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图文百科 1000个你应该了解的禅宗问题》 第十一章 禅宗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魏晋时期帝王礼遇禅僧有哪些事例?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天竺、安息、康居的沙门如昙柯迦罗、昙谛、康僧铠等先后来到魏国都洛阳,从事译经;支谦、康僧会等来到吴国都城建业弘法。支谦获得了孙权的高度礼遇,拜为博士;并为康僧会建立寺塔,宣传佛教思想。昙柯迦罗、昙谛精于律学,译出摩诃僧祗部的戒本《僧祗戒心》1卷。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昙无德羯磨》1卷。康僧铠还译出《郁伽长者所问经》和《无量寿经》等4部。支谦专以译经为务,所译典籍广涉大小科经律,共88部,118卷,现存51部,69卷;康僧会译出《六度集经》9卷等。这些僧人进行的翻译工作都是得到帝王赞助的。

    到了晋代,皇帝大都成为佛教的虔诚信徒。公元419年,晋朝的恭皇帝司马德文,铸造了一尊16尺高的青铜镀金的佛像,由他亲自送到瓦棺寺。这说明在当时的首都建康,佛教活动是十分活跃的。根据唐法琳《辩正论》的记载,东晋104年,共建寺1768所。

    这个阶段僧人的主要活动就是译经和对教义的宣传、研究,这些活动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思想基础。此外,这个时期的寺塔建筑、佛像雕塑也各具规模,但今存极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