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灭舍利
《涅槃荼毗》云:“佛化即尽,而现灭度,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跋提河边,双林树下,北首面西,枕眩叠足”。(北首以北胜故,北方法久久不灭;面西卧,为欲灭除骄慢恃力念故)《菩萨处胎经》云:“佛灭度后,有舍利八槲四斗。”八国王各严四兵来争,乃至天龙八部皆与夺心。时有智臣告曰:“诸王若争,须有胜负。如来舍利不成利益。我当分为三份:一份分奉诸天,一份分与龙神,一份分八国”。由是众心悦随;各将金坛盛贮,迎归本国建塔供养。经一百年,有铁轮王名阿恕迦,华言无忧,堪称阿育,是阿奢世王之孙也。发五天诸塔,并取龙宫舍利,使鬼王碎七宝末,一夜造成八万四千座。塔既成就,有罗汉名耶舍,舒五指轮,放光八万四千道,令羽飞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置一塔。南瞻部洲界内,今华夏天下,分得一十九所。法门寺为五也。又舍利者,具足云:舍利罗,此云身界或云大都,此云体为佛身体,无量功德所熏修故,舍身受身,非一非二,今当为汝说一形法。非安稳故,为诸人天乐着色身,示无常力不可转故,十方诸佛不入涅槃。除为调伏众生,示观灭度。息用名灭,非断灭也。
二、舍利分哪些种类
舍利是梵文,意为骨身,或灵骨,或谓坚固子。在佛教中,舍利通常指佛陀,高僧圆寂后遗留下来的身骨,头发或遗体,火化时结成的结晶体,它作为佛教的圣物而受到尊崇。
舍利有身骨舍利和法身舍利之两种。佛的遗骨叫作身骨舍利,法门寺佛指舍利,是迄今世界唯一仅存的佛指舍利。佛经叫作法身舍利,表示佛的教法不灭。
舍利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之分。舍利为释迦圆寂荼毗后,当时印度境内有八国国王分得了佛陀的舍利,并建塔安奉。至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为弘扬佛教,发掘佛骨舍利塔,取出舍利,分别盛入八万四千个宝函,重建八万四千座新塔安奉。其中我国有十九座;1、西晋会稽鄮县,2、东晋金陵长干塔,3、石赵青州东城塔,4、姚秦河东蒲坂塔,5、周歧州歧山南塔(今法门寺塔),6、周瓜州城东古塔,7、周沙州城内大乘寺塔,8、周洛州故都西塔,9、周凉州姑臧故塔,10、周甘州删丹县故塔,11、周晋州霍山南塔,12、齐代州城东古塔、13、隋益州福感寺塔,14、隋怀州妙乐寺塔,15、隋并州净明寺塔,16、隋并州榆杜县塔,17、隋魏州临黄县塔,另两处不祥。广东南华寺保存完好的六祖慧能禅师的真身,称为全身舍利。
复有生身舍利和感生舍利之别。拜佛见舍利,眉间取舍利,雕佛锈像得舍利,笔端剃发得舍利等,这种舍利非有关生理现象,亦非任何药品凝结或人工制造。而是长期修炼戒、定、慧,持诚心感得,称为感生舍利。生身舍利即佛陀和祖师们的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
舍利的颜色常见的有三种,白色的是骨舍利;黑色的是发舍利;赤色的是肉舍利。唯佛舍利有五色,神通变化不为一切物所坏故。
三、为什么留舍利
一切佛始发心,皆有四类:一云未度令度;而众生界未尽,我愿亦未尽。故于真如界中大悲心内,现起化身,广度众生。虽示灭度,而留舍利,流布世间,令瞻奉供养,发心生善。故云愿力故犹在。悲心尚熏也。如《涅槃经》云:“以胜金刚定,自碎金刚身,不舍于大悲,舍利犹分布”。有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僧师伟《赞法门寺舍利》诗:
寺名曾富布金田,塔宇从来梵夹传。
可笑异宗闲斗嘴,比乎吾道不同肩。
世人朽骨理黄壤,惟佛浮屠倚碧天。
谷囊山炉煅勿坏,铁锤霜斧击尤坚。
三千界内真无等,十九名中最有缘。
百代王孙争供养,六朝天子送修鲜。
倘能倒膝罪随缺,或小低头果渐圆。
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
经书谈我释迦外,今古烦君说圣贤。
四、什么人有舍利
佛陀、菩萨、罗汉、成道高僧、四众弟子均有舍利。若是佛舍利,捶打不碎,若是弟子舍利,撞击便破。
宋仁宗御制《舍利赞》云:
三王掩质皆归土,五帝潜形已化尘。
夫子圣中夸是圣,老君世上亦言真。
埋躯只见空遗冢,何处将身示后人。
惟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炼色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