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寂(840—901年),俗姓黄,名元证,又名崇精,福建莆田县人,晚唐名僧,是佛教“曹洞宗”始创人之一。长期定居并在抚州入灭。
本寂离开洞山后在曹山寺修持30余年,在这里弘扬曹洞宗的禅法,孜孜不倦,他还经常向弟子学人阐释良价禅师的“五位君臣”法要的内涵,对曹洞宗的宣扬起到了重要作用。本寂在宣扬曹洞宗思想的同时,也对曹洞宗思想作了自己的发展,将玄学、儒学糅合在一起,用阴阳爻象来解释五种君臣变化状态,用说禅的方式宣传儒家君臣之道。用处理君臣关系的方法,作为僧徒检验自己的修炼程度和悟得佛性深浅的标准,这种理论有效地补充了他师傅洞山的“五位君臣”思想,因此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持。当时的南平王钟传曾多次请他去洪州弘法,本寂均未应邀。当时在曹山寺的参禅者,后来都散布于海内外。他和良价所宣传的“五位君臣论”成了曹洞宗的禅学,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由此形成。
另外本寂“文辞遒丽,富有法才”。著有《解释洞山五位显诀》、《住寒山子诗》,后人又编辑了《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2种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