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的行法总括起来不过六度,六度再总摄起来不过三学。三学就是“戒学”、“定学”、“慧学”。
菩萨的戒学有四种差别:第一“品类差别”;第二“共不共学处差别”;第三“广大差别”;第四“甚深差别”。那品类差别就是前边说的三种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众生戒”。共不共学处差别就是大小乘戒共不共的差别;大小乘所共的便是断一切杀盗淫等性罪,大小乘所不共的,就是大乘中身口意三业随有一犯,便是犯戒,小乘中,只有身戒、口戒而无心戒。广大差别就是菩萨戒的品类广大、福德广大、利益一切众生广大、成就无上菩提广大四种广大。甚深差别就是菩萨能方便善巧,虽行恶事而实利众生,不成犯戒。
菩萨的定学有六种差别:第一“缘境差别”,第二“品类差别”,第三“对治差别”,第四“功能差别”,第五“引发差别”,第六“事业差别”。缘境差别就是菩萨所修的禅定,是缘大乘教法的。品类差别就是菩萨禅定有无量种类。对治差别就是菩萨禅定是由无分别智缘真如,能除阿赖耶识中的一切障。功能差别就是菩萨能随意受生,不失禅定。引发差别就是菩萨禅定能引发一切无碍的神通。事业差别就是能由定力成就种种自在事业。
又能成就十种难行:第一“自誓难行”:就是能誓愿无上菩提。第二“不退难行”:就是不畏生死众苦。第三“不背难行”:就是一切有情虽行种种邪恶,还是救济不舍弃。第四“现前难行”:就是对有怨的众生也作一切有利益事。第五“不染难行”:就是生在世间不为世法所染。第六“胜解难行”:就是对于无尽的大乘教法,能极深的信解。第七“通达难行”:就是通达生空、法空。第八“随觉难行”:就是对于佛所说的一切密语,或是不了义经能甚深的了解。第九“不离不染难行”:就是不离生死而不为生死所染污。第十“加行难行”:就是能修学诸佛解脱一切障碍,不作功用而能永久利益一切众生。
慧学就是无分别智。这无分别智有十六种特殊情状:第一,无分别智的“自性”是本来无法表示的,一经表示便成分别了;只可就离五种相上间接表示无分别智的自性。一、无分别智不是无作意,因为睡眠、醉不是无分别智;二、无分别智不是无寻无伺,因为二禅以上不是无分别智;三、无分别智不是想受灭,因为无想天不是无分别智;四、无分别智不是色,因为一切四大种所成的色不是无分别智;五、无分别智不是对于真义有所计度,认为是真实;因为假若如此认识,还是分别了。
第二,无分别智“所依”藉的不是心,也不是非心;因为心是主分受的,非心又不能成智。
第三,无分别智的“因缘”,是由于语言听闻的熏习和合理的作意。
第四,无分别智的对“境”,是那不可言说一切无我的真如。
第五,无分别智的“行相”,就是无相,因为一切相是由分别起的。
第六,无分别智所“任持”的就是诸菩萨由无分别后得智所起的一切行业。
第七,无分别智的“助伴”,就是前五波罗蜜;施、戒、忍、进四波罗蜜是无分别智的资粮,禅波罗蜜是无分别智的依止。
第八,无分别智所感的“异熟果”,就是生在诸佛变化身、受用身两种法会中。
第九,无分别智的“等流果”,就是转转的增胜。
第十,无分别智的“位次”,是从初地得无分别智,能见一切地无分别理,次第到十地方完全成办。
第十一,无分别智的“究竟”,便是佛的法身、受用身、变化身。
第十二,无分别智的“胜利”,就是如同虚空,一切过恶所不能染污的无分别加行智。因为信解无分别的道理,所以能对治种种恶趣而不为恶趣所染。无分别根本智如同虚空,能解脱一切障,所以无染。无分别后得智如同虚空,常在世间而不为世法所染。
第十三,无分别智的“差别”,就是三智。那无分别加行智,如同哑巴或是痴人所有求望;无分别根本智,如同哑巴或是痴人正领纳环境;无分别后得智,如同不哑或是聪明人领纳环境。又加行智如同前五识求受,根本智如同前五识正受,后得智如意识正受。又加行智如同不明白此书而求解,根本智如同正研究此书,后得智如同已研究熟悉完全通达。又根本智如同人闭目空无所见,后得智如同人开目见一切色像。
第十四,无分别智何以能“无功用”而成就事业,在印度用摩尼珠和天乐来譬喻。我今引孔子两句话来譬喻便是: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无功用的行事便如此。
第十五,无分别智何以“甚深”呢?这无分别智所缘的,既不是依他起性的分别事,却又不是别有境界。他所缘就是遣分别事的法性。这无分别智不是智而又是智;是智他却无分别,不是智却又由加行无分别智出生。这无分别与所取境是平等不差别的。一切法本来是无分别,所分别既无有,那能分别也没有。如此说来,这无分别智也没有,所以这智实在甚深。
第十六,三智的种类。无分别加行智有三种加行:就是“因缘生”、“引发生”、“数习生”。因缘生便是由佛性种子的力量而生;引发生便是由前生修习的力量而生;数习生便是由现在勤修的力量而生。无分别根本智有三种无分别:就是“喜足无分别”、“无颠倒无分别”、“无戏论无分别”。喜足无分别便是知足,了知这无分别是究竟了;无颠倒无分别便是通达真如;无戏论无分别便是知一切法不可言说。无分别后得智有五种思择:就是“通达思择”、“随念思择”、“安立思择”、“和合思择”、“如意思择”。通达思择便是已能觉察、通达无分别性;随念思择便是忆念我已通达无分别性;安立思择便是能为他说此通达的事;和合思择便是观一切都是一相;如意思择便是随所思念成一切如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