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要事件

重要事件

土地革命时期

  • 1935.02

    西北根据地的成立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陕西省委、陕甘边特委领导创建的革命根据地。1931年9月,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进入陕北,改为陕北游击支队。11月初,陕北游击支队与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汇合。中共陕西省委先后派荣子卿、谢子长等人到部队加强领导。1932年1月,中共陕西省委将刘志丹领导的游击队和陕北游击支队改编为西北反帝...

  • 1934.10-1935.10.19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江西省瑞金,开始长征。1935年9月12日俄界会议后,中共中央率领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直属纵队继续北上,突破甘南天险腊子口,越过岷山,于9月20日到达甘肃省岷县哈达铺。在这里,根据从当地找到的报纸获悉西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的消息,毛泽东提出到陕北去。同时,按照俄界会议的决定,北上部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

  • 1935.8

    何畏事件

     

      何畏,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早年参加革命,毕业于黄埔军校。大革命时期加人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红4军第28团营长。1932年任第12师副师长,随四方面军主力西越平汉路,两次翻越秦岭,破冰渉汉水,千里转战大巴山,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3年7月任红9军军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

  • 1935.09-10

    劳山事件

     

      劳山战役,发生于1935年(民国24年)9月至10月。是陕甘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在甘泉县劳山对国民党军队发动的伏击战役。   1935年7月下旬,蒋介石指令国民党军对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东北军第六十七军一○七师、一一○师、一一七师、一二九师进驻洛川、鄜县一带,修筑碉堡,并以一○七师的六一九团4个营驻守鄜县的榆林桥,以一...

  • 1935.10

    陕北错误“肃反”

     

      1935年9月17日,在中央派驻西北代表团主持下,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撤销西北工委,成立以朱理治、郭洪涛为正副书记的陕甘晋省委。在此期间,中央代表团执行了王明“左”倾错误。1935年9月至10月,在中央代表团主持下,陕北发生了错误肃反,刘志丹、高岗、张秀山、杨森、习仲勋、汪锋、马文瑞等一大批陕甘边根据地党政军干部,被扣上“右派”、“反革命分子”的帽子...

  • 1936.12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6年10月,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剿共”;随即又到洛阳部署“剿共”的军事力量,调集其嫡系部队约30个师到以郑州为中心的平汉、陇海铁路沿线,准备随时开赴苏区“剿共”。蒋介石扬言至多一个月即可消灭陕甘地区的红军,“荡平”中共的根据地。12月1日,毛泽东同朱德等19位红军将领联名致信蒋介石,批评他调集胡宗南等部进攻红军和苏区;希望...

  • 1937.01

    西安救国会事件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压制民众抗日运动的事件。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组织陕西省抗敌后援会,借“合法”名义,处处限制压迫民 众运动,抱着“救国有党在,不与民相干”的态度,禁止演救亡戏剧,销售救亡书刊,迫害抗日人士,甚至以“汉奸”罪名加以逮捕;并利用“统一”抗日救亡团体之名,合并中共领导的有重大影响的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等组织,影响了陕西民...

抗日战争时期

  • 1937.07

    第一次选举运动

     

      陕甘宁边区选举制度的确立与第一次民主选举   根据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电报“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施普选的彻底的民主制度”的精神,1937年5月12日,西北办事处行政会议正式通过由特区选举法起草委员会拟定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标志着边区选举制度的确立。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共13章29条,规定:陕甘宁边区“采取普通的直接的平等的无...

  • 1937.10

    黄克功事件

     

      1937年10月5日晚,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六大队队长、共产党员黄克功,因与陕北公学学员刘茜恋爱遭拒绝,将其枪杀。   刘茜(16岁),原名董秋月,山西定襄人。同年8月来到延安,先入抗大十五队学习,后转陕北公学。黄克功(26岁),江西南康人,抗日军政大学的干部,长征到达陕北,先后任红军某团的团支部书记、宣传科长、政治委员。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在董必...

  • 1938.04

    张国焘叛逃事件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张国焘被任命为边区政府执行委员会(后改为政府委员会)副主席。在此期间,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林伯渠主席常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时任八办党代表),边区政府的工作由张国焘代主席主持日常事务。   1938年4月3日,经边区政府主席团(后改为常务委员会)批准,派张国焘前往中部(即今黄陵县)祭黄帝陵。祭陵完毕...

