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李邴居士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参政李邴居士,醉心禅道有些年头了。听说大慧禅师排斥默照的禅为邪禅,又怀疑又愤怒。等到他见了大慧开示众人,大慧举出“赵州庭柏”话头垂问道:“庭前柏树子,今日重新举。打破赵州关,特地寻言语。冒昧地问问大家:既是打破了赵州关锁,为什么还要特地寻言语?”良久大慧又道:“当初只道茅长短,烧了方知地不平。”居士听后领悟了,对大慧道:“如果不是老师后面禅语的点拨,几乎错过机缘。”

    后来,李邴居士写信给大慧禅师禀告自己的状况道:“我近来叩拜禅师,承蒙敲打启发蒙昧凝滞,忽然有所省悟。只是因为根器迟钝,见识暗昧,平生的学习理解,全都落在情障错见里,在一取一舍之间,就像穿着烂棉袄行走在草丛荆棘中,刚好自我缠绕。现在在一笑之间,顿然消释了疑惑的东西,欣喜幸运的心情可以衡量!如果不是大宗匠委婉垂顾,大发慈悲,凭什么达到这种境界?自从回到城中,穿衣吃饭,抱子弄孙,样样照旧。既无拘执之情,也不作奇特之想。那些剩下的早先的恶习,旧日的魔障,也就渐渐变得轻微。临行时禅师叮咛的话语,不敢忘记,又想到刚才入门,大法尚未明白;顺应时机,对待世人,以及接触事物不能没有阻碍。还望有用来提携教诲的地方,使我终究有达到的境界,希冀不要玷污你的声望。”后又写信道:“我近来承蒙教诲答复,完全理解禅宗深刻的意旨。我自己体验的有三点:①事无论顺逆。随机应对,不留在胸中。②旧习浓厚,不强加排遣,自然变得轻微。③古人公案茫然的地方,时时重新参究。这样,才不会自我蒙昧。前此信中说的‘大法未明’的话,也就是担心得之甚少却认为满足,应当不断开阔充实,难道还要另外寻求更好的诠解吗?清净的境界超过现在的状况,禅理就没有不通的,怎敢不铭记感佩!”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