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饮用在唐代宗时期开始受到重视,唐代宗诏法钦禅师进京问法,诏敕为“国一禅师”。法钦禅师又精于茶禅之道,在寺庙种植制作茶叶,以至于径山寺、径山茶齐名世间,对后来陆羽品泉试茶著作《茶经》产生影响。由于陆羽等人的倡导,品茶之风开始繁盛。此时因为禅宗丛林的茶叶种植,饮茶之风逐渐传入佛教界,于是有了“茶禅一味”的说法产生,就是茶道精神与禅的精神相互一致。在禅宗的丛林寺院里,茶的重要性尤其显著。在诸多仪式之中,都必须举行茶礼。
因为禅宗主张“顿悟”即“明心见性”。茶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乐趣,又有节制,与禅宗变通佛教规诫相适应,以茶助禅是对修行非常有利的方式。古代文献中有许多禅宗僧人种茶、采茶、饮茶的记载。而其中体现禅宗“了却苦难,得悟正道”的“茶道”,则形成中国茶文化中一支重要的精神力量——佛教茶文化。随后经历代僧侣们的不断补充和发展,中国茶道文化更加走向丰富,走向社会。
茶圣陆羽本人就出身佛门,他的师傅积公大师就是个茶癖,他的好友诗僧皎然也极爱饮茶。皎然的诗多处描绘他与陆羽共同采茶、制茶、品茶的情景。因此,陆羽的茶文化思想不可避免地吸收了许多禅宗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