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禅定中修行者如果达到二禅的境界,因为内净而喜悦勇动。所谓勇动,就是说这种喜悦的程度来得比较迅猛,学人往往不能控制。但是,由于喜悦的勇动,定就不能牢固,此时就要用三种方法来加以排除。要做到苦也好、乐也好,一切不受,二者苛责。另外二禅以上有情众产生,已经没有了眼、耳、身等三识相应,所以没有眼观、耳闻、身触觉的感受,仅留下了第六意识心,意思是前五根都不起作用,只会有心念的觉知来体知自心与外境诸现象,这时的心虽然知觉还在,但身体己不受指挥,不能下座,除非气通了或将修行者从定中叫出,不然是不能出定的。因为这种喜比起三禅的乐来说,还是粗的,不是细的,所以修行者应该欣三禅的喜,厌二禅的乐,才会有所进步。这时学人的主要思考就是要在心态上找到这种勇动喜悦的负面影响是什么。只有穷检二禅的心态,才能知道二禅的不足之处,这就叫做知过。知过而苛责,苛责而不受,苛责就是要对其苛刻责难。这样二禅的喜及默然渐次退谢。前面讲到,一切禅定之体都是默然。每一定、每一禅都有默然,只是默然的程度不同。而达到的方法仅有用安般守意法门一法深入,一心专注在呼吸上,就是这么简单,修行中不要有任何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