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修行场所一是支提式,一是精舍式。支提式僧伽,是依山开凿的石窟,内有佛塔和僧侣居住处。这种石窟是开凿在山崖壁上的石洞。石窟一般地处偏僻,为修行者和朝拜者提供了一个清净的修行和净化心灵的方外之地。同时,石窟寺内冬温夏凉,也非常有利于修行者的身体健康。由于上述这些益处,禅师开始大量开凿石窟。这种石窟本来是为了修禅而开凿。
但是到了北魏时期,石窟建筑发展成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再加上石窟的丰富多彩的雕塑壁画,在塑造一种神秘的宗教氛围的同时,也给人们美的享受。佛像雕刻和绘画艺术也开始蓬勃发展,北魏中期,本生、佛传故事雕刻非常流行。伴随着孝文帝推行服制改革,佛像也换上褒衣博带式的汉服,佛与菩萨的嘴角带着微笑,给观众的亲切感增强,外来的佛教造像从此开始逐渐中国化,从而引起了一场造像运动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