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李鼎铭 > 全文图书 > 李鼎铭先生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四章 寄读八年多才多艺
李泽民

  丰功结婚不久后,便到外祖父家寄读。
  丰功的二舅杜良奎,字斗垣,是文武举人,曾受皇上宠爱被请进宫廷,贵为光绪皇帝的老师。据说他对“五经四书”研究极深,且武艺精湛,刀枪棍锤,无所不能,还会奇门遁甲,阴阳八卦,五行变化,竟有“撒豆成兵”等神奇功力。相传他在京城时一有闲暇,便上街寻觅奇书异人,磋商技艺。—天,当他在繁华的大街上,见一黄发洋人摆摊售书,便走上前去将书翻来翻去,洋人顿时不耐烦地说:“你买得起这些书吗?”杜良奎抬起头看那洋人一脸轻视地盯着自己,立时胸中怒火冲顶而起,瞪眼对着洋人大喝:“你敢小视于我!”说着抖手对洋人就是两个耳光,只见那洋人霎时鼻子口里流出了鲜血,双手捂脸大叫起来。杜良奎则愤愤“哼”了声扬长而去。事后,洋人便通过使馆声明要严惩凶手,赔偿经济损失,否则绝不罢休。朝廷惧怕洋人,有人主张将杜良奎交出,有人主张多赔偿点了事,有人恐那洋人得寸进尺另生事端,主张让杜先生暂避一时,让洋人在朝中找不到此人,然后朝廷再虚张声势,帮洋人来个捉拿凶手了事。杜良奎因此便带着自己多年收藏的一些珍贵书籍暗中离开京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吕家俭杜家湾村。
  杜良奎回到家中后,每天闻鸡起舞,乡间的宁静与新鲜空气倒使他的功夫与日俱增。据说他平时出外,袖内藏一铜锤,无人可敌。
  在二舅的指点下,丰功更加熟通了五经四书、诸子百家,因他记性好,理解力强,二舅杜良奎常常赞叹不已。
  一次,丰功在书桌前反反复复又写又画,研究着数学中“弧”的问题,二舅看了随口说:“这个问题太深奥。”丰功边写边言语:“人家书都写出来了,咱能学不会它,我就不信。”二舅便任凭他去钻研。如此一连三个多月,丰功眼前堆起的草纸越来越厚。终于在一天晚上,他突然搞通了这一数学难题。第二天,他将其中的道理讲给二舅听,二舅高兴得连连点头。
  又一次,丰功在二舅的桌上发现一部关于天体运行日月变幻的天文学书,便要拿去读。二舅对丰功慢声说:“此书非同一般,乃宇宙之大变幻也,吾观多时尚且不解,汝小小年龄,岂能解书中深奥莫测,你还是不要浪费时间。”丰功见二舅不同意,只好勉强作罢。不久,到了秋收季节,杜良奎有事外出,给三个学子放假。丰功临回家前,又和二舅提出要看那部天文学书,二舅心想:这孩子磨过来磨过去硬是要看,既如此我便给他出出难题,看他如何应答。
  二舅慢条斯理地说:“那你答应我个条件,待回学堂还书时,必须回答出我提出的所有问题,你看如何?”
  丰功连忙点头笑着说:“好!”
  二舅见丰功欣然答应,只得从书架上翻出那部天文学书交给丰功。丰功带着书,欢欢喜喜地回了桃花峁村。
  丰功一回家,便开始深钻天文学书,谁知目过三遍其内容仍不能详解。以前丰功读的书即使很难理解,内容从未接触的,只要看过三遍便无不解其意的。可今日这部书却成了难懂的天书。此时丰功才想起二舅讲浪费时间的话来,但为时已晚。可想起二舅的威严,丰功不甘示弱,他咬指发狠:“若不搞懂此书,绝不罢休。”从此,丰功不出家门一步,没白天没晚上,在炕头上一字一句从头至尾一点一点苦苦思考,连家中人进来出去他也全然不知。为了帮助理解,他又另外学会了算历法。一张张的纸被写写、算算,画得密密麻麻,铺满了整个炕头。同时他还制作了地球仪、天文盘等仪器结合实践加以验证。
  开学后,丰功拿着那部天文学书恭恭敬敬送还二舅。二舅看看书又看看丰功问:“书看完了?”丰功忙说:“看完了。”二舅又问:“看懂了?”丰功回答:“看懂了。”二舅睁大眼又问:“全看懂了?”丰功肯定地回答:“是的。”
  二舅说:“好!你说这本书共谈了多少问题?你都如何理解的?”
  丰功说:“大小共谈了一百零六个问题,要是个问题都解答的话,恐怕两天也说不完。”
  二舅不以为然地说:“两天说不完,就说上三天如何?”
  丰功一出口便说:“足也。”说罢赶紧掩嘴,恐二舅要说他咬文嚼字了。
  “好!”没想到二舅竟没有一点责怪他的意思。
  于是丰功滔滔不绝地将一个个问题简明扼要地讲给二舅听。一些复杂的问题,他便在纸上写写画画或用仪器示范,直至二舅完全明白。如此一连三天,甥舅二人温习完了这部天文学书。二舅惊喜异常:“真是不简单,实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只是这‘日月食’的问题,是否可验证一下你的推算?”
