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李鼎铭 > 全文图书 > 李鼎铭先生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一章 名门根基农家出身
李泽民

  在清末年间,距米脂县城东四十里的地方有一村庄叫桃花峁,村上人大多姓李,属米脂太安里二甲李氏族。其每户人家无论家境如何,都要让子弟念书识字,故有的农户在大门上请人书写“耕读传家”。这李氏家族的人不仅世代爱读书,懂礼义纲常为人之道,还爱习武。据李家家谱记载,他们是汉朝名将李广的后裔。李广曾在米脂驻守边关抵御外寇,著名的唐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即指李广。至今县城南五十里还有李广寨遗址。追溯历史,李氏家族的始祖是道教始祖老子李耳,其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临洮秦安县)。宋初李广后裔李将军,调来银州(米脂)驻守,扎寨于现米脂县李君家沟,当时此地初名李将军寨,后因李将军留居此地,改称为李将军家沟,后人传称李君家沟。早以前的米脂县地只是一片无人居住的荒凉边关,自秦汉以来,因外族入侵频繁,各朝各代便不断派军队驻扎防守。年陈月久,一些将士便在此生息繁衍,由寨堡生活渐渐发展为村庄生活,到宋朝中期便演变成如今的县城规模,当年将士的后裔们也就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太安里二甲李氏家族正是这样留居在了米脂。至今李家祖人初居之地李君家沟不远的狮子洼祖坟,仍有不少古遗迹,其祖坟的石座、石柱、石狮、将军石碑、香炉、雕刻精美的宴器残片等等,足见其昔日的威武荣耀。此后因村庄断水及家族的扩大,他们分别迁居到米脂各处建立了三十来个村庄,成为首创米脂县的家族。并建有祖坟墙垣、碑牌旺椿、李公神道碑,占地十余垧。据李家家谱记载:其祖李寅在米脂城任县丞,死后葬于县城北川,每年清明节各村太安二甲李氏齐集县城北门川祖墓拜扫祭奠。墓旁葬有李寅四世孙——明朝进士四川知府李献明,据记载李献明一生廉治奉公,晚年归乡一无所有,死后朝廷给建了这座坟墓。当时的米脂县志记载道:“李献明明万历戊戌科进士及第,任四川重庆府知府,在任以廉洁闻名,告归后以清贫自居于城东近郊,置砖窑三孔,琴书满床,往来少俗客,与当事者绝无干祝,有诗词等集行世”。随后李家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人物李自成,推翻明王朝做了大顺皇帝。不料天下得而复失后,清朝统治者将米脂县的李家遗迹一一摧毁,旅人四散,从此祖不敢祭,文不敢书。    
  目前所剩的桃花峁李家是李寅五世孙李祯明之后裔,祯明所生六子立六个门头,俗称老六门,共二百来户人家,虽都务农衣食,却不忘祖宗读书习武的遗风,其家谱记载李氏族的家训为:“立志长存宽忍念,终生只学吃亏人。”且说这桃花峁李家第六门有一农人叫李弘基,为人忠厚善良,生性直爽,深受村民称赞。他上有年迈的父母,再加上自己妻子儿女和哥嫂、兄弟全家共八口人。大哥李福基与大嫂体弱多病,年岁已大,无儿无女。三弟李垣基年幼,正是上学之时。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落到了李弘基肩上。尽管家里人都力所能及地辛苦干活,但日子仍过的恓恓惶惶。李弘基便在农闲时学着操起了做手工挂面的活计。由于他从小读书悟性好,做得挂面精细,口感极好,不久远近驰名。每天他背着挂面箱到附近村庄走门串户,有钱的付钱,没钱的记账,遇着那极可怜人就送上两包。他自己则是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勒紧裤腰,就这样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米脂位处群山与沟渠纵横交错地带,除去沟渠旁有极少的一点水可浇地外,其余山地全得靠老天下雨才有饭吃。然而老天偏偏三年两头旱,十年九不收,使得农人叫苦连天。特别遇上灾荒年颗粒无收时,老百姓就得四处去寻求活路。李弘基为了养活家人,并使弟弟继续读书,也只得到离家五十来里路的乌镇集市去做苦工。
