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叔迦 讲
能阐 记录
中国有句口头话:“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头,在一般人们的耳朵里,早就俗烦不介意了。如同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五根都未伤坏,眼也不花,耳也不聋。在这时候,我们都知是幸福。倘一时五根伤损了,立刻觉得痛苦。因素常不加保重,已伤之后,追悔何及?
人生不过六七十年,四十岁以后,便逐渐衰老了。所以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只在三十岁以里可以完成。譬如五谷,过了应种的时候,就不容易收获了。假设急忙地培植它,还能少收获一点。不然,就算完了,一点儿也收获不着了。所以就世间来说,凡夫有分段生死的逼迫,必须要惜时的。若是就出世间来说,证到真如以后的人,那就无所谓老不老了,死不死了。已经证得诸法平等,哪还有光阴的去来分别呢?我们现在都没证得真如的人,就得仍旧珍惜这片段的时光,向前迈进,以完成一切事业为目的。
然而修行也得有相当的时光,相当的年龄,不然道业也不能成就。修道具备四个条件,可以完成:一、年少力强;二、衣食具足;三、得遇三宝;四、念无常观。这四样缺哪一条也不可。
但是这四种利,还容易生出四种弊来。年壮易生憍慢;衣食具足,易生悭贪嗜逸;得遇三宝,不知是幸,易生懈怠;念无常观,易生悲感,更趣染污。
一般人称赞少年人说“少年老成”,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少年人的“气盛”,憍慢自恃。在少年不憍慢自恃,这就是老成。憍慢是看不起人,易生嫉妒。这也是气盛的关系。自恃就是依仗的意思,或者依仗于上,或者依仗于下。自己有主宰,有自立的气质,这便是依仗于上;没有主宰,没有自立的气质,这便是依仗于下。不憍慢的人,气质又易颓堕,以为自己无力无能,这就出乎少年的习性,什么事情不能成功。由此看来,少年人要处乎中道,不可过盛,不可过懦,方是圆满妥当。
古人有句话:“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是策励人们要有自立的气质,不可依靠别人。但是在本身上,应有如此的怀抱刚骨,对于他人要有互相援助劝诫的举动。
知道依人是不可靠的,就得惜时,自己努力迈进,自有一番的成就,万不可自暴自弃。当知事业成功,只在这三十年内,不可轻易放弃自己的目的,让短促珍贵的光阴,流逝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