  同日,毛泽东与朱德致电国民党北平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天津第三十师师长张自忠,张家口第一四三师师长刘汝明,保定第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红军战士义愤填胸,准备随时调动,追随贵军,与日寇决一死战!
  7月9日,在西安的叶剑英致电毛泽东,来电说,芦沟桥事变轰动全国,西安救国团体向中共提出四项抗战建议。毛泽东在复电中说:请答复西安救国会及各方,我们同意他们的各项要求,并且正在做。请他们努力与政府、国民党党部及各界领袖协商,迅速组成对付大事变的统一战线,唯有全国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
  同日,毛泽东与张闻天又致电上海、太原、广西、西安党的负责人,指示他们根据党的宣言和红军的通电,与当地政府、党部及各界领袖协商,迅速统一对外之阵容。毛泽东再次强调只有这样才能应付大事变,唯有全国团结才能战胜日本。
  7月11日,毛泽东与朱德致电彭德怀、任弼时、邓小平,指出:我们已向蒋介石交涉,红军调赴河北应战。第一步拟将二十七军、二十八军、三十二军各改为团,加上骑兵团编成一个小师,先行派去出。
  7月13日,延安召开共产党员和机关干部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抗日的革命者:应该沉着地完成一切必要的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日前线,与此同时,红军也立即集中,准备奔赴民族战争疆场。
  同日,毛泽东致电叶剑英,指示他积极与中央军十七路军及冯钦哉部等接洽,协商对日坚决抗战之总方针及办法。
  同日,为国民党军高桂滋和李仙洲部开赴抗日前线,毛泽东与朱德联名发出致敬电。
  7月14日,毛泽东与朱德等致电叶剑英,要其转告蒋介石:红军主力准备随时出动抗日,同意担任平绥线国防,同时指出:红军特长于运动战,防守非其所长,可与防守之友军配合作战,并愿意一部深入敌后方,打其敌后。
  同日,毛泽东与朱德致电红军各将领,改变红军抗日的准备时间:
  “原命令一个月准备完毕,现改为10天准备完毕,待命抗日。”
  7月15日,毛泽东连续两次致电彭德怀、任弼时、叶剑英,指示他们,红军出发必须准备之物,如刺刀、工具、高射炮、手榴弹、子弹等,由叶剑英向国民党方面交涉办理。红军出动应做真实准备,须迅速,以便在蒋介石、阎锡山同意后,不失时机地向平绥线出动。如情况紧急,补充不及,亦应准备开赴太原、大同再行补充。
  7月18日,延安人民举行援助平津抗战大会,毛泽东出席大会并报告了芦沟桥事变的经过以及最近的抗战情况。到会者有数千人,大会通过了给第二十九军将士的致敬电,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举行了示威游行。
  为了团结抗战,毛泽东还特别注意搞好与苏区的周边友军的关系。14日,毛泽东在致电中共神府特委,指出:高桂滋、李仙洲部准备继续开赴抗日前线,望立即严令神府党政机关及地方部队对他们所遗防地,我们不得有丝毫侵占和骚乱行为,应各守原防不得异动。
  7月14日、15日、17日、20日,毛泽东四次致电阎锡山,呼吁团结抗日,协商抗日办法。
  7月23日,毛泽东写了《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这篇不朽的文章,提出了实行坚决抗战的一整套办法。
  8月1日,延安召开第一届抗战动员体育大会,毛泽东出席了开幕式并作演讲。
  在群众热烈的掌声中,毛泽东以高昂的声音讲道:
  “日本帝国主义打到华北来了!平津失守了!如果我们还不动员起来抗战,那日本帝国主义就要打到我们这里来了。苏区是全国抗日模范区。在这个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后关头的时候,我们举行这个抗战动员运动大会,是有着极重大的意义的。我们要做一个榜样,表示我们抗战的决心。……”
  接着,毛泽东怀着十分遗憾的心情讲道:“很久以前,我们就两次三番地对他们(指国民党当局)说过,希望他们坚决抗战,他们不听,始终动摇不定,始终没有坚决抗战的决心,此次平津失陷,是由于动摇不定,没有抗战决心所致。华北当局始终是抱着委曲求全的态度,在军事上不做充分的准备,对于民众是怀着不必要的戒心,不发动民众,不扩大民众爱国运动;相反的还要出告示,下戒严今,要民众‘镇静’,使有着满腔热血的爱国民众们,动弹不得,这样干的结果,就把平津丢掉了。我们希望全国守土抗战的将士们,对于这个悲痛的教训,有所警惕!我们现在只有一个方针,这个方针就是坚决打日本,立即动员全国民众,工农商学兵,各党各派各阶层,一致联合起来,与日本帝国主义作坚决殊死的斗争!这是民族独立与自由的不二的方针!”
