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栽培制作技术从唐代传入日本。在宋代,禅宗的饮茶之道的东传,形成了日本饮茶文化的第二次高潮。佛海慧远继承了圆悟克勤大师的临济宗法脉,传授给日本来华参学的睿山觉阿上人,当时的禅宗学说中已经包含了茶的禅趣以及茶艺,圆悟克勤的手书“茶禅一味”大概就是由此传播到日本。根据《巴蜀禅灯录》记载,镰仓时代全日本有24家禅宗,其中20家都是出自成都昭觉寺圆悟克勤禅师一系,这种继承传播也包含了茶艺。日本的茶树是在平安时代末期(1191年)荣西禅师从中国宋朝携茶树种子回国,植于肥前平户筑前背振山之起,才为日本茶叶栽培之始。
所以现在对于日本茶道中的“茶礼”,普遍的说法是来源于成都大慈寺的“无相禅茶之法”。当年昭觉寺圆悟克勤禅师的师父五祖法演,曾经在成都大慈寺学习佛门礼仪,对茶礼也十分熟悉。他离开大慈寺到湖北省黄梅县五祖山讲禅,向同门师弟刘元甫谈及大慈寺的茶礼,刘元甫以此写了一本《茶道清规》,提出了“和、敬、清、寂”的饮茶理论。而他的弟子圆悟克勤又将这种茶艺传授给了自己的弟子,经过日本僧侣来华学习禅学从而带到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