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宗概要 第五章 禅宗 第四十四节 南 宗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慧能是南海新兴人,因闻人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发心往谒五祖,在黄梅入碓坊,服劳于杵臼之间。经八月,因题偈会意,得五祖授以衣法,去而隐于怀集、四会之间。仪凤元年(676)至南海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闻二僧讨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能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为为众所推,始落发受具。后住韶阳曹溪宝林寺。嗣法弟子四十余人,以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荷泽神会、永嘉玄觉、南阳慧忠称五大宗匠。有《坛经》一卷。
    六祖宗风以见本心、知本性为衲僧家本分事。自性本来不生不灭,自心广大虚空无边。非大小方圆等相,非青黄赤白等色。自性能含容万法,万法自具本性中。心心直心是净土,念念净念是如来。五分法身不离自性,三宝三身自心圆成。见性见心是第一义,更无第二、第三义。《坛经》云:“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外离相即禅,内不乱为定。”答内侍薛简问云:“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洹沙。”《坛经》又云:“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南阳慧忠自受六祖心印,居南阳白崖山党子谷,四十余年不下山门。肃宗上元二年(761)应召赴京师。大历十年(775)示寂。慧忠批评当时南方学人不了即心是佛宗旨,误以妄心为真心,改换《坛经》,添揉鄙谈,削除圣意,惑乱后徒。可见当时《坛经》已无定本。慧忠宗风,教人仔细反观阴界入无纤毫可得。而身心性离,亦无可坏;身心以外,更无一切。而世间相即是无相,亦无可坏。又以无心为宗旨,无心可用即得成佛,无心自成,佛亦无心;无心是真度生,佛说教亦无心。如有人持刀来取命,亦为是无,此病亦无,乃至无死无生亦无六道。饥即吃饭,寒即着衣,亦无有心。山中逢虎狼,见如不见,来如不来。如是寂然无事,独脱无心,名为金刚大士。若能一念境智俱忘,便与金刚相应。又发明无情有佛性、无情说法之旨。肃宗问师得何法?忠曰:陛下见空中一片云么?肃宗曰:见。忠曰:钉钉着?悬挂着?
    永嘉玄觉本习天台止观,于四威仪中常冥禅观。后因左溪玄朗的启发,与东阳玄策同往谒六祖。玄觉到后绕祖三匝,慧能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来,生大我慢?”玄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能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玄觉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能曰:“如是如是。”觉乃具威仪参礼,须臾告辞。能曰:“返太速乎?”玄觉曰:“本自无动,岂有速耶?”能曰:“谁知非动?”玄觉曰:“仁者自生分别。”能曰:“汝甚得无生之意。”玄觉曰:“分别亦非意。”能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时人称为一宿觉。
    有《禅宗集》述天台止观之旨,《证道歌》一篇述禅宗要诀,以无为实相为宗。歌首说:“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来去,三毒水泡空出没。”歌中又说:“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但是批评“豁达空,拨因果”和“舍妄心取真理”的错误。以为“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智见力”。又说修行不可落断常之坑。“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