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石窟,是开凿于山体旁侧崖面上的诸多佛教洞窟的总称,一般由几种不同使用功能的洞窟构成,石窟也可以说是特殊形式的佛教寺院。
早期的印度石窟除了一个巨大无比的佛塔外,就是修行居住的地方。这是因为早期的佛教是以思想探索、弘扬佛法为主,佛教建筑是以精神领域的形而上为主。并不着重建筑的豪华,最早的石窟连佛像也是不塑的。
当佛教传入到西域一带时,其石窟的形制已变为由塔柱中心的僧房结构到塔像一体。佛像在洞窟中占有越来越大的地位。而到了中国,则完全成为佛像中心了,发展出了佛殿窟(方形窟),此类洞窟,平面多作方形,因其使用功能与寺院佛殿相似,也被称为佛殿窟。这是中国石窟中最具典型性的窟型,遍布各地石窟,其流行使用的时间也最长。
当石窟进入中原遍地生根以后,石窟中的僧房数目更加减少。其又正好说明,僧房的减少正是其仪式的增多。石窟近于纯粹的崇拜之地,而不再是修行之所。仪式的增多,也就促成了造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