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李鼎铭 > 全文图书 > 李鼎铭与陕甘宁边区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代名人 一代骄子
李雪英 李雪娥
   
  在金秋到来之际,我们迎来了在革命圣地延安召开的纪念李鼎铭先生就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60周年学术研讨会,同时也迎来了李鼎铭先生诞辰120周年,精兵简政60周年,这真是喜事连连,此时此刻的我们感慨万千,好似我们又回到那个革命年代的延安,祖父就在我们眼前,他那精明强干、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毫不含糊、实实在在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不惜自己安危的形象,又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从1997年12月11日全国政协和中央统战部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论》出版暨缅怀李鼎铭先生座谈会和1998年11月30日在家乡米脂县委召开的《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论》研讨暨缅怀李鼎铭先生座谈会,1999年12月9日陕西省政协又在西安召开了《爱国典范李鼎铭》一书出版暨缅怀李鼎铭先生座谈会,继而当年12月15日在榆林地区召开了与省相同的座谈会,前后四次座谈会对李鼎铭先生在历史上的贡献都给予高度的评价,但历次会议还都是以纪念性为主,对于李鼎铭先生和他的思想还是没有很深入地探讨或挖掘,今天在革命圣地延安召开这个纪念李鼎铭先生就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60周年学术研讨会,使我们能够更完整地、更深刻地认识李鼎铭先生和他的非凡思想来教启后人。我们也想借此研讨会谈谈我们作为李鼎铭先生的后代是如何认识祖父的。
  祖父的丰功伟绩,对我们来说也还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恐怕至今也不是充分认识了。哪怕对大家都熟悉的“精兵简政”,对老先生来说究竟意味什么,也不见得都能充分了解。事实上,大家熟悉的“精兵简政”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提案,而是代表性地充分反映了老先生在长达七年(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连选连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期间的各项重大政绩。他无私无畏、爱国爱民、呕心沥血、竭诚参政,作出了“精兵简政”等许多突出贡献。
  “精兵简政”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党的十大政策之一,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离不开它,起着积极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作用。“精兵简政”对于李鼎铭先生只是重大贡献之一;《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论》是李鼎铭先生1943年写的一本遗著,可以说是之二,老先生在1943年就提出了大力发扬民族优良传统,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之三,在1917年,先生在榆林中学任教时编纂的《蒙古历史教科书》,写出了民族平等的一部历史,受到普遍的重视;之四是李鼎铭老先生的精湛医术,他倡导了中西医结合的伟大事业。如此等等。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李鼎铭老先生所作出“精兵简政”等诸多重要政绩,决不是偶然的,其实老先生在参政前早已是陕北闻名遐迩的一代名流。老先生学识渊博,热心公益,广兴教育,行医济世,造福桑梓,深受乡里爱戴,被誉为“山不在高,有龙则灵……”,将老先生比作深藏民间的卧龙先生。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召开第二届一次参议会,推举老先生出席,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就在上任仅三天就通过了精兵简政这个提案,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十大政策之一。又在1945年任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常委,并当选为副主任。李鼎铭老先生一生爱憎分明,刚正不阿,与共产党患难与共、休戚相关,在长达七年的共事期间,与中央领导同志亲密相处,共商国是,而且亲临一线,具体实施“精兵简政”和管理各项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工作,为建设民主政权和发展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使边区政府成为模范的民主政权。老先生是延安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是一代骄子。林伯渠、谢觉哉当时就称道老先生为“爱国典范”、“名相名医”。老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成效卓著的教育家、政治家,尤其是大学问家(曾手撰中国古代哲学、中国数学及中国医学等多部著作,原稿于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时大部分遗失)。老先生熟知古今,具有远见卓识,有许多独到的深刻见地,不愧能被毛主席赏识,成为得力的辅佐人才。(老先生当时在延安是出面最多的领导人之一,学校和机关都挂的是毛泽东、朱德、林伯渠、李鼎铭的大幅画像)。