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图文百科 1000个你应该了解的禅宗问题》 第十一章 禅宗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为什么佛像多选择造在石窟之中?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古代印度的佛教寺院建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精舍式,一种是支提式。精舍式的寺院建筑,设有佛殿、佛塔、僧舍、园林等;支提式是指依山开凿的石窟。这两种形式的佛教建筑都传入了我国汉地,精舍式建筑逐渐演变为我国的塔庙,支提式则演变为石窟寺。石窟寺的建立是因为石质比较坚固,不易损坏,岩窟冬温夏凉。石窟开凿于人迹罕至的地方,非常有利于修行者坐禅诵经、静心修行和闭关。因为其坚固、耐风化,故开凿石窟也有希冀佛法能传世永久、护国护教的含义。因此,历史上的佛教信众都很乐意于开凿佛教石窟。

    另外,根据唐代《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之后法良禅师等又在此建洞修禅,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支持石窟的开凿,所以发展较快。隋唐时期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我国的三大石窟是:1.莫高窟,位于甘肃省的敦煌市。2.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3.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