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禅寺

作者:出处:
分享到:

 
    观音禅寺,原名观音堂,位于终南山下、沣峪和高冠峪之间的罗汉洞村以南,属长安区东大街道办所辖,距西安城约30公里。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周围古刹名胜众多,有著名的三论宗祖庭草堂寺,律宗祖庭净业寺,丰德寺;圭峰山,后庵山,青华山等。东有西(安)—沣(峪)一级公路,北有环山旅游公路,交通极为便利。寺因奉有观世音菩萨而得名。

    相传,观音禅寺创建于唐代,由于年代久远,历代兴衰不详。至民国后期,寺院仍有一定规模,有大殿五间,内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塑像。中殿(即观音殿)三间,内奉观世音菩萨像。前有东西跨院,各为四合头建筑12间。再前有山门三间,其券洞高大似城门。东西两侧有沙果园共计八亩,收入颇丰。住持净禅曾在西院设立初级小学校,便利附近儿童前往就读;东院则作僧舍之用。

    该寺系子孙院,常住师徒七、八人,远近约有土地100亩,且多为水田,每年收租粮以养寺。由于权益冲突,内部讧斗,曾有净禅暗害清志一案发生。后由清明住持寺事,直至1949年以后。1960年宗教制度改革以后,清明圆寂,寺无僧,殿宇逐渐拆毁无遗。后又在寺址建为祥峪中学。

    在落实宗教政策中,祥峪中学迁出寺院,从此,隆兴尼师便开始了观音寺的恢复工作,五间大殿于2001年落成。隆兴尼师圆寂后,应四众极力邀请,西安卧龙寺西堂释悟宣法师发心,于2005年住持该寺,将大殿内外全面粉刷装修,彩绘庄严,并请回铜铸千手观音像一尊,高3.5米,安奉在大殿中央。寺院四周围墙全部用红砖砌成。建成“云水”楼两层26间,以及客堂、大寮、僧寮、厕所等。并修筑银杏树大坪台一座。观音寺的修复,仅是整体规划中的一部分,截止目前计建筑面积如下:

  大雄殿208平方米  云水楼615平方米  客堂131平方米  大寮102平方米  僧寮106平方米  厕所45平方米
  
  共计:1207平方米  院内占地面积约11亩。

    由于观音堂之名与修复后之现状相比,显然不太相称,故将观音堂之名更改为观音禅寺,作为十方道场,并经上级有关部门认可。

    大雄宝殿后的高大平台上,有古银杏(白果)树一棵,高约20米,直径3米多,长势健旺,枝繁叶茂,根部周围又发出数百余株小银杏树,其中两株已有盆粗。此古银杏树当系千年以上植物,可作观音禅寺创建历史之见证,,银杏树根旁有一古井名曰“观音神泉”。水质甘洁,水源旺盛,一年四季,流淌不涸。除寺院和周围群众饮用以外,还流田间灌溉。

    寺后坡上还有三仙庙一座。再往后东南山坡上有弥勒台,同为佛教道场,与观音禅寺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住有尼师。

    寺内还有千年古柏树(千枝柏)两棵,高大雄伟,枝叶茂盛。

    观音禅寺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唐开元(应系贞观——引注)年间,长安城有一算命先生名袁天罡,相术高超,人称“活神仙”。一日,泾河龙王闲暇无事,变作书生来长安城游玩,不觉转到袁的卦摊前,见围观人众多,不知何故,便上前询问。有人告知:“此乃活神仙,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知前生,会卜后世,遇难呈样,逢凶化吉,故前来求卦者众多,只得围观等候。”龙王闻言,轻笑,心想,今日正巧无事,不妨拿他开心取乐。便凑上前,拨开众人,对袁天罡曰:“先生号称活神仙,想必相术高超,吾有一事相问,请先生赐教。”袁天罡微睁双眼,手捋长髯,上下打量龙王一番,问道:“不知公子所卜何事?”龙王答:“想知长安城明日可否有雨。”袁抬头对天观望片刻,掐指一算,说道:“明日长安城艳阳高照,无滴雨落地。”龙王曰:“如明日长安有雨,先生又当如何?”袁反问:“公子何意?”龙王曰:“吾以项上人头与先生赌明日长安有雨,如明日下雨,先生自己砸碎活神仙牌子,离开长安,永不能返,可否?”袁点头答曰:“就依公子。”

