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代表它的基本思想,禅法是使参禅者在当下能够见到自身佛性,发现自身活生生的生命存在。这些思想和行为方式也是自唐宋以来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们喜爱参禅的重要原因。
禅宗提倡即心即佛,生活中处处有禅意。所以禅宗在参禅方法上,能够将佛教深玄的理论体现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之中,不重冗长的说教,只重实际的证悟。这种方式显得更为平易近人,更为注重实际,比起其他宗派来说,这种思想可以更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所以自唐代以后,中国的宗教、哲学、思想、文化艺术以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受到禅宗的影响。从文化方面来看,禅宗思想则直接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王安石、苏轼等大文学家的诗歌、文学创作,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大量吸收了禅宗思想的禅意、哲理,然后融合在他们的作品中,显示出飘逸、灵动的文学风格。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风气既不为神役,也不为物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