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认为,生死无常,故而应该顺应生死之自然,既不贪生怕死,也不无趣轻生,而应该生则随生,死则随死。在自杀率偏高的今天,这番言论更具有警世意义。人只要活着,就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了,那么还有什么想不通,值得自己付出生命的代价呢?在最为宝贵的生命面前,还有什么不能放弃呢?
一天,惟俨禅师坐着,石头希迁禅师见此情况问道:“你在这里做什么?”
惟俨禅师回答说:“什么也不做。”
“这样就是闲坐了。”
惟俨禅师说:“如果说是闲坐,那还是有所为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太多的时尚人物周刊,发现别人做的事情都是大事,或者运作上亿的资金,或者年少已是某知名企业的带头人,或者星运亨通,而自己做的全是蝇头小事,打打字,上上网,为某一个项目的琐碎细节奔走,被某个恼人的客户缠得焦头烂额,却得不到什么,于是怨愤,悔恨,甚至轻生。
如果你不够珍爱自己,如果你不懂得生命,如果你总觉得不满,如果你连怎么活着都已淡忘的话,那么请你去看看西方拍摄的一部科教片《亚马孙蝌蚪》。看过这部片子的人都会受益匪浅,尤其是对如何保持内心平静,安福愉悦地走完自己的一生深有启迪:
大约是夏末初秋的季节,亚马孙蝌蚪被大蛙产了下来。这时的所谓亚马孙蝌蚪,只是一团上万只黏在一起的卵子,除了一团白色的泡沫,什么也看不出来。这团白色的卵子,是大蛙产在河塘上的一片阔大的荷叶上的。通常,荷叶离水面有二尺高,腾于半空,这样,产在荷叶上的卵子就相对安全了一些,不过,也只是相对安全了一些。
这之后,卵子就要靠自己的生命力来慢慢孵化了,准确地说就是要看他们的造化如何,这时候的大蛙再也管不了这些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孩子了。而此时的亚马孙河两岸,艳阳高照,万物充盈,正值初秋最美好的时光。整个亚马孙河上,到处都是一片金黄感人的景象。和风徐徐,在这个季节里,亚马孙河真是难得的宁静。
而这个时候,满天的红蜻蜒,正处于交配的旺盛期。它们在水面上飞来飞去,自由地飞翔,远远望去,丰饶如海,真是美极了。
然而这些美丽得让人动情的红蜻蜒,却是以大蛙的卵子为食物的。这就是亚马孙蝌蚪命运中遭到的第一次危险。
这时的它们,尚无任何能力抵挡天敌的吞食,在还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时候,便已经被红蜻蜒吃掉了多半。确切地说,红蜻蜒的存在,是仰仗于亚马孙蝌蚪的存在而存在的。当剩下的亚马孙蝌蚪有了一点形状之后,一种叫蓝水鸟的亚马孙水鸟,不早不晚,正好长大。它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种食物,正好也是亚马孙蝌蚪,一切就像是准备好的一样。这种上苍安排的失去链,让亚马孙蝌蚪只好为自然界中的一道牺牲品。
刚会展翅的蓝水鸟,从天上俯冲下来,滑过一片片苇叶,降落在荷叶上,开始大口大口地饱餐起来。经过蓝水鸟的再次洗劫,所剩下的亚马孙蝌蚪就更少了。它们想要长成一只真正的大蛙,只能算是一种幸运了。
亚马孙蝌蚪,要想从一团卵子,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蝌蚪,最少也要经过一个月的时间。而这个季节,又是亚马孙河最为变化莫测、万物争荣的季节。这段日子,对于亚马孙蝌蚪来说,真是既漫长又艰辛。危险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数不胜数,然而,作为生命,这时的他们没有一点能力可以逃脱或是躲避,他们只能一直呆在荷叶上,任天敌肆意攻击。
在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在整个秋季,亚马孙蝌蚪的弱小卑微,简直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它们是靠着数量的众多,看谁更幸运一些罢了。或者更干脆地说,这要看他们的天敌,饱餐之后剩下的到底是谁,命运是如此,别无选择。
能逃过这一劫的亚马孙蝌蚪,马上要赶上的,是一场惊涛骇浪般的暴风骤雨。亚马孙河的最后一次潮汛这时已经形成,整个亚马孙河上终日白浪滔天,河水猛涨,不期而至的暴风骤雨会带着嘶鸣突然从天而降,把惊恐布满天地。比豆粒还要大的雨点,会将大多数已经成形的小蝌蚪打烂撕碎,连同荷叶一起,抛洒到湍急的河水中,一泻千里。
看到这种景象的人都会想到那句“命如纸薄”的话。暴风骤雨过后,能留下来的亚马孙蝌蚪,只能被视为一种奇迹。
当这些残留于世的蝌蚪,艰难地成长为可以活动的、带腿的动物时,它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从还没有被摧毁的残叶上尽快地滚落到河里,然后慢慢地变成一只幼蛙。这看似已经结束了的危险阶段,却又被一种新的,更危险的情景所取代。
