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林伯渠 > 全文图书 > 怀念林伯渠同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融融春风 为人师表——纪念林伯渠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常黎夫

  今年三月二十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林老虽然离开我们已经近二十六年了,但他的学识,道德、情操,特别是他那种虚怀若谷、学而不厌和慈祥剀切、诲人不倦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一九三六年“双十二事变”后,我和林老在西安相识。我在他的直接指导下做统战工作两年多。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八年,我又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了六年。林老对我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成为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一直把这些作为座右铭。兹值老人盛诞节日,谨就一些感受深刻的往事,寰述崖略,以志怀念之忱。
  良师益友 心往神交
  林老在西安期间,是代表党中央做上层统战工作的。他既负领导责任,又亲自做具体工作。回顾林老和杜斌丞先生的交往友情,特别是他的两次谈话主要内容,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善于从政治理论和思想方法上启发、引导、团结党外人士的。一九三八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刚出版,林老就送给杜斌丞一本,并且两次在一起交谈读后感。我有幸参加了谈话。林老在谈话中着重讲了联共党史第四章第二节和最后的结束语的重大意义。这对作为彻底的民主主义者、党的忠实朋友杜斌丞先生在政治上是极大的关怀和帮助。对杜老提高对马列主义的认识,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人民群众的巨大历史作用,有很大的启发和促进。他俩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书信往来皆以“吾友”相称。杜老说他们之间是“心往神交”,称林老为“良师益友”。林老对党外人士一贯以诚相待,肝胆照人,相互间的关系可以说真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一九四二年期间,边区党外人士李鼎铭、安文钦等,对党外人士在政府中的权限问题、税收负担问题和基层干部的作风问题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其中有些观点是不全面或不正确的。为了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团结他们一道工作,林老总是反复同他们谈心,耐心说服,使他们逐渐有了正确理解。李鼎铭身体不好,林老经常到他家里商量工作或促膝谈心。坚持数年,始终如一。林老这种与党外人士推心置腹、精诚团结的风尚,赢得了高度的赞扬。李鼎铭曾说过,他对共产党的抗日民主方针和政策,对毛主席的著作,对林老的品德和作风,五体投地、衷心赞成。
  为了活跃边区的政治文化生活,激发由大后方进入边区的一些年龄较高的民主人士的政治热情,林老除同他们一起举行座谈、学习文件、商讨时政外,还成立了“怀安诗社”,定期吟诗作赋。李木庵、钱来苏等十几位诗社老人的作品,慷慨激昂,意境较高,朱老总、董老、吴老、谢老和续范亭等同志也常有诗作唱和。这对于坚持团结、坚持抗战的宣传教育,起了积极作用。当时延安物质条件很差,但老人们生活愉快,心情舒畅。他们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同年轻同志一起转战黄河南北,始终朝气蓬勃,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坚持原则 维护团结
  林老经常告诉我们:应当尊重党委的领导和发扬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林老在我们党内是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辈,而当时在西北局担负领导工作的都比较年青,林老对他们总是十分尊重,用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把相互间的关系处理得十分妥贴。边区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哪些先经过西北局同意后再提交政府讨论,哪些文件要经过西北局审阅后再发布,他都认真掌握,谨慎从事。有些问题他经常主动找主管部门交换意见,酝酿成熟后报告西北局,有些工作还亲自向西北局领导请示汇报。林老这种高度的党性原则和民主作风,给人以极为亲切的感受和深刻的教育,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三年间,边区领导机关进行了系统的整顿和改进党政军民财各方面的关系与工作作风。在这次整顿检查中,林老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被树为大家学习的模范。
  林老坚持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顾全大局,维护党的团结。一九四七年在绥德义合会议上,他对当时在土改和干部政策中一些“左”的作法,是不同意的。但为了保护同志们的革命积极性,从全局出发,他在会上只是很有分寸地从党的基本政策上加以解释说明。他对我说,有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到中央会议上去讲为宜。当前战争环境必须十分注意党内团结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不宜在这次会议上展开争论。当时我们正在绥德雷家沟搞土改试点,搬用外地的办法,吊打了一户地主追底财;同时单纯强调依靠贫雇农,把一个在群众中有威信、品质好、能力强的中农干部,排斥在外。当时,林老对我们并未过分指责,而是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大家自觉提高认识。他说,搞死一个地主分子,对群众的斗争情绪以及争取地主亲属的工作,却有很大影响。