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戒律为佛祖规定,然而据经典记载,起先佛教并无“戒律”一说。慧能否定、排斥一般戒律的另一面,则是对“慧”的强调和突出。慧能所谓“定慧等学”实际上是与传统禅定无关的。以此类比,其戒学思想也必然是“无相戒”法的路数。禅宗从慧能起,禅宗教人不要求修行者打坐念经,不要求累世修行,只需要自识本性,内心方得觉悟。慧能所谓新禅法,尽管表面讲“定慧双修”,实质上是以慧代定。
所以慧能禅法中不仅主张定慧不二,而且提倡戒禅一致。慧能的这种努力使原始佛教以后戒、定、慧三学分离的理论和实践得到统一。慧能摈弃了以往律学的各种主张,将“戒体”统一于“修体”,并定“修体”为无相,致使戒律的意义完全变了。因为戒律是一种行为规范,需要以其特殊的仪表相状贯穿于衣食住行各种宗教和非宗教生活之中。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无相戒”法。无相戒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佛教戒律的意义,同时对后来禅门弟子破除束缚、任运自在的禅风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慧能所提倡的受戒等,实际是弘扬“自净其意”的内省,即“自性自净”的扩展,没有一般传统戒律的内容,不具有任何强制性质。他在《坛经》中十分透彻地阐发了自己的这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