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游访记 卷六 沌门杯渡山游访记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民九冬,游香港沌门杯渡山,即青山,昔杯渡禅师游行之地也。去港九十里,山高约十里。昔韩文公游此,峰上题有“高山第一”四字。中岩洞口有坊,曰“杯渡遗迹”。庙名青山禅院,黎一真先生与陈春亭、张纯白诸君所倡修。
    是时假院西里许空室一处,掩关百日度岁。时李柏农、潘达微、李公达诸先生来访,柏老谈:六朝刘宋中,杯渡大师,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因以为名。初见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来由。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渡窃去。主人觉而追之,见渡徐行,走马逐之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渡河,无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渡岸,达于京师。见时可年四十许,带索褴褛,殆不蔽身,语无伦次,喜怒不测。或严冬扣冰而浴,或著屐上山,或徒行入市,唯荷一芦圌子,更无余物。后欲往瓜步江,顾眄吟咏,杯自然流,直度北岸向广陵。
    适村舍有李家八关斋,先不相识,乃直入斋堂而坐,置芦圌于中庭。众以其形陋,无恭敬心。李见芦圌当道,欲移置墙边,数人举不能动。渡食竟,提之而去,笑曰:“四天王福于李家。”于时,有一竖子窥其圌中,见四小儿,并长数寸,面目端正,衣裳鲜洁,于是追觅,不知所在。后还李家,复得三十余日。清旦忽云:“欲得一袈裟,中时令办。”李即经营,至中未成。渡云暂出,至暝不反。合境闻有异香,觅渡,乃在北岩下,铺败袈裟于地,卧之而死,头前脚后,皆生莲华,华极鲜香,一夕而萎。邑人共殡葬之。
    后数日,有人从北来,云见渡负芦圌行向彭城,乃共开棺,唯见靴履。又有齐谐妻胡母氏病,众治不愈,后请僧设斋。有僧聪道人,劝迎杯渡。渡既至,一咒,病者即愈。齐谐奉为师,因为作传。
    至宋文帝元嘉九年三月间,有一僧唤渡,渡即辞去,云:“贫道当向交广之间,不复来也。”
    次朝送客毕,仍回关房。出关后,性莲、智妙、妙参、朝琳、愿参诸友来,邀往大峪山、观音山等处一游。
    民十,阴历正月二十日,乘小轮,一时许入大澳山。登岸即大屿山麓,海中一岛耳,英属,有鱼市。上山五里,有亭。左右静室三五处,皆女子居,悉抱独身主义。又上三里,松林阴森,秀满半山,即彻悟居二静室,鹿湖洞在焉。古纯阳观,有广清禅师挂锡于此。再行十里昂平,即山巅。崇山峻岭上辟一陆,阔数顷,上有莲池庵。左数百武普明庵,远参、仁海二法师及性莲老和尚出迎,皆旧友,欢喜无量。此地开念佛道场,约五六十众。
    是夜性老讲开示,有“崖前郁郁西方境,山外青青极乐天。识得其中真净土,弥陀接引入莲池”等语。海师言:“佛说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参师接云:“即我都无,但如幻耳。”侧有大茅篷,大雨师母子居。栴檀林,定修师居。
    二十一日,由后谷茂林,参观华严阁。下坡乘轮抵港,往澳门三巴子街,有功德林,乃张玉涛居士所创设。朝林上人领导复返杯渡山。与陈春庭居士至港,黎乙真居士来轮送行。谈及“富贵学道难,贫穷布施难”。纯白居士说:“忍色离欲难,见好不求难。”潘君云:“有势不用难。”黎公发心有年,与陈张二公于青山设道场,志在普渡众生也。乘轮到沪,转宁波观宗寺,介绍陈君投谛闲老法师出家,取名显奇,受三坛大戒。时陈君宿业发现,余代替之,谛老作记。事毕朝礼普陀。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