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萧劲光 > 全文图书 > 萧劲光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二十三章 谋求海军发展新技术 三、海军装备建设进入新阶段
《萧劲光传》编写组


  1957年底的莫斯科之行,是萧劲光任海军司令员后第三次访苏。或许是情况越来越熟悉的缘故吧,萧劲光的感触比任何一次都深。回到北京若干天了,红场阅兵式上各式导弹,参观中看过的原子防空、氢弹爆炸的电影,军方接待的热情隆重,朋友们交谈的真挚坦诚,一幅幅画面仍然不时出现在脑海里。萧劲光感谢朋友们的坦诚,也理解戈尔什科夫、法金他们的处境,但更真切地看到的是,军事就是军事,国家关系再亲密,也不可能把最好的东西无保留地交给你。建设海军,争取外援很重要,苏联给予的帮助很宝贵,但全靠外援建设强大的海军,是不可能的。谋求新技术,提高海军装备的技术水平,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走自己的路。
  萧劲光回到北京时,海军党委部署整风和裁减整编的一届三次全会尚在进行中。会议的最后一天,他结合自己访苏的感受,以“海军的发展趋向和我们如何建设海军”为主题,在会上作了报告。萧劲光说,这次到苏联参观访问,我有一个总的印象:现在世界各国军事装备的发展,总的趋向是向导弹、火箭、原子核武器方面发展,而且还有那么一种趋势,就是这种武器将逐渐成为普遍性的武器,成为未来战争中普遍使用的武器。现在世界各国,如日、英、德、瑞典和印度等国,都在普遍研究和生产。尤其是苏联的人造卫星和洲际导弹发射成功以后,军事科学技术方面从此起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战争中使用的工具,如战略空军、远程空军都将过时;防空方面,将有更大的变化。目前世界各国对付洲际导弹的办法还没有解决。常规武器也在变化,在向机动性大和装甲掩护方向发展。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型火炮差不多要过时了。坦克、装甲部队所装备的武器将改成中口径的火炮和火箭武器。按照目前军队武器发展的趋势,在集团军里没有单纯的步兵师,只有装甲和坦克师。它的机动性大,在进攻和防御的各个阶段,都是使用原子武器突击,使用运动迅速的装甲、坦克部队机动。在空军方面……在前线部队,战术空军并未失去作用,因为不能任何地方都靠原子弹、导弹解决问题。但是,在一些国家有了洲际导弹后,用歼击飞机防空已不能满足防空的要求了,防空火箭将代替歼击机防空。据今天报载,苏联又出现了新的歼击飞机,不需机场,可以直升19公里。这说明旧的东西要被新的东西代替。
  关于海军装备的发展,萧劲光说,不管是水下、水面,总的趋向是向原子动力、导弹(火箭)方向发展。尤其潜水艇更明显。因此现在的鱼雷、火炮已过时了,特别是以火炮、鱼雷装备为主的舰艇。现在设计舰艇,不是根据火炮性能的要求,而是根据如何装载、发射导弹、火箭。比较大型的军舰,对速度的要求并不高,因为使用导弹、火箭武器,在距离敌人很远就可以发射。水下武器主要是鱼雷,现在也在改进它,将来可能成为水下原子弹,有自动操纵,射程更远,是近距离自卫、水中斗争不可缺少的武器。观察通信器材,也有很大改进……潜水舰上将会装有水中观察的仪器,可以在水下看到水面的目标,潜望镜的作用将成为辅助观察器材。因此,潜水舰在水下指挥问题,也将进一步解决。
  接下来,萧劲光又根据国家的战略方针、经济实力、工业水平,系统讲了关于中国海军建设的规划设想。这一报告,集中反映了萧劲光当时的感受和思考,是他急于告诉海军各级领导、告诉党委成员的。很显然,他的目的在于希望海军领导层、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谋求海军新技术方面达成共识,集中精力,使海军的装备建设、部队发展有一个大的跃进。
  党委全会结束后,萧劲光又主持召开常委会,对海军装备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具体讨论、研究。此前,他们曾专门研究过成立海军科学研究机构的问题,并正式向军委、总参打了报告。通过与总参有关部门联系,获悉上级机关已原则同意。据此,他们集中讨论了科研机构人员选调、研究工作开展等问题。
