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唐代律宗(三):东塔宗 第二节 东塔宗后学及其发展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唐代律宗三家,东塔产生相对较晚,其后也曾有一段时间十分活跃,直到北宋初年还仍然有活动,其后即不传。但本宗有名的后学者并不很多,在《宋高僧传》中可证者仅传两代,即怀素传如净、法慎和澄楚,澄楚传慧照。赞宁将澄楚列入于五代时期。另外有一些讲新疏者师传不明。如元和年间,有义嵩于南岳讲怀素新疏。(《宋高僧传》卷十五《昙清传》)

    释如净,生平不详,明练毗尼,讲律之时,勖徒云集,辞笔偕长,博达儒典。怀素新章成后,与法砺旧疏互相长短,僧众各有一宗。所以代宗大历中,遂敕集三宗律匠,定二家隆杀,如净则被推为宗主。如净当是胸怀开阔之人,他并没有以其“宗主”之权封杀相部宗,而是与圆照一道上《新佥定疏》十卷,请以两疏并行,“从学者所好”。(《宋高僧传》卷十五《如净传》、《圆照传》)唐代宗时,如净受相国元载之命为怀素作传。

    扬州龙兴寺法慎,姓郭,江都人,从怀素学律,时贤推服,声震京师,后东还扬都。法慎工于翰墨,也博学经论,法慎以法皆佛法,故学讲兼采儒流,以防听者我慢滋生,“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臣言依于忠,与人上言依于仁,与人下言依于礼,佛教儒行合而为一”。为了使后学者不入误区,他曾亲校经论,以文字度人,资听受者。法慎名高德望,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等相善,受到诗人王昌龄等的敬重。(《宋高僧传》卷十四《法慎传》)

    代宗大历中,相国元载奏于成都宝园寺置戒坛传怀素新疏,并以俸钱写新疏四十本、法华经疏三十本,委宝园寺僧人光翌传行之。元载并命如净为怀素作传,韦南康皋作灵坛,传授毗尼,新疏记有承袭者,刊名于石。(《宋高僧传》卷十四《怀素传》)也许正因为如此,怀素之学后传入蜀地,广传于社会。其中著名者有梓州慧义寺释神清。

    释神清(卒于唐元和年间,《释氏通鉴》说为元和九年),字灵庾,俗姓章,绵州昌明人,十三岁受学于绵州开元寺辩智法师。大历年中,神清十七岁时从慧义寺如律师受具戒,学怀素新疏,受业弟子四方计一千余人。其主要著作有《法华玄笺》十卷、《释氏年志》三十卷、《新律疏要诀》(《清钞》)十卷、《二众初学仪》一卷、《有宗七十五法疏》(《法源记》)一卷、《识心论》、《澄观论》、《俱舍义钞》数卷、《北山参玄语录》十卷,计百余轴,并行于代。《有宗七十五法疏》即是解小乘所计五位色、心、心所、不相应、无为等法。显然,从其对俱舍学的研习中即可看出,神清是真正宗怀素之学,所以时相国崔龟赞其“与奘三藏道颜同,摄物异,时一体耳”。其后学义将,也独明俱舍兼善起信,因其寺居郪城之北,长平山阴,故称为“北山俱舍宗”。(《宋高僧传》卷六《释神清》)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