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在中国流传,自元魏中叶以至清末近一千四百余年,其间法门改转,变易甚大,大略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一脉相承时期,就是达磨创宗以后,经慧可、僧璨、道信、弘忍五祖相承,以《楞伽》为心印,以观心为法门。其时弘传未广,笃信者希,历北魏、周、齐、隋以至初唐,为时约一百年左右(约当公元500—600)。
二、支流派生时期,就是四祖门下有法融分立牛头宗;五祖门下分为神秀的北宗、慧能的南宗以及十子各为一方之师;六祖门下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两系和神会的荷泽宗。其时禅人已遍于大江南北,北自中原,南至南海,禅风浸广,为时历盛唐而至中唐,约有二百年左右(约当公元600—800)。
三、五家分灯时期,就是沩山灵佑、仰山慧寂师资共建立沩仰宗;洞山良价、曹山本寂师资建立曹洞宗;临济义玄建立临济宗;云门文偃建立云门宗;清凉文益建立法眼宗。前三宗先后成立在晚唐,后二宗成立于五代。其后当宋代时,临济一宗又分为黄龙、杨歧两派。杨歧又分为大慧和虎丘两派。为时历晚唐以至南宋之末,约四百年左右(约当公元800—1200)。
四、洞、济并传时期,就是沩仰、云门、法眼三宗先后失传,唯有临济、曹洞两宗流布,就是元、明、清三代,为时约七百年(约当公元12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