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叔迦 讲
广月 记录
诫劝就是自诫自劝。诫就是诸恶莫作,劝是众善奉行。诫劝的意义,是约束自己的。不过人往往不知道诫劝自己,只知诫劝是劝人家的,而把自家忽略了。好也不知是怎样好的,坏亦不知怎样坏的。这是很危险的。必须要时时刻刻劝自己。但因为人多是随着烦恼转,遇事难以回头。所以在平时要常常自加诫劝。儒家的自省,也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自省是在做了以后的省察,诫劝是在未作事以前的省察。事前省察防备是容易的,而事后究诘是难的。何以故?贪心起后,对治甚难。如黄河未决堤之前,将堤先修好,水就难以破堤泛滥。如决堤之后,则难于修理。
昔袁了凡先生立的功过格,就是自诫自劝之义。人人皆有贪功的心理,有了功过格,就是不做好事的,也因为记功有关系,勉力去作善戒恶。这就是劝诫的意思。看着虽是不要紧,是有所为、有所得的,然而凡夫非有它不易为力。在我们佛教徒的本身上,亦要立一个功过格。看看我们的那六个烦恼、二十个随烦恼、十一善法,犯了哪一种烦恼,增了哪一种善法。决不可以因善小而不为,因恶小而为之。就是自己不去记它,那八识田中老早的给记上了。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地去自己劝诫。自己无论造善造恶,那八识中种的种子是不会错的。
劝诫要有标准,第一要明了烦恼、随烦恼;第二要断十恶。最注意的是十小随烦恼,因为小随烦恼,能于平素抑制不起,临境也就不起了,这是佛法向上唯一的基础。大随烦恼属于理,小事临头,不起忿恨,大的自然也就制伏了。然而我们的根器不同,修行须自己去找法子,法子就是警诫。警诫还不能算是修行的一件事,不过是一个入手的法子而已。再进一步说,人的脾气都喜欢受捧,无妨就自己捧自己一下,在思惟时候,就想自己的根性如何的利、善根如何的厚,不应作不规矩的事情。儒家说人人可以为尧舜,佛教说人人皆有佛性,都可成佛;我们又何尝不能呢?就是戒持不起来的时候,一劝也就成功了。这就是自劝自诫的好处。每天总要想法子,如何地增长善法,免除烦恼;三个月后,一定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