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 习仲勋 > 全文图书 > 习仲勋传(上)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反“围剿”斗争
《习仲勋传》编委会

  陕甘边各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红四十二师和各路游击队向反动武装的频繁出击,打击和动摇着国民党地方当局的反动统治。根据地周围的反动豪绅和恶霸地主更是惊恐万状,四处乞求陕甘军阀“进剿”红军和根据地。其实,早在照金苏区失守、根据地中心向南梁地区转移之际,国民党军的“围剿”重点也由南向北转移,多次举兵进攻南梁苏区。
  面对严峻的形势,组织领导根据地军民抗击来犯之敌,开展大规模的反“围剿”斗争,以保卫红色政权和根据地,成为陕甘边党政军领导机关头等重要的任务。习仲勋自始至终参与组织指挥了边区反“围剿”斗争和后方生产建设事业。
  一九三四年二月,南梁苏区初具规模,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刚刚建立,国民党当局即向陕甘边区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围剿”。其兵力部署是:驻守庆阳一线的仇良民、王子义团和民团团总谭世麟部,以南梁地区红军为攻击目标分兵“进剿”;驻三边的陕西警备第二、第三团、耀县的特务团、旬邑的何高侯团、洛川的冯钦哉部所属一个团及延安张瑞卢园严守防地,相机围追堵截红军队伍。
  刘志丹等红军领导根据敌我态势,确定了以第三路游击总指挥部牵制和抗击南线之敌,红四十二师主力转入外线歼敌的作战方针。根据这一部署,红军主力相继在耀县瑶曲、宜君石板、五里镇、中部店头等地打击敌人,接着进入保安县蔺家砭,歼敌一个营;突袭庆阳县高桥、赵梁子民团获胜。四月二日,又抓住有利战机,在合水县西华池消灭“围剿”主力王子义团两个营及一个机炮连,歼敌七百余人。此后,四十二师主力南下支援第三路游击总指挥部作战,连获三里原、和尚原、瓦子川战斗胜利。
  陕甘边红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根据地纵深地带兵力空虚。在巨大的军事压力下,习仲勋仍留在南梁,组织领导根据地军民坚持了艰苦卓绝的后方反“围剿”斗争。
  五月上旬的一个夜晚,国民党军仇良民团一个骑兵营与谭世麟地方保安队相配合窜入豹子川一线,向革命委员会所在地的荔园堡寨子湾方向进犯,并形成合围之势,妄图一举消灭边区指挥机关。习仲勋等边区领导得到敌情报告后,立即集合游击队和后方留守人员主动向二将川撤退,同时动员和组织附近群众实行坚壁清野,人员迅速进入深山密林中隐蔽。
  国民党军占据南梁后,到处烧杀抢掠,烧毁房屋四十余间,毁坏窑洞数百孔,将群众未来得及转移的粮食、牛羊牲口洗劫一空。在阎家洼、牛望台、九眼泉、金岔沟、二将川等村庄捕捉乡村苏维埃政权干部、共产党员三十多人,将金岔沟农民联合会白杨珍等数十人枪杀活埋。之后,又沿河川向上窜到保安县芦子沟,穷凶极恶地抄了刘志丹的家,挖了刘志丹家的祖坟,疯狂进行阶级报复。但由于红军主力外线作战连续取胜,根据地军民灵活机动地与敌周旋,迫使占据南梁的国民党军狼狈退出苏区。
  习仲勋知道刘志丹的妻女和父亲刘培基老先生被迫躲进深山的情况后,心急如焚,即和刘志丹商量说:“还是把伯父和嫂子、孩子接进边区。”
  “要带家属来,这个头我不能起。”刘志丹表示不同意。
  习仲勋诚恳地说:“他们不是一般家属,因为他们在国民党统治区很难生存。”
  不久,习仲勋还是派人将刘志丹的父亲、妻子和女儿秘密接到南梁住了下来。
  但是,刘志丹忙于工作,竟顾不上去看望一眼。习仲勋还以为他和父亲赌气,就开玩笑地劝慰说:“刘老先生现在变成赤贫了。再说还有刘嫂和孩子,你还是去看看他们吧!”