  毛泽东在演讲最后指出:“我们今天举行这个抗战动员运动大会,就是向着这个方针迈进。我们这个运动大会,不仅是运动竞赛,而且要为抗战而动员起来,为了保卫国家,保卫领土,我们要把全国民众动员起来。同志们,准备出发到河北去,准备到抗日的最前线去,把我们这里的方针与办法带到全国各地去,把我们的抗日决心带到抗日最前线去!”
  同一天,毛泽东收到了张冲关于蒋介石密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四人赴南京共商国防问题的急电……
  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在庐山的蒋介石也做出了一定意义上的积极的反应。7月18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庐山谈话会。
  他说:“正当中国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芦沟桥事变,不但使我民众悲愤不置,世界舆论也异常震惊。此事变发展结果,不仅是中国的存亡问题,而是世界人类祸福所系。”
  谈到对日本政府的方针,蒋介石重申了国民党五大上所定的外交方针,即:“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蒋在谈话中说,“‘芦沟桥事变’不是偶然的突发的,是日本处心积虑谋我之亟,我们必须积极反击。他说:我们东四省失陷已有六年之久,继之以塘沽协定,现在冲突地点已经到了北平的芦沟桥,如果芦沟桥可以受日本人的压迫与强治,那么我们五百年的故都,北方政治文化中心与军事重镇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晋察就会变成昔日的东北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所以芦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到中国整个存亡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
  蒋说:“所以,到了万不得已之时,我们不能不应战。战端一开,则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和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我们便只有拼民族之生命,求我国最后的胜利。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战。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应该说,蒋介石的这个谈话,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成为了国民党各界在抗战初期的指导思想。
  在这同时,蒋介石也不得不想到了陕北的红军,他比谁都明白:红军,那是一支很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啊……
  这天,正在和张闻天研究红军参加抗战的战略战术和国防战略问题的毛泽东收到了这封电报,很有些感触地对张闻天说:“蒋介石在邀请我们去谈判哩,你看我们派谁去参加好啊?”
