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宗概要 第五章 禅宗 第三十九节 菩提达磨的禅法

作者:出处:
分享到:

 
    自达磨西来,传授心法,次第发展,成为汉地独有,别具风格的禅宗。但是达磨是印度大德。印度的大乘思想只有中观、瑜伽两宗,此外别无其他宗派的遗迹。因此达磨所传的学派,必定是此两宗中的一宗。达磨的语句传世不多,且多伪托。只有《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一章尚可信任。在这章中说:“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两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借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一等,坚住不移,更不随言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为理入。”行入中说四行:“一、报冤行;二、随缘行。此二是观恩冤苦乐都是宿业所招而无动于衷。三、无所求行,是要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四、称法行,是称性净之理而起修,具行六度而无所行。”无所求行是观人空,称法行是观法空。在此章来还附有八句颂语。其前四句说:“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外息诸缘是颂行入的前二行,内心无喘是颂行入的后二行。心如墙壁是颂理入。从此文可以看出达磨的思想体系定属于瑜伽宗的。四行之中报冤行、随缘行是观现识,所谓宿业所招,正是种子生现行义。也就是《楞伽经》所说:“譬如明镜持诸色缘。现识处境,亦复如是。”无所求行、称法行,是转染分依他成净分依他,正是现行熏习成种义。更重要的是理入中所说“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乃至“凝住壁观”。此中真性是指真识,亦即是如来藏,也就是佛性,亦就是阿赖耶识。地论师以阿赖耶识为真识。慧远《大乘义章·八识章》说:“第八真识体如一味,如出妄情,故名为真。”又《佛性义章》中说:“佛因自体,名为佛性,谓真识心。”当此真性寂然不动,体性非无,无有变异,犹如白壁。所以说“凝住壁观”。此正以别于中观的空观。后人附会为面壁而观,是诚可笑。而且达磨以为唯有瑜伽宗六根本经之一《楞伽经》为可以印心。这更是达磨所传是瑜伽宗唯识观的一证。但是他以为修于理入应当“凝住壁观”,更不随于言教,以为语言文字的分别是使内心喘息的障碍。
    总观禅宗的目的,主要在于真见道,而其方法是以四寻思观为因而生四如实智,就是观名、义、自性、差别不可得。所以说“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正由于此。有人以为北凉失译的《金刚三昧经·入实际品》中也有理入、行入之文,其理入的文句与此文大致相同,因而认为《四行观》是出于伪托。这是很难因为文句相同便否认达磨的主张。达磨未必善于汉文,当时是其弟子昙林根据达磨的教导而记录的。县林是学者,引用现成的经句以表达达磨的意旨,未始不可。特别是经文中说“凝住觉观”,而《四行观》中说“凝住壁观”,虽只一字之差,显然有空有之别。正因为达磨教人从四寻思观入手,所以与当时地论师盛弘讲授之风相抵触,以致受到讥谤而受学之人也就难遇了。《景德传灯录》记达磨令弟子各言所得,时道付说:“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达磨说:“汝得吾皮。”尼总持说:“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达磨说:“汝得吾肉。”道育说:“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达磨说:“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达磨说:“汝得吾髓。”这段公案虽似出于附会,但也可仿佛达磨的教法。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