他问我们,中农为什么不能团结?大多数群众真诚拥护的人,为什么要排斥他?他的这些指点,使我们工作中的偏差及时得到了纠正。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中央在米脂杨家沟开会。去杨家沟的前一天,林老对我谈了许多话,他说,有不同的意见,在中央会议上可以得到统一,毛主席会有正确结论的。杨家沟会议后,毛主席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发表了,文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主和旧式富农的封建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毛主席还批评了对于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经济成份采取过“左”的错误政策的做法,重申了结成包括全民族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现在回想林老的许多看法和意见,都完全符合毛主席的指示精神。
  林老对待党内有争论的问题,总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态度,从全局出发,注重党的团结。处理一般思想认识问题,善于启发诱导、解释说服;解决重大政策问题,总是坚持真理,毫不含糊。记得光复延安初期,“左”的情绪还存在。如在西北局一次会议上,有的同志说李家渠原来是个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发展成为近百家商店的小集镇,说明在边区搞集市贸易是执行工商业政策上右的表现,还列举了苏联搞集体农庄的事例,说明新解放区的工商政策和土地改革政策也有右的倾向。林老对这种“左”的情绪和意见,随即给予了严厉的批评。他全面地叙述了苏联农业集体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工作中“左”的经验教训,详尽地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的革命性质和任务,说明了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是新民主主义,指出在不同时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方针。林老的讲话,对大家的启发教育很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慈祥剀切 循循善诱
  林老对干部和蔼可亲的态度和精心培育教导的作风,是人所共知,有口皆碑的。他对犯错误的干部,总是苦口婆心地耐心说服教育,有时甚至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他常用“对事有冲锋陷阵之勇,对人有慈祥剀切之心”的话来勉励要求我们。他说,对事对人完全做到这两句话是很不容易的,但应该努力去做。林老特别注意提倡和启发干部自觉、自尊、自爱。他曾用“人之好善,谁莫如我”的成语,启发我们克服缺点,自觉进步。    
  林老对我的多年教育,真是关怀备至。他经常拿毛主席的教导,拿他亲身的经历,拿前人的事迹教育我们确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革命信念,坚持正确的路线和工作作风。林老经常给我讲毛主席每到战争转移或困难时期以至长征途中,总要叮咛把《社会发展史》带上,一到困难的时候就翻翻,就看看。几十年后的今天,回想起这句话多么引人深思和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共产党人坚信社会的发展是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的。所以能够在千难万险面前勇往直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本来是不难理解的,只要认真看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看看历史走过的曲折道路,结论可以顺理而得。他说孙中山之所以是真正革命的,就在于他有胆识和气魄,推动历史前进。早在一九一八年,孙中山先生就致电列宁,祝贺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府的成立,以后在我党的支持和帮助下,毅然提出“以俄为师”的口号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个转变是很了不起的。他经常告诉我们,只有对历史作全面科学的分析,才称得上历史唯物主义者。他更多地谈及了当年中央苏区毛主席的思想和指导工作的方法,并常以列宁对“左”倾机会主义的论述,说明党的路线斗争的历史事实和经验教训。当时我受各方面的水平限制,对林老的许多教导领会不深。但经受了历次“左”倾错误的体察,尤其是“文革”十年动乱的折磨,才逐渐加深对它的理解,认识到林老在党内斗争中的高尚品德和风格,显示出它感染动人的伟大力量。林老指出我办事胆子小,根本原因是马列主义理论学得少,理论水平不高,在遇到重大政治问题、政策问题时,不能及时拿出自己的明确的观点和政治见解,出不了大主意。经常提醒我,一个领导者如果听不到被领导干部的意见,思想有了隔阂,因不团结而影响工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说明你领导无能。林老对我的深切教导、谆谆告诫,使我永远难忘。记得在“文革”中,批判我最多的是我常用以鼓励鞭策自己的三句话:这就是林老讲的“人之好善,谁莫如我”;周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常讲的老干部应该是“老马识途”;朱总司令讲的“说真话就是团结”。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名言是多么经得起考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愈辩愈明,教育意义愈为深远。
  一九四五年林老六十寿辰时,我们在延安读过谢老写的一首祝寿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阅读,仍感教益不浅。诗中有“四朝革命者,屈指首推公;节厉孤松直,必摧刀兵空”之句,高度概括了革命元老的勋绩和高尚的节操,读之倍感亲切。谢老的诗表达了我们怀念老一辈革命家的深情厚意,是纪念林老最好的作品。    
  

怀念林伯渠同志/中共临澧县委.—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