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笺注 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唐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解人。第进士,中博学宏词科,擢监察御史;坐王叔文党左迁。宗元文章卓异,与韩愈齐名,著有《柳州文集》行于世。
    扶风公,①廉问②岭南③三年。以佛氏第六祖,④未有称号,⑤疏闻于上。⑥诏谥“大鉴禅师”,⑦塔曰“灵照之塔”。⑧
    ①元和八年十二月,以桂管观察使马总为岭南节度使,扶风人也。扶风,县名,唐始置。扶风,本郡名,汉曰右扶风。此唐置之扶风县地,本属于右扶风,故即以扶风名之。明、清皆属凤翔府,今属陕西关中道。
    ②廉,察也。《史记·秦始皇纪》:始皇曰,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宋史·夏守赟传》:诏守赟往察之,守赟变服入营中,廉问得状。
    ③唐分十道。岭南道东际海,西极群蛮,此据五岭。后分东、西二道。今广东西及安南地。
    ④佛教禅宗东来后,衣钵相传凡六世。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第六祖慧能。《正宗记》:六祖慧能大师,姓卢氏,新兴人。辞母直造黄梅东山。既得法,回南海法性寺,开东山法门。后归宝林寺。一日谓众曰:吾于忍大师处受法要并及衣钵,今汝等信根纯熟,但说法要,衣钵不须传也。次年坐化,塔于曹溪,今南华寺是也。
    ⑤《北史·魏孝明帝纪》:诏曰,皇太后撝挹自居,称号弗备,宜遵旧典,称诏宇内,以副黎庶蒸元元之意。
    ⑥疏,条陈也,即奏疏。疏通所言之义,故曰疏。称皇帝曰“上”。《史记》有《今上本纪》。
    ⑦诏,告也。《汉书》: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死而以行为谥。始于周代,后代因之。本帝王公卿所用,用之于出家大德,表尊崇之意也。比丘之参禅悟道者称禅师。如讲大小乘法者曰法师,宏扬戒律者曰律师也。
    ⑧塔,所以贮舍利者。《释氏要览》:浮屠,梵语塔婆,此云高显,今称塔。
    元和十年十月十三日,①下尚书祠部。②符到都府,③公命部吏洎④州司功掾,⑤告于其祠。幢盖钟鼓,⑥增山盈谷;万人咸会,若闻鬼神。其时学者千有余人,莫不欣踊奋厉,如师复生。则又感悼涕慕,如师始亡。因言曰:自有生物,⑦则好斗夺,相贼杀,丧其本实;⑧誖乖淫流,⑨莫克返于初。⑩孔子无大位,没以余言持世;(11)更杨(12)墨(13)黄(14)老(15)益杂,其术分裂。(16)而吾浮图说后出,(17)推离还源,(18)合所谓生而静者。(19)
    ①元和,唐宪宗之年号。
    ②祠部,官名。魏尚书有祠部,掌礼制,北周始改为礼部。唐祠部曹掌祠祀天文庙讳僧尼簿籍。
    ③符,以符为验也。唐律有宫殿门符、皇城京城门符、发兵符、传符等。都府,节度府也。
    ④洎,音暨;及也。
    ⑤掾,音砚。司功,官名。唐州府佐吏,自录事参军外,有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参军。掾者,佐贰官之通称。
    ⑥幢,传江切,旌旗之属。盖,车盖;所以御雨者。
    ⑦生物,生活之物也,《庄子》:养虎者,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
    ⑧《诗·大雅》:本实既拨。
    ⑨誖,蒲昧切,又音勃;乱也。
    ⑩《庄子》:德至同于初。又云:是谓返其本。
    (11)持,扶助之意。持世,扶助世道也。
    (12)杨、朱。
    (13)墨翟。
    (14)黄帝之徒。
    (15)老子之徒。
    (16)《庄子·天下》:道术将为天下裂。
    (17)浮图,又作浮屠、浮头,即佛陀之异译。佛陀即佛,浮图说即佛说也。
    (18)推离有欲,还之本源。
    (19)《礼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梁氏①好作有为,师达摩讥之。②空术益显,③六传至大鉴。④大鉴始以能⑤劳苦服役,⑥一听其言,言希以究。⑦师用感动,⑧遂授信具。⑨遁隐南海上,人无闻知。又十六年,度⑩其可行,乃居曹溪,(11)为人师,会(12)学(13)去来尝数千人。
    ①梁武帝也。