  李弘基所在的商行,经营的是盐、瓷等日用杂货。每天鸡一叫他便起床将店里店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将各种货物摆放得齐齐整整,等店主人起来后,一切已收拾停当。店铺开门后,他帮店主寻东递西,吆喝叫卖,跑前跑后,忙个不停。时间一久,顾客见这新来的伙计待人诚恳和气,出进货公道,便都来这店里做买卖。店主人见生意兴隆当然欢喜,直夸李弘基给他带来了福气。这消息不胫而走,被生意人到处传说。
  在桃花峁隔山十里路有一村子叫刘家峁,村里有个出了名的大地主姜耀祖,占据土地千垧之多,以此剥削四乡百姓,经商理财,拥有说不清的金银元宝和吃不尽的粮食、用不尽的东西。为了安全,他请了一个外国建筑设计师精心布局,依山势修建了一座高大奇特的寨堡住宅,山根下的城墙、城门,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寨堡内从下到上重重叠叠,遍布各式各样不同的院落,直至山顶。据说当年建筑师结合中外风格设计寨堡时,姜耀祖刚看过图纸,便连声叫好,但一听要修建三年才能竣工,便大为急躁。洋人劝说:“你可出外游山玩水,三年回来自然就修好了啊。”姜耀祖听了这位洋设计大师的话果真外出三年,回来看见寨堡修建得宏伟壮观,喜出望外,请了几班最好的唢呐大吹大擂设宴三日,才住进了这座寨堡。
  话说这姜耀祖有一心腹佣人——本族侄子姜四,他在乌镇获知李弘基善经营会做生意后,便将此情况告知给了姜财主,姜财主眼珠一转说:“这等好生意人怎能呆在那种小店,快想法把他弄过来给我干。吉镇铺面上正要人哩。”原来距刘家峁三十来里路有一个镇子,叫吉镇(又名圪针店),地处陕西、山西两省交界处,每逢二、七集市,人往来甚多,生意极是兴隆。姜耀祖起家的主要财产正是由此经商得来的,故姜财主极看重此镇生意。
  姜四得了主人命令,立马来到乌镇,他借口买东西时悄悄问弘基:“你认得我吗?”弘基仔细一看忙:说:“认得,认得,你是姜东家的人,还到桃花峁收过租子哩。”姜四笑道:“正是。你们桃花峁村李家满是我的亲戚哩。”弘基说:“噢!我们辈比他大多啦,你们是什么亲?”姜四撇撇嘴说:“他老婆是我户家人哩。”弘基不以为然地“噢”了一声。姜四压低声音凑近弘基说:“晚上到姜家店铺来一下。”弘基一愣,然后又应了一声“好”,便去招呼别的客人了。
  晚上,弘基如约来到姜家店铺。姜四一见,心中乐开了花,开口便说:“恭喜!贺喜!你的好运气来了!”弘基不解地问:“有何好运气?”姜四边让座倒茶,边在弘基耳边嘀咕起来。弘基听后面有难色地说:“我的东家待我不错,这话怕说不出口。”姜四嘿嘿笑着劝说:“那要看谁的工钱高。”一会儿又在弘基耳边嘀咕一番,可弘基只是不言不语。姜四见一时难以说动弘基,便退了一步说:“这事成不成在你,你好好想想,若用得着我的,再来找我。”弘基一听忙站起来应一声便离开了。
  过了几天,弘基正在小店铺忙碌着,忽然有人捎话说他妻子病重,让快快回去。弘基连夜返回桃花峁,谁知妻子因过度饥饿劳累已丢下惟一的女儿过世了。弘基家中没有了关照老老小小衣食的好媳妇,女儿没有了妈妈整天哭哭啼啼,一家人顿时乱了方寸。村上一些同族老者见状便合计着给弘基续弦,弘基想家中没钱又缺粮,娶妻花费家中如何负担得起,何况这灾荒年只顾逃命哪有心思续弦,于是没有答应。可是他大哥劝他说:“我这么大啦,还没个儿女,就等着你多养两个儿子,好给咱顶门立户哩,你不续弦,这日子以后还有个啥盼头。”弘基无奈,只好默认了。
  不久,有人给他介绍了距桃花峁二十五里路的吕家俭杜家湾村杜氏。这杜氏家虽非大富之户,却也出身书香门第。杜家自然也知道这桃花峁李家的根基门第,因此,这门亲事很快定了下来。这一来搞得弘基到处借钱借粮,最后还是到姜四店铺借足了钱,才将婚事办毕。
