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徐特立 > 全文图书 > 徐特立教育文集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1953年 青年的学习问题*
徐特立

  青年的学习问题,要从我们今天建设时期的青年的任务去看。
  我们今天的任务是要完成新民主主义的建设:经济的、国防的,文化教育的建设,进一步巩固新民主主义建设且铺平向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在中国三十余年革命历史培养出来的革命干部,曾经为着消灭封建制度与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长期地在建立政权上,在生产上,在牢狱里,在集中营中锻炼出数以万计的干部、以亿计的革命群众,且有很多干部和革命群众丧失了生命,才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并奠下巩固的基础。至于在这个基础上来实行建设,现在的青年应该担负起这一伟大任务。从这一个观点上来观察青年的任务,用列宁的话来说:“就是要学习”。因为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在基于现代科学和技术、基于电气的现代技术基础上,来改造和恢复农业与工业”。我们知道“电气化事业中,不识字的人是没有用处的,而且仅仅是识字还不够”;“应该懂得,怎样在技术上把电气应用到工业、农业以及工农业的各个部门中去。每个人必须学会这点,必须教导整个劳动青年后辈都学会这点”。(列宁:《青年团的任务》)有觉悟的共产主义者应更清楚地认识这一任务。
  过去三十余年的革命任务,是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提高阶级意识,善于团结本阶级的力量以及同盟军的力量。今天的建设将更依靠新起的一代青年。今天提出的任务就更加复杂了。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需要科学与技术的提高,摆在面前的青年学习问题就更感觉重要了。今天的国防建设仍然需要科学和技术,同时需要高度勇敢和牺牲的精神。至于政治建设更要善于把我们今天的历史任务和建设的纲领、方案变成为一切男女青年直接工作的活生生的东西,变为你们实际工作的内容,才能完成这个建设的任务。
  我们今天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还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四个阶级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不同于苏联十月革命后消灭了一切剥削阶级,所存在的只是工农联盟。因此。我们的阶级斗争不独仍然继续着,且还是复杂的。这种斗争性质常不是采取敌对的方式,而是团结的方式。我们要以检查作及批评自我批评的方式来肃清官僚主义、自由主义、贪污浪费等危害人民利益的现象。这一斗争的目的是为着团结与进步,中心问题是思想改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就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的思想和行动的指针。任务愈伟大,工作愈艰难,除一般的学习以外,关于思想改造的文件学习就更加重要。在劳动青年面前,文化学习更加是特别突出的任务。
  青年们一般是热情高,志愿大,工作经验少,在初次踏上工作的岗位上,不免与过去一切生活习惯发生矛盾,这自然要表现他们在思想上有新的变化,特别是在工作与生活有些困难的情况下,甚至对工作不安心,更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初从学校出来的青年,骤然离开学校到机关服务,终日忙碌,业余学习时间很少,甚至有的要服务于极单纯的抄写工作或收发上作,这与文化学习或少直接联系,有时觉得不够满意,就随便说出不合理的言词,不免影响到工作情绪,在工作上这当然是很不好的一方面。但他想学技术,想继续求学而考虑自己前途,如果不是空想而实际可以作到,应在赞扬之列;惟应该在思想上考虑到个人的前途时,而认识到人民的前途、国家民族的前途就是自己的前途,从美满的理想引到现实的方向,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这种思想是以积极的行动去代替消极的空想,在每个青年工作者的生活需要上还不够满足时,应该体贴他们,应该设法进行业余学习的帮助,并且对工作上的消极应该进行批评。
  为着加强工作和不妨害身体健康而进行业余学习,领导机关应该注意发扬青年的活泼精神,对积极方面的鼓励并不妨碍对消极方面的批评,双方配合使用,在青年工作者是应该注意的;还要了解青年的心理存在着盲目性的冲动,不宜仅以自己的老成作标准来测量青年。做一个青年的领导者,是不容易的,不应该只用上级的命令,是应该同时做一个青年的朋友和教师,要设法作到使之把工作做好及适当的照顾学习机会。还应该留心青年生活的特点。
  思想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思想教育是一个最细致的工作。不能性躁,多一分耐性即多一分效果,应看到在工作与生活多方面的困难过程,是一个锻炼的过程,更应看到可以由不知疲倦的勤劳工作中,锻炼出、产生出智慧和勇敢,那就更可宝贵。要用这种精神,来担负建设新中国的任务,青年就应该更积极地、更认真地努力学习,尤其是要在多方面的社会生活中去锻炼。
  * 原载1953年1月6日《中国青年报》第3版。
  

徐特立教育文集(修订版)/徐特立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