    ②《传灯录》:梁武帝问达摩曰:朕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计,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此但人天小果,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③空术,指空宗而言,即禅宗也。如《大般若经》、《大智度论》等皆是空宗之经论。案:禅宗是第六度中之般若,非第五度之禅定也。
    ④六传,见上。
    ⑤能,即“耐”字。
    ⑥指腰石舂米。
    ⑦《老子》:希言自然。究,深也。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
    ⑧师,指五祖而言。
    ⑨信具,衣钵也。
    ⑩度,特洛切。
    (11)咸亨末,能住韶州宝林寺。曹溪,韶州地名也。
    (12)会,集合也。
    (13)学,学者。
    其道以无为为有,①以空洞为实,②以广大不荡为归。其教人,始以性善,终以性善,不假耘锄,本其静矣。中宗闻名,使幸臣再征,不能致;取其言以为心术。其说具在,③今布天下。凡言禅,皆本曹溪。大鉴去世,百有六年,④凡治广部而以名闻者以十数,莫能揭其号。⑤乃今始告天子,得大谥。丰佐吾道,⑥其可无辞。⑦
    ①《无量寿经》上:无为泥洹之道。《肇论》:无为者,取乎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庄子》:无为有为,有为无为,而游于尘垢之外。
    ②空洞,宽阔而无所有也。周顗答王导曰:此中空洞无物,但足用卿辈数百人。
    ③详在《坛经·护法品》。
    ④先天二年卒,是岁癸丑,至元和十三年戊戌,为一百六年。
    ⑤广部,指岭南而言。言六祖去世百有六年中治岭南而有名闻者不少,皆未能为六祖疏闻于上,崇六祖以谥号者。
    ⑥丰,大也。佐,犹助也。
    ⑦言安可无此碑记。
    公始立朝,以儒重,刺虔州,都护安南。①由海中大蛮夷,连身毒之西,②浮舶听命,咸被公德。受旗纛节戟,③来莅南海。④属国如林,不杀不怒,人畏无噩,⑤允克光于有仁。昭列大鉴,莫如公宜。其徒之老⑥乃易石于宇下,使来谒辞。其辞曰:达摩乾乾,⑦传佛语心。⑧
    ①元和五年七月,总自虔州刺史,为安南都护。
    ②身毒,国名,即天竺也。
    ③纛,音道;又徒沃切。纛,翳也。舞者所执,又羽葆幢也。纛,左纛也;以旄牛尾而为之。
    ④按韩文公祭总文云:于泉于虔,始执郡符。遂殿交州,抗节番禺。交州,即安南都护府。番禺,则南海郡广州也。与公此碑合。而《唐史》乃云:总自安南都护迁桂管经略观察使。误矣。东坡曰:以碑考之,盖自安南迁南海,非桂管也。可以正《唐史》之误。
    ⑤噩,音愕。《说文》:噩,哗讼也。
    ⑥老,指其寺中之长老。
    ⑦乾乾,不息之貌。《易·乾九三》:君子以终日乾乾。
    ⑧《楞伽经注解》一:佛语心者,即诸佛所说心法也。《宗镜录》五十七:《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佛语心者,佛所说之如来藏心也。《楞伽经》一部之所明者,宗如来藏心,故名经之品名为佛语心品。《楞伽》序文云:昔初祖语二祖曰,此《楞伽》四卷,可以印心。不数传后当为名相之学。
    六承其授,大鉴是临。劳勤专默,终挹于深。①抱其信器,行海之阴。其道爰施,在溪之曹。厖②合猥③附,不夷其高。传告咸陈,惟道之褒。生而性善,在物而具。荒流奔轶,④乃万其趣。匪思愈乱,匪觉滋误。由师内鉴,咸护于素。不植乎根,不耘乎苗。中一外融,有粹孔昭。在帝中宗,聘言于朝。阴翊⑤王度。⑥俾人逍遥。⑦越百有六祀,号谥不纪。由扶风公告今天子,尚书既复,⑧大行乃诔。⑨光于南土,其法再起。厥徒万亿,同悼齐喜。惟师教所被,洎扶风公所履,咸戴天子。天子休命,嘉公德美,溢于海夷,浮图是视。师以仁传,公以仁理。谒辞图坚,⑩永胤不已。(11)
    ①挹,一作“揖”。
    ②厖,模庞切。杂也。
    ③猥,多也;杂也。
    ④轶,徒结切。《说文》:轶,车相出也。
    ⑤音翼,辅也。
    ⑥度,法度也。《国语》:思我王度。
    ⑦逍遥,徜徉自得之貌。
    ⑧尚书祠部之符,复到都府也。
    ⑨行读去声。谥法,大行受大名,小行受小名。以六祖圆寂之初,尚未得谥,而潜德日彰,群下所称,辞宜有异,故曰大行。言其有大德行,必受大名也。诔,谥也。累列生时之德行而称之曰诔。《论语疏》:诔者,犹今行状。
    (11)言告于六祖之祠,陈其碑辞,图刊之于坚贞之石。
    (12)胤,异刃切;继也,嗣也;子孙相承续也。《诗》:永锡祚胤。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