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棉兰佛学社)
禅宗,乃是佛教最上乘之法。释迦牟尼佛十九出家,三十成道,说法四十九年,乃谓之教。是传有言之道。末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乃谓之宗。是传无言之道。惟有摩诃(译为大)迦叶尊者,默契心宗,破颜含笑。佛印证之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迦叶是禅宗第一代祖,由是心心相印,灯灯相传。传至二十八代,菩提达摩大师航海西来,传佛心印,不立语言文字,教外别传,即传此禅宗。
宗教二门,即佛教中之差别;教有五乘,宗惟一心;教是有言,宗是无言。如儒书所云:“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不可得而闻,即无言之道也。
佛教即云:“大道本无言。”禅宗,即无言之大道也。达摩初至中华,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二祖神光求法,达摩不发一言。神光跪地,积雪齐腰,尚不起立,仍不得初祖一言开示,于是取出戒刀,断臂求法,以示诚恳。初祖问曰:“仁者断臂何为?”“求大师与我安心。”初祖伸手云:“将心来,与汝安!”二祖即时回光返照,豁然大悟,乃曰:“觅心了不可得!”初祖云:“与汝安心竟!”由是递代相传,皆是以心印心。传至六祖慧能,遂传(青原、南岳)二支,后则禅分五派(曹洞宗、沩仰宗、法眼宗、临济宗、云门宗),此叙述禅宗之源流也。
禅宗之奥妙,就是不立语言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谓顿教法门。顿悟、顿修、顿证,不落窠臼,单提一句话头,要离心意识参,参到山穷水尽时,自有出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