  刘志丹说:“军务实在太忙了,待有空时一定去。”
  刘志丹的妻子同桂荣一到南梁,就承担起了为根据地的同志们缝补浆洗衣服等项日常事务,大家都亲切地称之为“刘嫂”。同桂荣在以后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全身心地致力于中国的妇女儿童事业。她亲手为毛泽东做过棉鞋,为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接生助产。进城后毛泽东仍然感念系之,专门邀请她到中南海怀仁堂看戏。一九九九年五月四日,她在走完人生九十四个丰硕春秋后,安详地在西安居所辞世。在外地休养的习仲勋除发唁电志哀外,还派自己的子女,到西安向这位永远的“刘嫂”作最后道别。
  十月至十一月,在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前后,国民党军又一次发动对根据地新的“围剿”。敌兵分六路向苏区中心区域推进。边区特委和红四十二师党委临时决定:红军主力再次转入敌后,歼其一路或两路,打乱敌“围剿”计划;少数游击队配合赤卫军留守根据地,与敌周旋。习仲勋仍留在南梁,担负起组织领导保卫根据地和筹集粮草物资支援前线的重任。
  红四十二师骑兵团先在保安县吴堡川伏击作战获胜,十一月十六日又长途奔袭环县曲子镇,在庆阳游击队配合下,击毙国民党区长朱文成,俘民团团长李恒泰及以下人员近百名,缴获战马多匹,长短枪五六十支和弹药物资一批。接着红军部队攻打楼坊坪、奇袭长武城连连得手。在红军和游击队的不断打击下,迫使国民党其他各路围敌撤退,“清剿”苏区计划破产。
  在反“围剿”斗争中,红军部队和游击队时常进出于南梁,进行短暂休整和补给,因而解决军粮供应和医治伤病员,就成为习仲勋担负的一项极为繁重而艰巨的工作。为此,苏维埃政府在荔园堡的瓦房院专门设立粮台,专事军粮征购、加工、发放事宜。瓦房院是老爷庙的后庙,隐蔽在浓密的独李树、杨树林之中。当时发放给部队的食品主要是“炒面”,即将糜子放在锅内炒熟晒干,然后放在石碾上碾成细面,装在长条布袋,在队伍出发时,每人背上一袋,以备食用。由于部队及后方人员众多,军粮供应就显得特别困难和窘迫。为保证军粮供应,苏维埃政府不得不采取得力措施和严格纪律来保证部队及后方人员吃饭问题。
  至今在荔园堡还流传着习仲勋处罚粮台工作人员的故事。当时粮台有一位管理员叫李海银,对粮食出现库损问题负有责任,按照苏维埃政府法令要以贪污罪处以死刑。习仲勋即命令保卫队立即执行。但当地群众却挡在粮台门口,坚决不让保卫队入内抓人。保卫队员见状一边鸣枪示警,一边反复说服群众离开。习仲勋看到这么多群众一致请求赦免,便觉得其中另有缘由,表示尊重大家意见。就说:“看来这人群众威信蛮高,就给他一次悔过立功的机会。”李海银在以后工作中记取了教训,做出了成绩。①
  进入一九三五年春,国民党当局调集陕、豫、晋、宁、甘五省军阀,计四万兵力再次对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时称第二次“围剿”。蒋介石电令其三十五师马鸿宾部:“赤匪在陕甘边庆阳县属南梁堡已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荔园堡设有红军军事委员会,任家堡设有红军军事学校,该师于令到即移防陇东地区,并指挥六十一师杨步飞部,协同驻陕北之八十四师师长高桂滋指挥八十六师井岳秀部队,相机进剿,以绝根除。”②
  陕甘边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决定了将两块根据地联合起来,实行统一指挥领导,共同作战,已经十分必要。二月,中共陕甘边区特委书记惠子俊、军委主席刘志丹等率红四十二师第二团北上,与在赤源县③水晶沟灯盏湾养伤的谢子长,就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及反“围剿”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二月五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陕北特委在赤源县周家崄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了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统一领导陕甘边区、陕北两块苏区党政军组织。惠子俊任西北工委书记,刘志丹任西北军委主席,习仲勋任工委委员。
  新成立的中共西北工委决定,集中红军优势兵力,首先打破敌八十四师高桂滋防线,向南向西发展,使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红四十二师第三团和西北抗日义勇军北上陕北作战;第一团在耀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敌六十一师;第二团对马鸿宾部实施阻击,向甘肃省环县、陕北三边(即定边、靖边、安边)发展;骑兵团相机东进陕西省宜川,积极向韩(城)、合(阳)地区游击;留当地游击队坚持内线武装斗争;暂时放弃南梁,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向洛河川一带转移。