  • 1938-1942

    汉中特训班事件

     

      汉中特训班事件 1939年,国民党军统局相继选派30多名训练有素的特务打入延安,渗透到中共中央核心情报机关、部队、大学、边区政府等诸多要害部门。这是一起国民党特务机关潜入中共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最为成功的惊天大案。后来,案件被破获后,其成员为我党“反用”,变成我情报机关骨干,有的被特批为中共党员,直至新中国成立。这宗特务大案无论是成功打入、...

  • 1939.04

    栒邑事件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抗日、制造反共磨擦的罪行之一。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蒋介石集团在英、美劝降和日本帝国主义诱降以及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大发展的形势下,出现了反共妥协倾向,其政策的重心由联共抗日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39年4月起,国民党顽固派首先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军事压迫和经济封锁,强拉民伕。在陕甘宁边区筑起5道由沟渠和围...

  • 1939.12

    陇东事件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在陇东地区制造的破坏团结抗战的反共磨擦事件。1939年12月,国民党甘肃省主席兼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指使陇东三区专署保安队会同国民党正规军队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10日夜,国民党宁县保安队同国民党第九十九师1个团袭击八路军驻宁县1个营的部队,致该营伤亡过半,营长受重伤后率部突围,宁县遂被国民党军...

  • 1939.07.11

    周恩来坠马跌伤

     

      1939年7月11日,周恩来从杨家岭骑马到陕北公学礼堂参加欢送华北联大上前线师生的晚会,骑马摔伤右臂①。当时延安的医疗条件很差,尽管做了力所能及的处理,但还是没有接好。直到8月18日,3位印度大夫再次对周恩来的病情进行检查,取下石膏后才发现骨折处的愈合很不理想。他的肘部已经不能活动,右臂肌肉开始萎缩。尽管进行了按摩和热敷,右臂仍然无法伸直,只能处...

  • 1939.12-1940.03

    第一次反共高潮

     

      1938年广州和武汉相继失陷后,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诱降和英、美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的影响下,逐步走上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道路。1939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虽然仍声言要“坚持抗战到底”,但却把对付共产党问题作为重要议题,制定了“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其后,国民党军队即经常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周围制造摩擦事件...

  • 1940

    边师与西北局调换住址

     

      边区师范的校址原在城南门外的杜甫川口,是边区师范师生“自力更生”建设起来的。到1940年,学校的环境、设备等教学条件和边区同类学校相比,自然要优越得多。陕甘宁边区党委(后改为西北局)却在城北的小砭沟。党委和政府相距较远,工作十分不便。1940年间,经上级领导研究决定交换一下地方,让边区党委搬到杜甫川口边区师范的住址,让边区师范搬到城北小砭沟边...

  • 1940.9

    文化沟治服特务刺杀案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后,蒋介石把战略方针由对外转入对内,由被迫抗日转向消极抗日,反共反人民。国民党顽固派在不断制造摩擦事件的同时,又从重庆、西安等地向陕甘宁边区、向延安派特务。   当时在延安有两名以联络参谋身份出现的国民党高级特工人员。一个叫郭亚生,是国民党军队的上校,后来升为少将,改名郭仲容;另一个叫周励武是中校,后升为上校。周励...

  • 1940-1942

    新文字运动

     

      新文字运动 (1940年秋—1942年)   为了尽快扫除文盲,1940年秋,边区决定当年冬在延安市和延安县用拉丁化新文字开展扫盲的新试验。同年11月7日,由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发起的边区新文字协会在延安举行成立大会。从陕北公学调来70名学生,开办了新文字冬学教师训练班,吴玉章亲自授课,培养新文字教学骨干。训练班结束后,教师即分配到延...

  • 1941.01

    “三三制”政权的民主选举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的关于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政策。抗日战争初期,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各解放区相继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过渡性组织或半政权性组织,以取代旧的政权,组织和发动群众的抗日斗争。为了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适应全民族抗战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40年3月6日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指出:在抗日时期,...

  • 1941-1945

    延安整风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为了彻底清算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和其他错误的思想根源,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开展了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从延安开始,并以这里的整风运动为典型代表,故称延安整风运动。陕甘宁边区的整风运动是延安整风运动的组成部分之一。 一、边区整风运动的组织领导 1942年2月,以毛泽东作的《整顿党的作风》和...

