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延安整风运动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意义

李鸿义


  三、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延安文艺界的新气象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意义
  延安文艺座谈会标志着革命文艺理论和党的文艺路线的成熟。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文艺运动和革命实际,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创造性的论述。《讲话》鲜明地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知识分子要与工农兵相结合这一文艺运动的根本方向,深刻阐明了革命文艺运动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抗战时期党对中国文艺运动的基本方针与政策,解决了文艺界存在的各种矛盾,理顺了各种关系。《讲话》是自有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以来最重要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是文艺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为新文艺的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党的思想和理论建设的光辉文献,它的基本精神不仅适用于一切文化部门,同样适用于党的一切工作部门,不但是解决文艺观文化观的教育材料,而且也是解决人生观与方法论问题的教育材料。它不仅指导解放区文艺的发展,指导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同时也是新时期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基石。
  延安文艺座谈会标志着抗日文艺运动的成熟。座谈会树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促使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到工农兵群众中去,推动群众文艺兴旺发达,大量反映火热斗争生活,具有深刻革命政治内容和高度完美的民族艺术形式相统一的文艺作品涌现出来,使新文学艺术在从未有的广度与深度上达到了与人民群众的结合。以延安为中心和发源地的解放区文学创作和文艺活动,对于革命战争的胜利、民主政治的建设、集体经济的发展、人民文化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奠定了新中国建立后文艺发展的基础。在群众文艺运动中锻炼造就了一大批坚持革命文艺方针、为人民所热爱的革命文艺先驱,他们不仅起到了“文化工作的种子”作用,而且在推动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仍然起到了中坚和骨干作用。
  延安文艺座谈会探索到一条正确解决思想、文艺问题的路子。会议自始至终贯穿着同志间和风细雨讨论问题、交换意见、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的精神。经验证明,对于思想、文艺问题只能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采取民主的讨论的方法,允许畅所欲言,民主争论,发表不同意见,使大家心悦诚服地认识并解决思想问题。文艺批评是文艺界主要斗争方法之一,对文化人应有严正诚恳的批评,积极采取思想上团结、教育的方针;对从事文化工作的党员,在党的原则问题上尤须严肃认真。应帮助文化人参加各种实际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汲取政治营养,发现创作源泉。这些经验对于领导今天社会主义文艺仍有借鉴作用。
  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要遵循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总的政治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允许文艺创作的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化,保证创作个性的自由发展,调动一切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和独创性,这是党的一贯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整风以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与实际斗争生活结合的同时,得到了想象和创作的更大自由,解放区文艺很快出现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正是根据艺术发展的规律和革命文艺发展的历史经验,建国后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文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随着时代、社会和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的。50年前《讲话》发表时中国共产党处于农村革命根据地,正进行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当时提出文艺为政治、为革命战争、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今天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文艺的服务对象、社会功能更加广泛,因此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对革命文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坚持《讲话》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艺才会健康蓬勃发展。
  ①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1月版,第70页。
  ②《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73、74-75页。
  

延安整风运动/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