  张闻天接过电报看了看,思考了一下说:“主席,依照我的看法,还是由朱德、恩来、剑英三人去为好。”
  “我同意。”
  毛泽东说完,立即就让秘书起草了电报,与张闻天一同致电周恩来,拟复以朱德、周恩来、叶剑英三人赴京。
  8月3日,毛泽东与张闻天又致电周恩来、秦邦宪,并告叶剑英:此次赴宁,须求得下列问题一同解决:(一)发表宣言;(二)确定政治纲领;(三)决定国防计划;(四)发表红军指挥系统及确定初步补充数量;(五)红军作战方针。
  同一天,周恩来将与朱德商讨过的准备提交国防会议的提案内容电告毛泽东,内容包括国防会议组织机构案,重新确定战时编制案,确立全国抗战的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确定华北抗战计划案。
  8月4日,毛泽东在住处与张闻天详细地研究了红军对国防问题的意见,当天即电告了周恩来、朱德、叶剑英。
  8月9日,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由西安飞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11日,周恩来、朱德在会议上分别发言,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之后,经过了反复地谈判和斗争,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9月22日,播发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淡话,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在这期间,毛泽东组织召开了重要的“洛川会议”。
  红军即将开赴前线,毛泽东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确定红军战略部署和作战方针。8月8日,毛泽东打电报给彭德怀和任弼时,提出了这个动意,并提议将地点选择在洛川,时间约定在15号左右。
  毛泽东将开会的地点选择在洛川,主要是红军前方将领多在云阳集中,洛川在延安和云阳之间,在洛川开会可省去前方将领一半路程。后来,为了等在南京参加国防会议的周恩来回来,开会的时间改在了22日。
  冯家村是一个仅有四五十户人家的小山村,村中只有一条街道,毛泽东沿着这条街道走到村子的西北角,进入一所私塾。毛泽东留意到,私塾的胡同口,有一棵枝叶稀疏的老槐树,粗矮而弯曲的树干,犹如一头狮子蹲在那里。私塾的院子不大,中间有个小花坛,一侧有一株桑树,院子的正面是两孔砖砌的窑洞。其中一孔是私塾先生住的,会议期间,毛泽东就住在这里。
  另一孔窑洞是教室,中间放了一些长的、方的、粗糙的、古朴的桌子,将这些桌子拼成整齐的一排,与会代表围桌而坐,便是会场了。
  到会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朱德、任弼时、凯丰、彭德怀、刘伯承、林彪、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徐向前、张浩、林伯渠、萧劲光、傅钟等20多人。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题为《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斗争》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深刻地阐述了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这个纲领指出了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它令与会的诸位代表振奋不已。
  毛泽东说:“实行上述的十大纲领,争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决本上述纲领,站在抗日的最前线,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中国共产党在自己一贯方针下愿意和中国国民党及全国其他党派,站在一条战线上,手携手地团结起来,组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战胜万恶的日寇,为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斗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该坚决反对那种投降妥协的汉奸理论,同时也应该坚决反对那种以为无法战胜日寇的民族失败主义。中国共产党坚决相信,在实现上述十大纲领的情况下,战胜日寇的目的是一定能够达到的。只要四亿五千万同胞一齐努力,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在报告的最后,毛泽东振臂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民族革命战争万岁!
  “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万岁!”
  他的激越清亮的声音在窑洞里面震荡,表达了会议全体人员的共同心愿。
  大会就抗战的战略任务和方针以及作战的指导原则,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毛泽东说:“我们已经采取了‘山雀满天飞’的办法,撒出了大批的干部,到华北各地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我们的主力到华北,要像下围棋一样做几个‘眼’,做得好,以便同敌人长期作战。”
  关于战略方针和部署问题,毛泽东深刻地阐明了红军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新的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与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他说:“所谓独立自主,就是在整个战略部署下我军有依照情况使用兵力的自由,执行统一战线的灵活机动权;有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组织义勇军的自由。所谓山地,不只是对地形而言,而是指首先在山区创建根据地,依托山地开展游击战争,尔后向平原发展。所谓游击战争,是指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通过广泛的游击战争,达到开辟敌后战场,支援正面战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目的。”
  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由十一人组成的新的军事委员会,毛泽东担任主席,朱德、周恩来担任了副主席。
  正在会议进行期间,叶剑英从南京拍来电报,电报说,国民党政府已经统一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最庄严的时刻来到了,会议通过了中央军委主席和副主席的命令,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改名为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担任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
  至此,红军虽然放弃了自己用血与火铸造的光荣称号,但是却实现了从“九一八”事变以来为之奋斗了六年之久的直接对日作战的宏愿,与会同志无不为之振奋。
  短短的四天时间的洛川会议,在中国革命征途上竖起了一座雄伟的里程碑,从此,万千的八路军将士,“受命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奔赴民族解放的战场,去英勇地建功立业。
  

续范亭与毛泽东/高建中著.—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