  二月,国民党“围剿”南梁根据地的计划加紧实施。据时任马鸿宾第三十五师骑兵团团长的马培清回忆:“一九三五年二月中旬,马鸿宾到庆阳西三十里铺部署部队,分兵向庆阳以北山区推进,总目标为南梁堡,摧毁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令二〇九团至柔远堡继续向豹子川前进;二〇五团、二〇六团先占据老爷岭、太阳坡等高地,向二将川搜索;骑兵团由正宁出发,经东华池直趋豹子川,堵截红军。马鸿宾亲临前线指挥。敌军完成部署后,其二〇六团首先冲入南梁,不料红军已事先转移到陕北地区,进攻部队完全扑空。”④敌军虽然在进攻中采取了堡垒战术,沿途构筑碉堡,建立“战略村”,但仍遭到了边区特委和政府领导下的武装力量的顽强抵抗。
  习仲勋领导南梁地区第二路游击队和赤卫军,在老爷岭上搭设毡帐篷,竖立红旗,晚上漫山点燃篝火,并派出小分队袭扰,以疑兵之计迷惑对方,使敌在老爷岭以西滞留月余,未敢妄动。
  在国民党军重兵逼近的形势下,习仲勋和政府工作人员一起按照中共西北工委“暂时撤离南梁”的指示,组织群众坚壁清野,将根据地的粮食、农具、生活用具予以埋藏,把牛羊牲口全部赶进山林隐蔽,积极做好撤离南梁的准备。
  四月十三日,正是农历三月十一日荔园堡逢集的日子。这一天,马鸿宾部突然进至荔园堡。习仲勋带领后方工作人员和保卫队、庆阳游击队百余人,迅速撤离驻地寨子湾,向以东方向的洛河川转移。马部发现边区政府机关转移,即派出五百余兵力尾随追击。四月十四日,习仲勋率后方机关人员在豹子川、白沙川交界处的张岔岭被追敌包围。赤卫军参谋长梅生贵指挥队伍阻击敌人,且战且退,掩护政府机关转移。战斗一直持续到后半夜,待再退到十里以外的乔子川时,才摆脱了敌人追击。梅生贵右腿负伤,但仍将身上仅有的五发子弹射向敌群,后被俘遭敌杀害。
  习仲勋及政府工作人员在乔子川、大东沟隐蔽数日,被敌探知,马鸿宾部又纠集数十倍的兵力包抄过来,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习仲勋果断决定分散突围。他骑一匹白马,冲出重围,但马部骑兵仍紧追不舍,习仲勋情急之中连连加鞭,催马疾驰。脱离险境后,又集合起分散突围出来的百余人,在阎家湾暂时立足休整。
  习仲勋这时才发现,自己的双脚被马镫磨出了两个血洞,催马疾行留下的条条鞭痕竟把白色战马染红。刘志丹知道这件事后,曾拍着白马风趣地说:“好一匹飞身救主的白龙马!”习仲勋对这次突围经历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常常在以后的梦中浮现,“嗒!嗒!嗒!”战马奔驰声曾无数次将他从酣睡中惊醒。⑤
  由于边区苏维埃政府撤退时,有组织地坚壁清野,躲藏隐蔽,致使国民党军占据南梁后,既找不着人,也没有粮食,甚至连做饭用的锅也无法找到。他们便气急败坏地搜山、烧山,向山林开炮,将根据地中心区域的南梁堡、小河沟、平定川、豹子川的房屋全部烧毁,使所有村庄变成一片废墟。国民党军队还严刑拷打被迫走出山林的群众,追问红军、游击队及政府工作人员去向。敌军猖狂地张贴出告示,悬赏捉拿习仲勋等陕甘边区政府领导成员。声称:抓到习仲勋,赏洋两千块,马两匹;抓到贾生秀,赏洋一千块,马一匹。
  在陕甘边党政机关主动撤离南梁转移到洛河川时,红军主力接连取得了反“围剿”战斗的胜利。红二团、西北抗日义勇军在华池县田崾岘消灭国民党三十五师骑兵团一个连后与陕北红军协同作战,在以刘志丹为首的前敌总指挥部的指挥下,大小十余战,连战皆捷,俘敌二百余人,缴获步枪三千余支,轻重机枪二百余挺,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塞、安定、靖边、保安六座县城,面积达三万平方公里,人口九十万,在二十多个县的广大农村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使游击区扩大到三十多个县,主力红军发展到五千人,地方游击队发展到四千人,把长期分离的陕甘边区、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区、陕北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
  ① 刘万华谈话记录,1998年6月2日。
  ② 马培清:《与西北红军先后作战的经过》,载《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
  ③ 1934年12月,中共陕北特委在安定、横山、靖边三县交界已解放的区域设立的县治。
  ④ 马培清:《与西北红军先后作战的经过》,载《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
  ⑤ 齐心:《相伴半个多世纪的回忆》(油印稿),1998年11月8日。
  

习仲勋传/《习仲勋传》编委会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