  丰功回答:“这个不难,今年有‘月食’,便可验证。”
  二舅说:“好!到时可别忘了。”
  转眼到了八月间的一天早上,丰功对二舅说:“今晚9时33分16秒有月食,只要有一个时辰钟,到时便知我的推算是否准确。”
  二舅有点着急:“啊呀!这时辰钟村里谁家都没有,我的老架式吊钟也坏了,这可怎办?”丰功很失望地说:“没有时辰钟可无法知道推算准不准了。”
  这时,二舅猛地一笑:“也不难,我去县城借一个时辰钟回来就是。”
  丰功惊喜得跳起来:“这样就好。”
  谁知到下午快吃晚饭时,丰功仍不见二舅动身去县城,他担心二舅忘了,于是一再提醒二舅,可二舅满不在乎地说:“早着哩,吃罢饭去借,不忙。”
  丰功眼看天色将晚,而这吕家俭杜家湾离县城来回少说也30余里路,就是飞也怕来不及。虽说二舅与城里一些大户人家有往来,也还得走东家到西家去借哩。丰功越想越感疑惑。
  饭后,丰功转身已不见二舅的踪影了,自己只能索性等他回来再说。
  夜幕降临了,皎洁的月亮静静地悬挂在陕北乡间空旷寂静的天空。丰功与另外两个同学常驾武、马佩崇早早来到院中,三个年轻人兴奋而又紧张地等待着月食的出现,同时真担心老师误了观赏月食的好机会。圆圆的月亮刚缺了一点边,丰功便大声用手指向天空喊道:“看!月食开始了。”与此同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院门传来:“正是9时30分。”丰功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二舅杜良奎笑眯眯地举着一个钟进来了。三个年轻人立刻欣喜若狂地围着杜良奎,一边看钟一边看月食。当月亮全部不见了的时候,火光照耀下的时钟刚好指向9时33分16秒。杜良奎拍额大叫道:“啊呀!推算得分秒不差啊!外甥的才智胜我远也。”丰功笑着说:“二舅的飞腿功恐怕也是无人可比了。”原来杜良奎平时腿上绑有数10斤重的铁瓦,每当有急事才解去铁瓦,两腿即能如飞般行走。
  在二舅家,丰功将所有书箱里的、柜里的书翻了个遍,见啥学啥。这天,他又发现许多医书,便认真读起来,其中有《黄帝内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医宗金鉴》等名作。
  转眼又到了年底,学子们都要回家去过年。丰功得知舅父新得了一部数学书,心中老是惦记着一睹为快,然知舅父尚在看不知如何去开口。他忍了再忍,最后还是忍不住去向舅父借,二舅一边说:“这本书与众不同,只怕吃一顿苦,也未必能学懂。”一边将那部数学书向丰功丢了过来。丰功拾起书,装进自己的褡裢里,便回了桃花峁村。
  丰功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看起了那部数学书,可一遍看下来一点也不懂,就跟看无字天书差不离。丰功心想:这可能是胡编的,原本没道理可学,如果这样不学也罢,于是将书丢在一旁。可转瞬又想,既无道理人家为何要出此书,倘若二舅再问起我学懂了没,如何回答。想到此丰功忙将书拾了起来,看了第二遍,接着开始看第三遍。有趣的是,一天中午,家中吃羊肉包子,一大家人叫了他几次,可他像没听见似的,一个人只管呆在自己住的窑洞里,伏在炕桌上看书。妻子只好端来一盘包子和调料蒜碗摆放在丰功看书的炕桌上,于是丰功边看书边抓起包子在调料碗里蘸着吃了起来。当妻子端来米汤时,只见丰功的嘴上、鼻子上、脸上涂满了黑,妻子大惊不知何故,仔细一看,蒜碗的调料仍原样放着,砚台中的墨汁不见了,方才恍然大悟,不禁大笑起来,将手中的米汤洒了一地。此时丰功才将视线从书中移开来。一家人听到笑声跑来一看,见丰功黑了下半个脸,听他妻子说丰功将墨汁当蒜蘸着吃了个一干二净时,一家人全都笑得前仰后合。
  丰功终于彻底明白了书中奥妙,正是这部数学书为丰功日后去榆林教数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至今他的学生马龙斌老人(原米脂东小老校长)提起丰功当年在榆中任数学老师的情况时,便激动地说:“啊呀!李先生那数学教得太漂亮啦!真是清清楚楚,言简意明,再加上语言风趣,学生就不知个瞌睡,越听越上劲,一学就会……”此为后话。
  就这样丰功在二舅家一晃已是8年,小小少年长成了21岁的大人,中等身材,前额宽广。他在这8年中不仅学会了二舅规定要学的各门科举应试科目,而且自己钻研了许多科学知识,其门类竟达八门之多,有天文学、气象学、哲学、医学、数学、文学、历史、地理、历法等。因他懂得太阳在夏、冬季节的热量与人衣服颜色的关系,形成了夏天爱穿一身白衣、冬天爱穿一身黑衣的习惯,尽管都是土布衣服,却显出了独特的气质风度。
  一天,丰功请二舅为他起个字。二舅说:“你自己先取个字,我听听再说。”
  于是丰功踱着小步思索一会问:“叫鼎铭如何?”
  二舅问:“何意?”
  丰功说:“‘鼎’乃古代三足两耳之器皿也,有‘鼎立’‘鼎盛’‘鼎鼎大名’之意。而‘铭’,实为激励自己一生为民的事业当‘铭’记肺腑之意也。”
  二舅赞同说:“好!这两个字起得好,既耐人寻味,又响亮好听。”
  从此,丰功的字便叫鼎铭了。后来人们叫着叫着便忘了丰功的名,只管他叫李鼎铭了。
  

李鼎铭先生/李泽民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