在风云变幻的伟大时代,杰出的才学之士便会集结起来,担当历史的重任。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祖父在“精兵简政”、发展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建设模范民主政权、倡导中西医结合的伟大事业等多方面都有突出的建树,而且在他逝世50年后,还能深入挖掘出他的若干重要遗著。其中《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论》,老先生就是以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命题提出,大声疾呼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可能人们难以理解,终身僻居陕北山区的李鼎铭老先生为什么在许多重要方面都能持正确见解,都能运用好辩证法唯物论,深入剖析事物本质,作出精辟结论。换言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远见卓识?惟一能解释的是李鼎铭老先生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体现和代表。李鼎铭老先生长期身居革命圣地延安,深受中国共产党和马列主义的教育和熏陶,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民族优良传统相结合,就能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作出辉煌的业绩。在1998年家乡米脂县委座谈会之后去陵园、故居和鼎铭小学进行纪念祖父的活动过程中,我们的车队受到了乡亲载歌载舞的热烈欢迎。这不禁使我回想起了54年前(1947年冬),我祖父的灵柩运回故里安葬,当时在运灵的几十里道路上,我亲眼看到广大乡亲们纷纷自发地沿途跪拜下来迎灵,呈现了极其严肃恭敬的景象。在这里我不是要说这种跪拜的方式,而是深切感受到乡亲们对我祖父的无比崇敬。这是我要说的之一。
  之二,对于已发表和进行研讨的李鼎铭老先生的《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论》,这里再作一些探讨。
  《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论》是李鼎铭老先生写于58年前的一篇遗著,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对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推进和演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将产生重要影响。论著的基本思想是大力提倡发扬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把优良传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要使马列主义的真理与中国优良传统结合起来,才能使我国成为全世界、全人类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惟一途径。他提出“首先使马列主义中国化,然后才能中国马列主义化”。
  在中国伟大革命实践中,民族优良传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是显然的。我们党的领袖、各个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就如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与英雄事迹,他们的成长和表现也无不有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影响。我祖父之所以成为一位真正爱国的民主人士、为人民的事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甚至被认为是民族优良传统的代表,所有这些进步的表现,都是受到马列主义的教育和得益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对于个人成长是这样,对于中国革命胜利也是这样。
  58年前祖父写的这篇遗著,这58年来所走过的路,所取得的胜利,以及今天社会主义时期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处处都体现出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的一种民族精神,一种民族传统,一种民族气概。从领袖到人民无不例外,这也是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58年后的今天我们坐下来认真学这篇遗著,感到很亲切,因为同样是我们今天所需要说的话。
  每次座谈会之所以开得非常热烈,开得非常成功,就是因为在58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在呼唤民族优良传统,从大家的发言和大会的气氛就可证明这点。会上每次发言都会形成一个高潮,得到热烈鼓掌。在来宾发言时,争相即席发言,除对李鼎铭老先生赞扬外,一致认为58年前就能够写出这篇文章实为难能可贵,是一篇将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优良传统提到理论高度、与马克思主义更好地结合起来教育人民的好文章。每次会议、每个人的发言,实为大家对这篇文章的深刻体会、互相交流心得,从而加深了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认识。大家一致肯定了刘澜涛同志在序言中指明的,这篇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提倡大力发扬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每次会议结束后也可再次看出在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中涌现出共同呼唤民族优良传统的强烈反映。具有了这种思想基础,大家就能走到一起,说到一起,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众志成城,给人以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摧不毁、打不垮的。