一种叫做红扁嘴的大头鱼,这时会准时来到一片片荷叶的下面。日夜守候在那里,仰望着头上的叶片。红扁嘴的这种行为,完全是由于基因所致,它们能准时准点地从几十里,甚至几百里外的亚马孙河上游汇集到这里,等待着刚刚在千辛万苦中长大了一点点的小蝌蚪。
已经成形的亚马孙蝌蚪,为了生存,这时正开始拼命地向荷叶的下面滚去。谁想,滚下一个,红扁嘴就张开大嘴,接住一个。红扁嘴要在这里等候一个星期,直到把亚马孙蝌蚪基本吃光为止。能够逃过这一劫,而又幸免于难的亚马孙蝌蚪,就更是一种神奇了。用“虎口脱险,死里逃生”等任何句子来形容它们的命运都不足为过。
而这时水中的一种绿得不能再绿的草蛇也会跟着来凑热闹,它们爬上荷叶,或等在水里,将一只只成形的亚马孙蝌蚪吞进肚里……
到了这个时候,一团上万只的亚马孙蝌蚪,能剩下三五只,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很多时候都是整团卵子全军覆没。如果它们真的能够滚落到河里,又逃过红扁嘴鱼和草蛇的袭击,成长为一只大蛙,那实在是上苍赐予它们的一种神奇。好在它们并没有思想,并不知道这一路活过来的苦难和艰辛,自然也就没有了抱怨。
经过重重的劫难,没有被吃掉的亚马孙蝌蚪,似乎已经获得了自由,然而,随着它们身体的长大成形,它们身边的天敌却数倍增加。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路上跑的,喜欢以亚马孙大蛙为食的动物,这时会猛增到20多种,真是天罗地网,密密如丝地罩着这些弱小的生命。只是这时的它们,出于本能,多少也已经懂得了一点躲藏与逃生的本领。
是的,亚马孙蝌蚪的幸存,始终都是一个奇迹,一个神话。
它们始终处于挣扎的命运,与波澜壮阔的亚马孙风光总有些不相符合。从降生的数万只亚马孙蝌蚪看,最后能剩下的,还不到万分之一。因此,亚马孙蝌蚪的一生,是被公认的最为不幸,最为险象环生的一生。
当法国摄影师德·塞克将它们一生的经历拍成影片后,每一个片段竟然都成了生死场,每一分钟里,都有惊心动魄、让人揪心的场面。事实上也是如此。亚马孙蝌蚪最终能成为大蛙的可能性小得微乎其微,令人无法想像。
当人们为它们终于在千难万险中,长成一只大蛙而庆幸时,它们的命运却猛然陡转,又一场多灾多难的经历重新开始了……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许多人都已经不忍再看。
这时长成大蛙的亚马孙蝌蚪,会同它们的父母前辈一样,勇猛地跳上阔大的荷叶,为繁衍后代而不惜任何代价。惊险而揪心的情景也就再次出现了。为寻找配偶,它们毫无顾忌,日夜不停地对天鸣叫,这种响彻世间的蛙鸣,给他们带来的危险是毁灭性的,会招来所有的天敌。但为了赶在雨季之前产下卵子,它们只有奋然一搏。
白天,—种叫做长尾燕的大鸟循声而来,把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大蛙从荷叶上一嘴叼住,衔向万里晴空,景象惨烈而又壮观。夜晚,猫头鹰从几里之外便能听到呱呱噪噪的蛙声,它们从天空直落到荷叶上,一口将大蛙吞进肚里。而为了繁衍后代,大蛙们不但不会躲避这些猛勇的天敌,反而会相互挤在一起,高叫不止,比着谁的歌声更为嘹亮,用彼此的牺牲,保护着彼此。同时,这也是它们为繁衍后代吸引配偶的全部所在,有些义不容辞的味道。
结果,不少亚马孙蝌蚪,虽然经过千辛万苦长成了一只大蛙,可是在这最后的一刻里,还是无法幸免于难。
亚马孙蝌蚪,算得上是生命物种中最为多灾多难的一种了。因此,它对人们的触动也是震撼与颠覆性的,它始终给人以心灵上的撞击。一再告诫人们,作为生命,人已经是多么的幸运和造化,又该怎样地去珍惜、热爱和善待自己。
佛家认为,生死无常,故而应该顺应生死之自然,既不贪生怕死,也不无趣轻生,而应该生则随生,死则随死。在自杀率偏高的今天,这番言论更具有警世意义。人只要活着,就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了,那么还有什么想不通,值得自己付出生命的代价呢?在最为宝贵的生命面前,还有什么不能放弃呢?
同样的故事,对于哪些过于执着于名利的人同样有警示意义。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所谓平安就是福。如果求得了财富、名位,却失去了平安,这样的人生是没有希望,没有意义的。
知心用:用生法宝,起作恒寂,万惑皆如。——唐僧净觉《楞伽师资记》
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唐僧净觉《楞伽师资记》
识无形,佛无形,佛无相貌。——唐僧净觉《楞伽师资记》
了知守心,是第一道。——弘忍《最上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