  • 1941

    王明“中毒”事件

     

      “王明中毒事件”是王明在20世纪40年代中共党内高层在批判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的斗争时,大权旁落,内心失落,所炮制的一起莫须有的政治事件。   1941年10月,由于突发心脏病,王明住进了延安中央医院。住院后,中共中央派中央副秘书长李富春去看望王明。由于当时延安伤寒大爆发,导致内科人手不够,因此李富春选派中央医院外科和妇产科主任金茂岳担任王明的主治...

  • 1941

    环县事件

     

      一九三六年“双十二事变”之后,我党以民族大局为重,不计宿怨,摒弃前嫌,与国民党实行了第二次合作。国民党反动派慑于全国抗日民众强烈的抗战要求和中外舆论的压力,一方面表示愿意同我们合作,另一方面,却置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于不顾,在各地制造事端,挑起摩擦冲突。一九三九年六月和同年十二月,国民党顽固派先后在陇东制造了“镇(镇原)宁(宁县)事件”、“宁县事件...

  • 1941.03-1944.10

    八路军三五九旅南泥湾垦荒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1941年3月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开赴南泥湾屯田,到1944年10月离开南下,在短短的几年中,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把一个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创造了有史以来部队不吃公粮而向政府交粮的奇迹。   在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巩固陕甘宁边区和加强河防,以应付突然事变,1939年...

  • 1941.05.31-06.05

    雷击事件

     

      1941年6月份一天,当时陕甘宁边区召开县长联席会来讨论如何征集公粮的问题。开会的时候,突然降了雷雨,一个巨雷正好把会场的一个柱子劈倒了,坐在柱子旁边的当时的延川县代县长叫李彩云,不幸击中牺牲了。在会场外面,老百姓在柱子上栓着一头驴也被雷劈死了。有一个老百姓借这个机会就发泄了一些不满,当时讲了一句话,叫做老天爷怎么不开眼,怎么没劈死毛主席。当然...

  • 1941

    陕甘宁边区救国公粮、公盐征购

     

      1941年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遭到要种困难,出现了粮食不足,被服不足,经费不足的状况。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向农业经营者征收的一种农业收益税。它们以征收粮食为主,亦称救国公粮。它一般以农业收入为征收对象,包括耕种土地所得的农产品和出租土地、出租耕畜所得的租金,有的地区也对农家副业收入或房租收入征税,各解放区不尽相同。解放区政府每年根据抗日战争的需要...

  • 1942

    大生产运动

     

      1941年以后,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对于增强物质力量,支持长期抗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陕甘宁边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经济落后,地瘠民贫。边区所需布匹、药品、文具纸张、通信器材等基本靠输入。要将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担负着全国抗日指挥中心的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日益增长的客观需要与财力薄弱的矛盾。抗战初...

  • 1942.04

    学习吴满有、赵占魁运动

     

      从1942年开始,随着大生产运动全面展开,陕甘宁边区广泛开展了向劳动英雄学习的生产竞赛运动。吴满有、赵占魁就是许多劳动英雄中的典型代表。吴满有,延安吴家枣园人,是一个勤劳而又善于经营的农民,也是边区涌现出的第一个著名的劳动英雄。吴满有在土地革命时期翻了身,分得了土地。他早起晚睡,辛勤劳作,多施肥,勤锄草,深耕土地,及时播种,每亩地平均较其他农民...

  • 1942.08

    延安水灾

     

      延安水灾 1942年8月3日,安塞县大雨滂沱,作物被冲,溺死74人,11400户人家受灾。8月27日,子长县东南二区遭水灾,死23人,伤6人,毁坏田禾1.6万亩。延川县东阳区7月下旬山洪暴发,沿河居民遭灾,陕甘宁边区政府救灾总会拨款10万元,急赈灾民。 8月24日,延安市南川山洪暴发,冲走89人,水侵南关新市场。   

  • 1943.01

    双拥运动

     

      “双拥”运动,即政府与人民群众拥护军队,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首先开展了这项运动,后在各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   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不久,即采取措施,发动民众代替抗日军属种地,改善抗属生活,创办抗属学校,开展经常性的优待抗属工作。同时开展为八路军捐鞋袜,送军粮,慰劳前方抗日战士等活动。在边区施政纲领中也...