  1958年1月7日,总参谋部便正式发文,批准了海军关于成立科学研究机构的报告。当月,海军造船科学研究所、海军水声科学研究所、海军水中兵器研究所、海军海洋航海研究所、海军工程科学研究所五个研究所,便按照编制计划组建起来。当时,研究人员是新调的,无经验可谈,设备也没有,是名副其实的白手起家。技术上唯一的一个有利条件,就是有各专业苏联专家的帮助指导。但大家还是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并陆续出了一些成果。翌年10月,为加强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萧劲光又请示国防部批准,成立了直接隶属海军首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技术部”。此前为协调各研究所成立的“海军司令部第五办公室”的名称,即行停止使用。在一次次完成研究任务,攻克技术难关的过程中,海军的科研队伍逐步壮大起来。
  同年4月,萧劲光与政治委员苏振华、分管装备工作的副司令员罗舜初,联名向国防部长彭德怀和军委写报告,就海军工业建设、争取苏联援助等海军装备建设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报告说,据我们了解,目前苏联已有若干舰艇,如潜艇、鱼雷艇、反潜艇等,动力结构有了新的改进,已试验成功几种潜艇、鱼雷艇用的火箭、导弹武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所提供的五种舰艇,现基本均由新设计代替。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已不宜继续按照这些老资料进行建造,而急需获得苏联新造舰艇、新的机械武器的设计图纸、技术资料。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并可及早获得较新、较现代化的装备,如可携带火箭、导弹的快艇、潜艇等。报告建议,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向苏联政府提出请求。
  彭德怀对萧劲光等人的报告很重视,阅后当即批复“同意”,并将报告转呈周恩来。彭德怀于7月28日召开的军委例会上,亲自主持对报告进行具体研究,作出了《关于海军建设的决议》。决议指出,海军以发展潜水艇为重点,并相应地发展必要的水面舰艇。无论是潜水艇还是水面舰艇,都应该特别注意采用新的技术成果,如导弹、原子动力。舰艇作战性能的综合发展等,也应积极进行研究,早日解决。
  周恩来了解苏联以及西方国家海军装备的发展情况,支持萧劲光的建议。早在6月28日,他即按照萧劲光等“以中国政府名义向苏联政府提出请求”的建议,亲自给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写了信。信函在感谢苏联此前给予的有效援助的同时提出,希望在可能的条件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向中国提供建造新型战斗舰艇和可以携带火箭、导弹武器的舰艇的设计图纸,以及制造这些舰艇的有关机械部件、材料、无线电技术器材和新式武器等设计图纸,以及必需的计算资料。
  当时赫鲁晓夫上台不久,急欲在社会主义阵营树立共产主义运动领袖的形象。收到周恩来信函,9月8日,他给周恩来回电,慨然表示同意向中国提供海军新技术方面的援助,并提议中国政府派代表团赴苏具体协商。
  萧劲光清楚此次赴苏责任重大、意义深远。遂向周恩来建议,由海军政治委员苏振华、海军副司令员方强一起参加代表团,与国务院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张连奎、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刘杰等赴苏谈判。经过认真准备。10月22日,以苏振华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专家代表团从北京起程,前往莫斯科。
  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磋商谈判,于1959年2月4日达成共识。苏振华以中国政府全权代表的身份与苏联政府代表阿尔希波夫在莫斯科签订了两国政府《关于在中国海军制造舰艇方面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援助的协定》。后来,据签约时间统称为“二四”协定。
  “二四”协定规定,苏联援助中国五型舰艇,即导弹常规潜艇、中型鱼雷潜艇,大型导弹快艇、小型导弹快艇及水翼鱼雷快艇,以及这些舰艇的动力装置、雷达、声呐、无线电、导航器材等51项设备的制造技术资料和样品;援助中国两型舰用导弹,即潜对地弹道式导弹、舰对舰飞航式导弹的制造技术资料和样品,以及技术阵地设备和工艺测试设备。协定还明确规定,各种技术资料、设备一式二至四套。除少数资料外,均于1963年7月底前到货,并分别由三机部、第五研究院和海军接收。
