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侣大量饮茶、植茶,为普及饮茶、推动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对茶道的普及发展,《封氏见闻记》中记载:“南人好饮茶,北人初不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
如果禅僧饮茶只停留在养生提神、清思助谈的阶段上,那么谈不上禅宗对中国茶文化有什么贡献。禅宗发明了“茶禅一味”的意境,创造了禅宗的茶礼,使禅宗的茶文化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禅宗对中国茶文化的主要贡献。禅僧们通过对饮茶意境的营造,把禅的哲学精神与茶道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在我国历史上精于茶事、工于茶艺、乐言茶道的高僧不乏其人。唐代著名诗僧皎然,一生爱茶,作有许多茶诗。皎然在饮茶中把自己与山水、自然和宇宙融为一体,这与禅宗的“静心”、“顿悟”思想相一致。宋代的南屏禅师自称对茶“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能对茶“得心应手”者,一定是精于茶道的高手。
另外禅宗哲学的兴起还把茶道向世界推广了,第一个把中国禅宗茶道带回日本的日本僧人荣西在他所著的《吃茶养生记》中记录了大量禅宗茶礼,由此奠定了日本茶文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