  李鼎铭老先生在文章中说:“中国的精深哲理与民族传统中含蓄着一种伟大不拔的巨力。我民族得之于此种精深哲理与真正传统则必兴,失之则必亡。”并主张将这种优良传统与马列主义结合起来。前面已提到,文中有一句深刻而精辟的话,即“首先使马列主义中国化,然后中国才能马列主义化。”老先生在这里强调把马列主义与民族优良传统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华民族兴旺起来,否则则亡。他把这种结合提到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李鼎铭老先生在58年前就认识到这样的高度,确确实实是难能可贵的。据我们了解,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将这一问题提到如此鲜明、如此极端的高度。李鼎铭老先生在文章中强调说:“我提出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优良传统这一问题,不仅是当作一个学术问题而提出的,而且是作为一个解决中国民族和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命题而提出来的。”对于这些问题,老先生希望能集合专家进行发掘研究,展开讨论。我们今天也希望大家对这一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的问题进行集中探讨,也作为今后研究李鼎铭老先生的重要课题。
  再说之三,关于《蒙古历史教科书》,1989年首次在《宁夏史志研究》杂志公开发表,经有关部门及权威人士鉴定,基本史实准确,史误很少,脉络清楚,自成一种体系。全书分总编、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四部分共11篇36章,27000多字,是一份简明的北方民族发展史。老先生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不搞大汉族主义,汉族要帮助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特别是赞扬蒙古族的历史贡献。这些对于我们今天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和促进各民族团结有着重要启示。
  还有之四,李鼎铭老先生一心为民,治病救人,并倡导了中西医结合。李老先生一生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一生为民着想,为民排忧解难,从办学到帮助百姓反抗地主的欺压。在1918年这一年,从外地来了一些蛮婆子组成的团伙,他们对乡民明目张胆地敲诈勒索钱物,偷盗抢劫,为所欲为,乡民们非常痛恨这些蛮婆子。有一次夜里,这些蛮婆子团伙来偷我外祖父李生馨的粮食,我外祖父在与这伙蛮婆子搏斗中被打伤,耳朵被打聋。这事告到了米脂县,我祖父李鼎铭当时是米东区区长,就由我祖父组织全区乡民与蛮婆子展开了激烈斗争,抓获了参与偷抢粮食的蛮婆子,罚款300两银子。祖父用这些银子修建了区立初高等小学。经过这次对蛮婆子团伙的有力打击,这些团伙再没敢来。也就是在这次处理偷粮事件中,我祖父看中了一个朴实忠厚的农家女孩(李生馨的女儿)——我的母亲,后来做了他三儿子(我父亲)的媳妇。我母亲在与我父亲成婚的前一年被接到祖父家,我祖父第一要求她放足(我母亲是解放脚),第二要求她上学。从我母亲的身上可以看出我祖父的进步思想,不愧是当时的开明之士。在行医时我祖父为穷苦人义务治病,或收很少的医药成本费,而向富人收极高的医疗费,正如老先生所言“众人吃药,一人付钱”。老先生这种一心为民、处处为民办事的精神受到广大群众的爱戴。1925年,众乡亲为他敲锣打鼓送上了“造福桑梓”的巨匾。1930年李鼎铭老先生在米脂县城开设了“常春医馆”,坐堂行医。因医术高超,救人危难,民众送上了“济世神医”之匾。李鼎铭老先生生前编纂了中医药书,共计五本,内容涉及生理学、诊断学、药物学、治疗学、行医秘方等,全面而系统,与中西医教科书完全一致。这是他行医一生的精髓之作的一部分,也是他留给后人的一部非常珍贵的遗产。上次在家乡座谈会上珍藏这些遗书的亲属已经表示待整理鉴定后要贡献给国家有关部门,这是真正发扬老先生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最好的实际行动(目前已珍藏在延安革命纪念馆)。
  祖父是中西医结合的首倡者。祖父不仅忙碌地操劳边区政务,同时也没有放弃过早年擅长的本草方剂之术,工余之暇,经常给中央和边区的一些领导及其他群众看病。当时在延安,人们对中西医有很大的争议,中西医矛盾十分突出。有一次,祖父为毛泽东主席看病时提出了“中西医团结起来才能求得发展”的建议,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视。在毛主席的支持和号召下,陕甘宁边区成立了中医研究会、中西医协会、中医保健药社等中西医群众组织。祖父亲自举办了中医训练班,并在1944年11月边区文教大会上作了中西医结合的发言。1945年3月,祖父当选为陕甘宁边区中西医药研究会会长,他号召各级政府要重视卫生工作,努力发展医药卫生事业,中西医要密切结合,争取实现“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
  祖父在边区任职七年,还提出了很多正确建议、主张和意见,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敬仰,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认真采纳和高度评价。
  

李鼎铭与陕甘宁边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