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之所以称为众生,是因为心中充满烦恼,是迷执之人。慧能说:“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念,从此而生”,所以慧能提出“随眠”的概念。“随眠”就是潜在的、尚未发生实际作用的烦恼,其活动状态难以感知。贪、嗔、慢、无明、恶见、疑为六种最根本的随眠。
依据慧能的佛性理论,清净佛性和烦恼共生,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妄念掩盖了世人的真性,成为世人发现真性的障碍。但即使佛性被烦恼覆盖,佛性自身也不会被染污,不会被烦恼消解,受污染的只是世人的心识。佛性之外的一切存在都虚妄不实,一切烦恼自然也是如此。因此,慧能要求修行者必须体会佛性,众生只要体会到烦恼的虚妄特性,不被烦恼所缠,自然就能实现烦恼即菩提的内在超越。
慧能禅学在消除烦恼的具体实现方式上,可以通过皈依来解决。慧能强调三皈依,皈依自心的觉性、正念、清净本性,这正是实现从烦恼到菩提的超越方法,即烦恼而菩提的解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