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认为从迷到悟的关键是“识心见性”。他在继承达摩以来“重心性转变”禅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以“识心见性”为中心的禅法理论。这种学说使得佛教的领悟达到一种新的层次,抛弃了很多不必要的形式主义,它的理论基础是大乘佛教的佛性论和般若中观学说。
慧能对于悟的结论是,求佛不应当到自身之外去求,而应当认识自性,着眼于觉悟自性。他认为劝人念佛,发愿往生西方净土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这些形式并没有给人的心性带来清净,清净是心性明了后自然得到的,所以他说:“迷者念佛生彼,悟者自净其心”、“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这两句话是说迷妄的人即使是念佛也会生出烦恼,觉悟了心性就一切清净。慧能又说:“佛是自性作,莫向心外求。自性迷,佛即是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他认为自性觉悟清净、慈善,虽是众生,亦可成佛。如果自净其心,西方净土就在眼前。
慧能的禅学思想主张人人都有佛性,强调自修自悟,反对向身外追求解脱,提出了无念禅法,生活日用之中都有禅法,认为人们如果能领悟清净的自性,就达到解脱,这就是解决从迷到悟的关键——“识心见性,自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