  谁知时间不长,姜四找到弘基说:“你结婚借的银子该还了吧。这银子是我借给你的,如今姜东家要来店铺查账,你无论如何得将银子还上,还有利息都得一次还清,我这也是没有办法啊!”弘基听了,一下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姜四见状便趁机说:“如今只有一个办法,就看你愿意不愿意?”弘基忙问:“有何办法。”姜四笑眯着眼悄声说:“只要你肯到吉镇姜东家百货店干事,这点银子就算是东家送你的见面礼,你看如何?你要再不答应我就毫无办法了。”弘基想过来想过去,只好清账离开了乌镇小店。跟姜四到刘家峁去见姜耀祖。姜耀祖身穿丝绸长袍马褂,拖着又粗又长的扫地辩子,坐在太师椅里听完姜四的话后对李弘基说:“你给我干事,只要好好干,听使唤,就亏不了你。明天你就到我的吉镇百货店去吧。只要生意做得好,你挣工钱就越多。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若是做对不起我的事,也别怪我不客气。”姜财主说着又吩咐姜四:“明天你引他去吉镇,至于生意上的规矩你给他说说。”
  弘基来到吉镇姜家百货商店后,每天从鸡叫干到晚上,不论什么活都尽心尽力,加上他精通文墨能写会算,店铺伙计、掌柜都对他刮目相看。有一天,弘基打扫店铺时捡到两块银元交到柜台后,使他的身价倍增,一下从打杂伙计转成了站柜的伙计。事后才知道是姜家耍的把戏考验他。
  转眼间过了一年有余。一天,弘基算算妻子要生孩子了,便告假背着褡裢,匆匆回了桃花峁。桃花峁村庄四沟八岔,群山环抱,在四沟交界处便是村中心。有一片较开阔的平地,因它与南河边东南面山根下高高的古老戏台相连接,乡人称此地为戏楼滩,是村人活动的主要地方。东、南、西三条沟的河水经过戏楼滩旁流入北沟方向。
  李弘基的家就位于村中心西北方位的半山腰间,大门院墙内一线五孔土窑洞接石口窑,院中农家牲畜圈棚、碾子、磨,应有皆有,窑脑畔上长着茂密的杂草,窑口上安着小方窗与板扇门。弘基进得家门听到婴儿的哭叫声,不由心头一喜。他屈指一算:“这娃生在光绪七年八月初六(公元1881年9月28日),属蛇的。”可还未及高兴,便听大嫂说:“这孩子生下3天了,还没吃奶,这可怎办呢?”母亲也说:“要不弄只七星猪蹄来催催看怎样。”于是一家人忙着在村里村外跑前跑后地找,好不容易买到一只七星猪蹄。可四、五天后仍不见下奶,只好给孩子喂小米汤和茶面糊吃。时间一长,孩子明显地瘦下来,全家人一时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俗语说得好:天无绝人之路。李家四门的一户本家媳妇奶水多得一个孩子吃不完。弘基家便请侄孙媳妇奶养自己的孩子。3个月后,弘基的孩子比原来胖了许多,而且显得特别可爱。但随着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常因奶水不够而哭闹,弘基家只好另外为孩子寻找奶妈。
  大哥李福基到外村见一户人家在挤羊奶,便凑了过去,打问情况。那人回答:“娃娃找不下奶妈没奶吃,这羊奶不也是奶,只要放在锅里烧开晾温,喂娃娃不是一样的好‘奶’吗?”福基怀疑地问:“只是不知这羊奶养不养人,孩子太小敢不敢吃。”那人哈哈笑道:“我送你点奶回去试试,出了麻达找我来”。福基拿了羊奶回家后,让家人煮后用小汤匙去喂孩子,喂足羊奶的孩子果真不哭闹了,一家人这才安下心来。几天后便买回了那只奶羊。
  一年后,孩子会走路了,宽宽的前额下一对黑汪汪的大眼睛闪闪发亮,父亲弘基请后王家坪的老秀才高先生为儿子起名字。高先生因听了弘基所梦之事,便给孩子起名“丰功”,意为日后可建“丰功伟业”之意,而且,“丰”字又正好是李家按辈数应占的字,因此一举两得。这时福基说:“这孩子挺好,我为这孩子没少费心,就把这孩子过继给我吧。”李弘基犹豫片刻后答应了。高先生见弘基如此尊重兄长,不由拍掌乐哈哈地赞叹:“贤德!贤德!甚好甚好”。
  这孩子便是宏道公第二十世孙,即后来的李鼎铭先生。
  

李鼎铭先生/李泽民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