  “二四”协定的签订,使萧劲光喜出望外。在当时情况下,虽然协定转让的装备技术在苏联海军不是最“尖端”的,但也应属于先进行列。而对中国海军来说,则是前所未有的。如果这个协定得以实现,中国海军的装备发展无疑将进入一个新的水平,部队将是另一种面貌。面对“二四”协定,萧劲光和其他几位海军领导都很兴奋。大家说,军委如此重视,样品、资料、技术条件也有了。下一步,主要看我们的工作了——关键是,要抓住这个机会,搞好部队的装备基础建设,从根本上提高部队海上战斗力水平。
  为了统一思想,协调工作,从抓“二四”协定落实入手,加快海军部队建设步伐,海军党委于1959年3月初在北京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人员,除海军党委常委外,还吸收了海军机关主要业务部门,特别是装备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会上,苏振华、方强向大家介绍了“二四”协定的谈判过程及相关情况,萧劲光就当前形势、海军成立十年来部队战斗力建设的现状、下一步工作设想等问题,讲了话。与会人员按照会议部署,围绕着海军部队战斗力建设,尤其是科学研究、装备发展、组织体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充分发表意见,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于3月25日通过了海军党委《关于今后海军建设若干问题的报告》。30日,萧劲光与苏振华联名签发,将报告连同会议通过的新的海军建设计划,一起呈报军委。
  彭德怀看完报告和海军的建设计划,感到所提问题重大,涉及面广泛,遂在报告上批示:“列为军委会议文件,专门作一次讨论。”
  4月16日,军委在国防部会议室召开第169次例会,专题讨论海军的报告和计划。会议由彭德怀主持,贺龙、聂荣臻、叶剑英、黄克诚、谭政等军委领导及总部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海军除萧劲光以国防部副部长身份出席会议外,苏振华、罗舜初和周希汉等海军首长也参加了会议。
  贺龙第一个讲话。他说:我同意海军提出的建设意见和计划,五年不能完成,十年完成!印度海军访问中国来了个巡洋舰,苏联海军访问中国也是巡洋舰。一边说着一边问萧劲光:你们谁去接待的?萧劲光回答:苏联海军舰队来访,是我去接待的,印度海军巡洋舰来访是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同志接待的。贺龙接着说下去:我们将来去回访,总不能坐个小艇去吧!我们是个大国,海岸线又那么长,搞个百八万吨的海军是需要的。
  聂荣臻向萧劲光问了几个问题,也表示赞成海军的计划。其他几位军委领导也都发言,表示同意海军对有关问题的看法,赞成海军的建设计划,并提出希望把计划搞得时间长一些。最后,彭德怀作了总结讲话。他说,我同意大家的意见,搞个海军建设计划,推动工业发展。希望海军对装备建设提出一个较长时期的规划方案,以便有一个方向并纳入国家长远工业建设计划之内。海军第二个五年和第三个五年的建设规划,最好提出两本账报请中央审查批准。请海军党委根据大家提的意见将“报告”、“计划”修改一下,军委再讨论一次。
  遵照彭德怀的指示要求,海军党委于6月15日至7月22日,在大连召开了党委一届六次全会,专题讨论海军建设方针和规划,研究科研和造船等问题。为了帮助党委委员扩大知识面,萧劲光还专门从国家科研部门和院校请来技术专家给大家上课,讲解新型舰艇及导弹等新型武备的战术技术特点。这次会议,按照军委领导提的意见补充、修改了海军建设计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海军建设以导弹为主和不断改进常规装备,以发展潜艇为重点,同时发展中小型水面舰艇”的建设方针。11月19日,军委办公会议第八次会议再次听取了萧劲光、苏振华等关于海军建设规划的说明和意见,原则批准了海军党委关于提请国家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按40万吨战斗舰艇的计划安排造船工业基本建设,海军在第二个五年(实是后三年)和第三个五年的装备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一计划而进行的科研和培训干部的规划等文件。
  此后,海军新技术装备的研制纳入了国家科研和工业的整体规划,海军装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萧劲光传/《萧劲光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