    翌日,长安城突降大雨,足足下了两个时辰。雨后,龙王又化作书生找到袁天罡,言道:“先生输矣,砸牌速离长安。”袁天罡看着龙王,微微一笑,并不答言。龙王问道:“先生为何发笑?”袁曰:“公子犯下弥天大罪,只恐项上人头难保,还是保命要紧。”龙王道:“先生难道想赖帐不成,吾犯何条,性命不保?”袁天罡手指龙王冷笑道:“泾河龙王,你私改玉帝旨意,难道不是死罪?”龙王闻言大惊失色,双膝跪地连声哀求:“先生救我,先生救我。”袁道:“事已至此,吾也无法,现汝要活命,只可相求一人。”龙王忙问:“先生快讲此乃何人?”袁曰:“玉帝下旨,明日午时南天门斩汝,监斩官乃当朝宰相魏征,汝只有相求圣上,明日莫让魏征前往,方可保住性命。”龙王忙叩首谢恩,化作一青龙直奔泾河而去。

    当日,唐太宗李世民率文武大臣,由十八武士护卫前往上林苑狩猎。夜晚在一水泉旁宿营,五更时分,太宗梦见自己飘然到南天门(沣峪口有南天门之说),见一青龙双目垂泪凄惨的伏在太宗面前,泣声相求:“救我一命!”太宗问其原由,龙曰:“吾因犯天条,玉帝将命宰相魏征明日午时三刻斩吾于南天门,故恳求陛下明日莫让宰相前往,放吾一条生路。”说罢泪如泉涌,伏于地上。太宗闻其言,观其状,不禁黯然伤情,曰:“肤与汝素无恩怨,朕不让宰相前往便罢。”龙闻言,连叩三首,感恩不尽,摆尾而去。太宗梦醒,甚觉奇怪,传徐懋公进帐,谈及此事,懋公沉思片刻,言道:“此事不可声张,以臣之见,陛下命宰相今日紧随左右,寸步不离,方可无忧。”懋公传令十八护卫紧随魏征,不得使其离开陛下。

    天色大亮,太宗出得帐来,忽见前面不远处仙气缭绕,直冲云霄太宗前往,见一石洞泉水喷流,雾气腾腾,观其水,晶莹透澈,随即饮了一口,顿觉甘甜无比,沁人肺腹,精神为之一爽,信口道:“真乃神泉也!”观音神泉由此得名。

    太宗率文武大臣及十八卫士,沿山而游。正午时分,来到一山坡下,见有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太宗只觉腹中饥饿,命卫士前去安排膳食。农夫见皇帝驾临,惊喜万分,倾其所有,伺候圣驾。太宗和魏征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心中高兴,不觉多饮了几杯农家酿的糯米酒。魏征昏然入睡,梦中忽闻玉帝传旨,南天门剑斩青龙。魏征领旨,将青龙斩十八段于南天门,龙首抛于长安城北(即现在的龙首村),龙尾长丈八有余,弃于长安城西(即现今的丈八沟),龙身十八段弃落在终南山下,九段落在神泉东,九段落在神泉西。现观音禅寺东有九条沟向西蜿蜒,西边有九条沟向东蜿蜒,传说是由十八段青龙而化,故有九龙护观音之说。

    魏征复旨而归,出得南天门忽见一无首尾之青龙,浑身是血向其讨命:“还我头来!”魏征从梦中惊醒,急将梦中之事秉明太宗。太宗闻言大惊(此地故名惊驾村),急召懋公来见。懋公闻言道:“陛下莫惊,观音有甘露能普救生灵,不妨求观音救青龙一命,以解此怨。”太宗忖思片刻曰:“早上朕观那神泉仙气缭绕,何不在此建一座观音佛堂(当为佛寺——引注),以拜观音。”

    后观音显灵曰:“斩青龙之错,不在陛下,错在十八卫士未能尽职,才使魏征醉斩青龙。救青龙不难,只需洒甘露于断躯之处,即可复活,但因青龙触犯天条恐玉帝知晓,需将其缩为三尺,放入神泉洞中。因魏征醉斩青龙已结深怨,须十八卫士削发为僧,守在洞旁,以防青龙出洞。陛下还需再选二位将军,守护宫门,以防不测。”太宗即命十八卫士出家为僧,后修成正果,成为十八罗汉,居十八罗汉洞(罗汉洞村由此得名)。太宗又命秦琼、敬德二位大将守卫宫门(民间门神由此而来)。观音遂将青龙复活,化作三尺小龙,放入洞中(此泉又名龙泉),又在龙泉上方栽一菩提树(即现在龙泉上直径三米多的银杏树)。此后,观音堂(寺)香火极盛,又传龙泉水可医百病,方圆百里都来求医取水。以上虽属传说,总有其因。

    观音禅寺,历任住持方丈,都在寺内亲手栽植一颗柏树,原来的40余株古柏,记载了该寺的悠久历史。现住僧侣六人,住持释悟宣。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