  • 1943.04

    审干与“抢救”运动

     

      在延安普遍整风阶段,中共中央鉴于日本帝国主义侦探奸细和国民党特务活动加剧的情况,决定从1942年12月进行干部审查工作,即清除内奸,开展反特务斗争。12月6日,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在西北局高干会上作关于反奸细的报告,夸大敌情,提出了开展反奸细的斗争。从此,便在少数单位内进行了审干和反特斗争。   1943年4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

  • 1943.06

    陈泊智识假旅长田守光

     

      1943年6月上旬,在吴旗长官庙及富县,相继发生两起武装特务偷越哨口的事件。特务虽被歼灭,但这引起陈泊的警觉。中央军委保卫部牵头召开留守兵团、延安边区政府保卫处、延安公安局等单位的联席会议,做出了加强延安的防特反特,特别是保卫中央领导人安全的决定,在边区搜索武装特务,严密监视有重大特嫌的人员。   当时保卫处每天要抄来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日常活动的安...

  • 1943

    边区新秧歌运动

     

      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延安的文艺工作者首先响应这个号召,纷纷深入农村,体验生活,学习和改造各种民间艺术,秧歌首先就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和关注。他们对旧的秧歌形式加以改造,“旧瓶装新酒”,注入新的思想内容,并吸收融汇了其他民间艺术成分,创造出了新秧歌这一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这方面,“鲁艺”可谓...

  • 1944

    边区开展“十一”运动

     

      【本报讯】上月延安市政府委员常驻议员联席会和区乡长联席会,总结了延市上半年的工作,指出延市的工作在很多方面超过原来计划,如组织劳动力百分之五十三,裴庄乡则组织了百分之九十。全市成立了四十八个变工队,使用荒数目达到四千八百亩,超过原来计划三倍,组织妇纺一千二百三十三户,超过原计划一倍多。文化建设上成立了民办小学四处,普小一处,创办了便利群众的...

  • 1945-1946

    减租减息与反奸清算运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出于“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主张,继续在解放区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1945年12月25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1946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中对此作了阐述。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根据陕甘宁边区执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实际情况,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对开展减租运动作了具体安排。西北局在1945年12月28日《关于1946年边区工作任务的指示...

  • 1945.07

    国民参政会六参政员访问延安

     

      1943年10月上旬,鉴于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表示,国共关系仍要“政治解决”,毛泽东明确表示,愿意随时恢复两党谈判。在“求和缓的方针下”,1944年5月4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西安与国民党代表王世杰、张治中重开国共谈判。5月17日,林伯渠偕王若飞飞抵重庆,继续就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同国民党代表进行谈判。9月1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确定,党的主张是召...

  • 1945.08-1946.03

    边区的第三次民主选举

     

      第三次普选活动 (1945年8月——1946年3月)   自1945年8月至1946年3月,边区进行了第三次民主选举活动。其全过程可分试选和普选两个阶段。   一、试选阶段   边区政府根据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大会关于1945年边区各级人民代表机关普遍改选的决定,于1945年2月成立了以谢觉哉(后为刘景范)为主任委员的边区选举委员会。为照顾群众生产等具体情况,1945年8月4日,边...

解放战争时期

  • 1945.10.25

    国民党新编十一旅安边起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方针,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国民党和国民党军队里的爱国分子也发出不满的声音。中共中央为了团结和争取国民党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官兵共同反对内战,确定了要争取一切可能反对内战的人们,特别是要对那些准备进攻和正在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官兵,进行教育争取工作,动员他们从内部组织起义,在关键时刻与国民党反动派决裂...

  • 1945.10-1946.04

    陕甘宁边区的第三次民主选举运动

     

      第三次普选活动 (1945年8月——1946年3月)   自1945年8月至1946年3月,边区进行了第三次民主选举活动。其全过程可分试选和普选两个阶段。   一、试选阶段   边区政府根据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大会关于1945年边区各级人民代表机关普遍改选的决定,于1945年2月成立了以谢觉哉(后为刘景范)为主任委员的边区选举委员会。为照顾群众生产等具体情况,1945年8月4日,边...

  • 1946.04.08

    四·八烈士遇难

     

      1946年4月8日下午2时,一架美军C47运输机因大雾撞在山西兴县西南40公里处的黑茶山上,机毁人亡,机上17人全部罹难。C47运输机由美国驾驶员兰齐上尉及瓦伊斯上士、迈欧、马尔丁4人驾驶,专程护送参加国共和谈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由重庆返回延安。同机回延安的有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夫人与两个孩子,老教育家黄齐生先生,十八集团军参谋李...

