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无垢居士张九成,未及第时,由于客人谈起杨文公、吕微仲等有名望的学者,他们的造诣精深微妙,都是由禅学导致的,于是心里羡慕。他听说宝印楚明禅师在大通传道,居住在净慈,就到他那儿去,请教入道的要诀。楚明禅师道:“此事只有念念不舍,久久纯熟,时候到了,自然就会印证悟入。”又举出“赵州柏树子”话头,让他时时提醒自己。居士很久都没有省悟,于是辞别楚明,去拜谒善权清禅师。居士问:“悟禅的事人人都有分,个个都可以圆成,是吗?”清禅师道:“是这样。”居士曰:“为什么我没个悟入之处?”清禅师在袖子里拿出数珠,给他看后,说道:“这是谁的?”居士一下子无法回答。清禅师又把它装进袖子道:“是你的,就拿去。一涉及思维,就不是你的了。”居士一脸恐惧的样子。
不久,居士留在苏氏馆舍。一天晚上,居士进厕所,把“柏树子”话头拿来参究。听到蛙声,疑虑消释,契合悟入。他有偈记述此事道:“春天月夜一声蛙,撞破乾坤共一家。正这样时谁会得?岭头脚痛有玄沙。”到天亮,去谒见法印一禅师,机锋禅语颇为契合。适逢一禅师私忌日,居士就到明静庵见供云水主僧惟尚禅师,才见面惟尚禅师就伸出双手,居士便喝叱。惟尚禅师就打他的脸颊,居士快步上前。惟尚道:“张学录怎能诽滂大般若?”居士道:“我证见的地方只是如此,和尚又怎样?”惟尚举出“马祖升堂,百丈卷席”话头诘问他,说的话还没完,居士推倒了桌子。惟尚大叫:“张学录杀人!”居士跳起来,问旁边的僧人道:“你又怎么样?”僧人惘然失措。居士殴打他,回头看着惟尚禅师道:“祖父、父亲不能了结,祸殃及于儿子孙子。”惟尚禅师大笑。居士献上一首偈诗道:“卷席因缘也大奇,诸方闻举尽攒眉。台盘踢倒人星散,直汉从来不受欺。”惟尚禅师答道:“从来高价不饶伊,百战场中奋两眉。夺角冲关君会也,丛林谁敢更相欺?”
绍兴癸丑年,居士在很多士子参加的科举考试中考了第一名,又到东庵谒见惟尚禅师。惟尚道:“浮山圆鉴说,即使你进了汾阳室,也才到浮山门,也未见到我,你怎么样?”居士喝叱侍僧道:“为何不答对?”侍僧惘然失措。居士把侍僧打了一掌道:“虾蟆洞里,果然没有蛟龙。”
丁巳年秋天,大慧禅师掌管径山禅院,求学的人仰慕他就像天上的星星朝北斗一样。居士阅读了他的《语要》,感叹道:“我这才知道宗门中有了不起的人物。”拿着它去告诉惟尚禅师,遗憾没能见他一面。等到居士作了礼部侍郎,偶然听说参政刘公请大慧禅师在天竺说法,居士去了三次都没有遇到,等到大慧禅师通报谒见,居士见了只是寒暄而已,大慧禅师也默默地记住他。不久,居士奉求祭祖回到故里,来到径山,与冯给事众先生议论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译者)。大慧禅师道:“先生只知道有格物,却不知道有物格。”居士怅惘若失,大慧大笑。居士道:“禅师能够开导我使我明白吗?”大慧道:“你没见小说里记载有一个和安禄山谋叛的人,那个人先前做过阆中太守,有他的画像在那里。唐明皇逃到蜀地,见到画像动了怒气,诏令侍臣用剑刺那画像的头颅。当时阆中太守驻扎在陕西,头颅忽然落在地上。”居士听后,顿时领会了其中深刻的意旨。他在不动轩墙壁上题写道:“子韶格物,妙喜物格。欲识一贯,两个五百。”大慧禅师这才赞许认可。
居士后来在邵阳做太守,遭逢父丧,经过径山,给僧人施舍斋饭。执掌朝中大权的人猜想大慧的言论涉及朝政,就把大慧流放到衡阳,让居士在家守孝。居士守孝期满,被安置在南安县。丙子年春天,承蒙圣恩回到北方。居士在路上歇宿新淦,大慧禅师刚好也到了那儿,居士与他并舟大谈宗门法要,不曾谈及往事。据《于氏心传录》记载:“宪(旧指朝廷委驻各行省的高级官吏,此指张九成居士。——译者)从岭下侍奉舅舅回新淦,因此见到了大慧禅师,舅舅让他拜见大慧。宪道:‘向来不拜见僧人。’舅舅道:‘你姑且拜拜他。’宪知道他曾经读过儒家经典,就举出子思《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三句来考问他。大慧道:‘凡人既不知本命元辰下落之处,又要牵扯好人入火坑,为什么圣贤在开头的一处不戳破?’宪道:‘禅师能不能替圣贤戳破呢?’大慧道:‘天命叫做性,就是清净法身;率性叫做道,就是圆满报身;修道叫做教,就是千百亿化身。’宪听后,把它告诉舅舅。舅舅道:‘你拜他还有什么好推辞的!’。”
居士继而镇守永嘉,丁丑年秋天请求祭祖,绕道到育王寺拜访大慧禅师。第二年,大慧奉旨又掌管径山禅院,他到庆善院拜访居士。居士说道:“我在梦中常常背诵《论语》、《孟子》,这是为什么?”大慧禅师举出《圆觉经》道:“由于寂静的缘故,十方世界众如来,在梦中显现,就像镜中之像。”居士道:“如果不是老师,就不能听到这样精妙的议论。”
居士颂“黄龙三关”道:“我手何似佛手?天下衲僧无口。纵饶撩起便行,也是鬼窟里走(不能隐讳。——译者)。我脚何似驴脚?又被木胶粘着。翻身直上兜率天,已是遭他老鼠药(吐不出来。——译者)。人人有个生缘处,铁围山下几千年。三灾直到四禅天,这驴犹自在旁边(很得一些工夫。——译者)。”居士心中筹划六度(即六波罗蜜,指六种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的途径和方法,是大乘佛教修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布施、持戒、忍、精进、定、智慧。——译者),不为子孙考虑,因此选择华严寺的僧众,每天供给他们两次饮食,使僧人有饭吃。又曾经供奉十六大天,每人杯里的茶全都变成了乳汁。张九成居士写的偈诗道:“稽首十方佛法僧,稽首一切护法天。我今供养三宝天,如海一滴牛一毛。有何妙术能感格?试借意识为汝说。我心与佛天无异,一尘才起大地隔。倘或尘销觉圆净,是故佛天来降临。我欲供佛佛即现,我欲供天天亦现。佛子若或生孤疑,试问此乳何处来?狐疑即尘尘即疑,终与佛天不相似。我今为汝扫狐疑,如汤沃雪火销冰。汝今微有疑与惑,鹞子便到新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