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峰阐提惟照禅师,年幼即超群出众,厌恶尘俗。一日,老师讲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马上道:“凡圣本是一体,因习学故有差别。我知道了。”立即趋赴成都师从鹿苑清泰。到十九岁,剃发为僧,受具足戒。
清泰禅师叫他到大慈寺听讲《起信》,惟照禅师就回房睡卧。清泰责问他,惟照道:“既然称作正信大乘,岂是言说所能明白?”于是虚心游学各方,到大洪山拜谒芙蓉道楷禅师。惟照曾经夜晚坐于阁道,适逢风雪震荡迫近,听闻提醒防盗的人呼喊而过,随即有所醒悟,就辞别清泰离去了。
北宋大观年间,芙蓉道楷遭难,惟照禅师从三吴动身,打算趋赴沂水,仆夫迷路,禅师举杖打他,忽然大彻大悟。慨叹道:“此地不是鳌山吗?”等到了沂水,芙蓉道楷望见他,高兴地道:“继承兴隆我宗门的,一定是你们几人。”
惟照于是留下,亲自耕种于湖边,积年智证,成就道果,出领禅院住持。后又相继转主甘露寺、三祖寺。宣和壬寅年,诏令迁补圆通寺,弃而不就,又住于泐潭。
一天,惟照禅师上堂道:“古佛道,我初成正觉,亲见大地众生全都成就了正觉。后来又道,成就正觉深固幽远,无人能到。因没见识汉子,好龙头蛇尾。”
又一天上堂道:“过去诸佛已经涅槃。你等众人,不应追念。未来诸佛还未出世,你等诸人,不要妄想。正当今日,你是何人?参究去!”
惟照禅师上堂道:“本自不生,今亦无灭,是死不得的样子;在此出生,随处灭尽,是活受苦的情形。大丈夫男子汉,只须处于生死流转之中,卧于荆棘林里,俯仰屈伸,随机应对。如能这样,无量方便,庄严三昧,大解脱门,荡然顿开。假若不是这样,无量烦恼,一切尘劳,像山岳耸立面前,堵塞古来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