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延安干部教育模式研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一章 延安干部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 第一节 延安干部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

栗洪武


  延安干部教育的发展历史与陕甘宁边区的创建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二者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陕甘宁边区是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在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扩大、巩固与发展起来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边区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成为八路军、新四军的总后方,模范的民主抗日根据地;延安成为党中央的所在地,全国抗战的指导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大部分时间党中央仍留在边区指挥全国解放战争。总起来,就党中央在延安的历史来说,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在边区生活了13个年头;就陕甘宁边区的历史来说,从1937年9月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了以林伯渠为主席的边区政府,到1950年1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的同时陕甘宁边区宣布撤销,边区行政沿革的历史也有13个年头。正因为有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在延安度过相对稳定的13年,才使得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教育建设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
  一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陕西地区就开始建立和发展党团组织,开展新的文化教育活动与工农革命运动,而以关中和陕北两大地区最为活跃。大革命失败后,各级党团组织,包括陕西省委和陕北特委、关中和陕北40多个县的农民协会,以及国共合作时建立的统一战线政权,相继遭到转向反共的冯玉祥等新旧军阀和国民党军警的破坏、捣毁,大批党、团员和革命群众被逮捕、杀害,一时光明在望的陕西城乡,又回到了封建军阀与地主豪绅黑暗统治的岁月。1927年9月26日至27日,中共陕西省委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即“九二六”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确定工作重点转向农村。从此,开始了创建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曲折的斗争。
  “九二六”会议后,陕西省委和党的地方组织领导了多次农民暴动和革命兵变,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武装起义最终都失败了。残酷的斗争,使党的组织及其领导人从中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加之受到中央苏区和红军建设经验的启发,进一步认识到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区,创建革命武装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极端重要性。
  1932年1月,南梁游击队与陕北支队改编为西北工农反帝同盟军。2月,扩建为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年底组建为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以这支主力红军为基干,经过一年多的游击战争,先后创立了以耀县照金为中心的照金革命根据地和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南梁革命根据地,统称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2月,陕甘特委恢复,同时成立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同年11月7日,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在南梁荔园堡成立,习仲勋任苏维埃政府主席,蔡子伟任文教委员会委员长。
  陕北地区,自清涧起义失败后,在中共陕北特委领导下,从1931年至1932年,党的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农民运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游击战争,并以先后创建的三支游击队为基干,于1934年12月在安定白庙岔村组建了主力红军二十七军八十四师;同时,还成立了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马明方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下设教育部,陈蓬飞任省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部长。随着红军力量的发展,陕北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先后在安定、定边、神木等十余县的广大农村,建立了农民联合会、贫农团、青年团、赤卫队等群众组织和政府机构。
  为了适应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革命斗争形势的迅速发展,1935年2月5日,陕甘特委和陕北特委在安定周家崄召开联席会议,宣告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两块根据地的党政工作与军事工作。到1935年夏,陕甘和陕北革命根据地扩大到陕西20个县境、陇东5个县境的广大区域,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保安、靖边六座县城,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红军扩大到5000多人,游击队发展到4000多人。1935年9月中旬,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永平镇,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组建为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并成立了中共陕甘晋省委。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立即纠正了根据地内正在进行的错误的“肃反”工作,并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使根据地转危为安。同时,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下设教育部,徐特立任办事处教育部长;还重新划分陕甘根据地为陕甘省、陕北省和关中、神府、三边三个特区共五个行政区,并设立了相应的政权机构,各省和特区都设有教育部。1936年六七月间,红军进行了西征,解放了甘肃和宁夏部分地方,又增设了陕甘宁省。
  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了以林伯渠为主席的边区政府,管辖延属、关中、陇东、三边和绥德五个分区。边区政府下设教育厅,具体领导边区的教育事业。根据193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333次会议通过的决定,陕甘宁边区政府所辖23个县:陕西的延安、延川、延长、绥德、米脂、佳县、清涧、吴堡、神木、府谷、安定(今子长)、安塞、定边、靖边、保安(今志丹)、甘泉、富县、淳化,甘肃的庆阳、合水、环县,宁夏的豫旺、盐池。面积129000平方公里,人口200万。1939年,国民党军队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侵占了边区的镇原、宁县、旬邑、淳化等四座县城,使边区面积减少至99000平方公里,人口减少到150万人。1940年前,边区境内一部分县,长期并存着国民党委派的县政权机构和边区政府委派的县政权机构;1940年,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后,国民党才撤走了在边区境内的13个县的县长,结束了边区部分县双重政权并存的局面。此后,边区管辖区域内的县级政权虽仍有增减与调整,但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范围。解放战争时期,西北五省区全境解放,边区政府于1950年1月19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的同时撤销,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①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二 革命根据地干部教育的兴起
  随着陕甘和陕北工农红军、游击队的建立与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原来个别的、口头的、访贫问苦式的政治教育,以致说唱形式的群众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建党、建军、建政和获得翻身解放的广大群众的需要,革命斗争的发展迫切要求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教育活动与之相配合,于是便兴起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早期的国民教育与社会教育,并成立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制定“文化教育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
  同时,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与复杂的战争局面,对党政军干部的教育也提到了重要的日程上。这一时期,除对部队中的干部、战士和地方上的干部进行日常的政治思想教育之外,主要是开办党政军干部短期训练班,进行集中培训。在陕甘边,最初西北反帝同盟军办了一个军政干部训练班,后来发展为军政干部学校;在陕北,陕北特委先办了一个党政干部训练班,后发展为陕北省委党校。1935年以后,革命根据地日益巩固和扩大,各县从工作需要出发,也开办了一些短期训练班,为县、区、乡培养骨干。这些训练班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学习内容有上级的决议指示、政策法令、政治工作训令、纪律条例、文化知识、党的建设、政治宣传、游击队怎样活动、怎样做群众工作等。班(校)负责人和教员大都由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兼任。培训对象有班、排以上的干部和优秀战士,也有政府各部门工作的干部以及地方上的积极分子。这时的干部训练班或学校教育的特点是:时间短,人数少,规模小,不定期,校址经常变动,课程精练且有针对性。
  

延安干部教育模式研究/栗洪武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