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料记载,佛教是在汉明帝八年时传入中国的。随着佛教的传入,佛画也传入了中国。佛画的传入,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对中国画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最终,外来的佛教人物画被强大的中国人物画所同化。
我国人物画素以道释为中心。唐末由于禅宗的兴起使得寺庙壁画内容、制作方法趋于世俗化,从魏晋直到明清众多出众的书画大家,无不用心体悟佛理禅意来绘制释道人物画,并把这种体悟渗透到笔墨间,形成了虚、空、静、远、圆的深厚佛文化内涵。至元顿衰,入清,画者尤寥寥。但是由于中国的人物画家一向主张以神“君形”,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所以禅宗带有禅味佛教人物画其实也是迎合世人对宗教的信仰,许多方外僧人投入了佛教人物画的创作,画作中表现了禅宗祖师的形象或者禅宗著名公案的内容,这种绘画内容与禅宗所说“不立文字”其实是相背离的,所以说这是增加了世俗特色的禅画。这种绘画手法也丰富了“带有禅味的佛教人物画”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