  • 1946.08

    国民党保六团(董策丞)起义

     

      从1943年始,国民党陕西保安第六团三大队驻防本县张洪、土桥一带碉堡线上,执行封锁陕甘宁边区的任务。第三大队大队长董策丞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军人,中共陕西省委和关中地委为了在这一带建立通往陕甘宁边区的秘密交通线,派地下党员王生春利用同乡关系与董策丞和龙伯渊(第三大队机枪第三中队代理中队长)秘密建立了统战关系。省委统战部长吕剑人和赵伯经也多次直接作董策...

  • 1946.10

    横山起义

     

      横山起义,亦称胡景铎起义。这次起义是在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张家口和承德相继失守,并对延安形成包围的形势下发生的。   1946年4月12日,党中央决定在加强自卫战争准备的同时,全党都要做统战工作。毛泽东主席亲自给西北局书记习仲勋指示,加强边区北线工作,争取打下榆林、横山。   根据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西北局决定派绥德地委统战部副部长师原(公开身份是八...

  • 1947.03.13

    胡宗南部进犯延安

     

      1947年2月,国民党军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受挫后,又加紧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蒋介石尤为重视,不仅亲临西安策划部署,而且亲自核准《攻略延安作战方案》。3月13日,在25架空军飞机的配合下,胡宗南对延安发动了猖狂进攻,出动兵力34个旅约25万人,组成南、西、北三个集团,主力是胡宗南集团的15个旅约14万人,自洛川、宜川之线分两路直扑延...

  • 1947.04.21

    延安光复

     

      1947年3月中旬,西北野战军在成功地掩护了中共中央机关安全撤离延安,并给进攻的国民党军队以重创后,于3月19日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西北野战军先后发动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榆林、沙家店、宜川、瓦子街等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0万多人,收复与解放县城近30座。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为了牵动延安、洛川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南下,发动了西府陇东战役。胡宗...

  • 1947.05

    药王山惨案

     

      1947年5月初,由于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柳林情报站主要领导成员张蓬(张智仁)叛变投敌,致使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情报科柳林情报站和“西北人民自救军”(1944年12月由关中地区一些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组织的革命武装)许多党员先后被捕。1948年4月19日,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祝绍周命令将赛坚、武梦名、胡文选等32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由西安押往耀县,21日在药王山活埋。   

  • 1947.02-1948.02

    新式整军运动

     

      从青化砭战役到沙家店一战的八个多月时间里,西北野战军完全打破了胡宗南部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由战略内线防御转向战略内线反攻,并且先后歼灭国民党军6.1万余人。边区解放军随着战局的变化在数量上也有了较大发展,其中西北野战军从两个纵队和两个旅的2.6万人,扩大到5个纵队7.5万人;地方武装由1.6万人发展到3.4万余人。在野战军扩大部分中,解放兵成份增多了,有的连队甚至达...

  • 1947 -1949

    解放战争中边区民众的支前

     

      一 动员参军   当国民党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时,边区政府正在根据边区第三届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复员方案》进行复员工作。当时,边区政府系统和地方部队,共有脱产干部和人员35000余人,计划复员16000余人,其中边区各地的地方部队和各分区、县的警卫队有20000余人,计划复员6600余人;政府系统15000余人,复员5000余人。到1946年10月,正式复员了5600余人,占...

  • 1947.12-1948

    整党运动

     

      1947年11月义合会议后,边区各级党组织召开干部会议,除讨论研究开展土地改革工作外,通过批评,整顿各级领导的思想作风,纠正工作中的各种偏差。同时,对农村基层组织开始进行试点整顿。1948年7月以前,有十多个农村支部进行了整党,取得了一些经验。   1948年7月19日至8月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延安召开地委书记联席会议,学习研究了中共中央《关于在老区半老区进行土地改革...

  • 1949.6.1

    国民党22军起义

     

      第二十二军在榆林起义经过   1948年夏,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应傅作义之命,率国民党第二十二军之第二二八师杨仲璜部去守包头。包头解放,退至五原。这时战争形势已威胁到宁夏,马鸿逵未经磋商,即将宁夏协防榆林的保安第二纵队马宝琳部两个团,调回宁夏保护老巢去了。因此,榆林更显得孤悬塞上,处境岌岌可危。榆林驻军仅剩总部和军部之直属部队与第八十六师徐之...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