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图文百科 1000个你应该了解的禅宗问题》 第六章 五家七宗禅学思想 良价认为儿女出家是否是不孝?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在佛教中常常说:作为一个人,如果不能认识宇宙的本质,那么他的生活就比地狱还苦。所以良价认为,认识世界的本质,是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使命;觉悟真如本性,求得解脱,是他人生的最大事情。在当时以佛教的观点,只有佛教才能“明大事”,求得“无上正觉”,才能达到对世界本质的最高认识。但是当时的人伦思想也很严格,一个人生活在人世间,有很多责任,按照当时社会认可的儒家学说,在家尽孝,侍奉父母,是人的必然责任。如果选择出家修行的方式来“明大事”,就必然与人的世俗责任发生冲突。良价却是为了“明大事”,毅然决然地辞别母亲兄弟,离家远行学习佛法。

    这是由于良价的书和颂,借用了东晋慧远调和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冲突的方法,把出家修行作为最高的孝行,为自己开出了一条实现“明大事”的通道。出家是为了满足父母期望子女成就人生目标的最好方式。为了“明大事”,良价不惜斩断了母子感情的纠缠,“为报北堂休张望,譬如死了譬如无”、“不须洒泪频相忆,譬似当初无我身”。在良价看来,任何世俗的情感,哪怕是母子亲情的重要性,也不能与“明大事”相比。这是一个有远阔思维的人必备的心理。

南宋佛教受儒家“孝”文化的深远影响,其大足石刻中的“报父母恩重经变相”就是描述释迦牟尼身为王子时为父抬棺的孝行故事。良价的“孝”,是把出家修行、“明大事”作为最高的孝行来回馈父母。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