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延安保卫战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四章 毛泽东决定不过黄河,留在陕北与敌周旋/2

陈冰




  2.又急又气,胡宗南组织大扫荡
  原来在安塞扑空、青化砭又输了一着之后,胡宗南开始反省了。
  整编第31旅是个不足建制的旅,对自己来说是九牛一毛,可终究是个败仗,共军是怎么做到来无影去无踪的呢?这陕北的山沟沟光秃秃的,共军又能藏在哪里呢?连着几天,他都心情抑郁,话也不愿多说,只是对着那幅整面墙大小的军事地图看了又看。
  胡宗南一个人生了几天闷气,也没想出什么头绪,还是把董钊、刘戡和裴昌会、薛敏泉等一干人叫来商量军情。他故作谦虚地说:
  “我想听听诸位有何高见?”裴昌会、薛敏泉不敢出声,都怕哪句话没说好,又会招惹了这只愤怒的马蜂。还是刘戡自以为跟胡宗南关系不一般,先开口说:
  “胡司令,我们要想胜利,还是得尽快找到共军主力,只要知道了他们藏在哪里,我们20万大军一起出动,踩也踩死他!”
  “废话!”胡宗南不满地白了他一眼,“你说,共军主力到底在哪里?”
  董钊看到刘戡碰了一鼻子灰,心里很是受用。他咳嗽一声,说:
  “胡司令,眼下大敌当前,多说废话无益。兄弟一向崇尚干实事,已命我部通信兵对敌电台进行监测,这几天发现延安东北地区电台活动频繁。我看共军主力没有走远,他们不是向西北方向撤退,而是在东北方向,前几天在青化砭打伏击的,只是西北野战军的殿后掩护部队。”
  “哦?”听到这个消息,胡宗南很有兴趣地抬起头来,“共军在东北?那么具体在什么地方?”
  “司令,我们不妨来个大搜索,把队伍排开,并列前进,逢山搜山,遇岭搜岭,把延安东北的山山岭岭通通搜个遍,不信搜不出个蛛丝马迹来。”
  董钊一边说一边向薛敏泉递眼色,薛赶快接着说:
  “这个办法好,从前就是因为我们的部队分散了才给共军吃掉,其实我们国军比起共匪来兵多将广,要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敌人的短处嘛。”
  “下策,绝对下策!”刘戡冷冷地说,“这么多部队补给怎么保证?这也叫用兵?当年孙先生白白办了黄埔!”
  刘戡这话惹火了胡宗南,他忘了胡宗南也是黄埔毕业的。胡宗南生气地说:
  “废话少说,现在什么时候了,党国利益高于一切!”
  裴昌会一看这个场面,只有自己来和稀泥了。他慢悠悠地说:
  “在没找到上策之前,下策也只能将就用了,总比无所事事的好吧?现在南京方面已经……”
  提起南京,胡宗南坐不住了:
  “南京已经来电,为我们制定了方形战术。我们要抓紧实行,把共军消灭!”他狠狠地一拳砸在面前的桌子上。
  薛敏泉站起来,走到地图前:
  “国防部专门为我们制定了一个方形战术。就是把队伍排成方阵,长宽各15公里,只走山顶,不走大路,白天行军,夜晚露营,每日前进求稳不求快。直到找到共军主力为止。”
  董钊说:
  “这在陕北行军,天天要爬山,方形能方得了吗?”
  裴昌会说:
  “董军长,这是为了防止行军中孤军深入,被共军各个击破嘛。”
  胡宗南也说:
  “刘军长,董军长,这回你们是我攥紧的两只铁拳,向延安东北前进,一举荡平延川、清涧地区。最起码也要把他们赶过黄河去!”
  董、刘两兵团主力9个旅,根据国防部和胡宗南的指令,向延安东北方向的延川、清涧间进行“大扫荡”。他们果然把部队排成一个方圆十几里的大方阵,漫山遍野地搜索解放军。
  彭德怀看到敌人如此大规模的行军,决定暂时不与其正面交锋,让敌人在运动中露出破绽,再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之。他知道,现在毛主席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游击经典仍然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游击战能拖垮搞晕胡宗南,只要敌人在运动,就总有机会歼敌。毛泽东这时发来电报,要求“我军歼击敌军必须采取正面及两翼三面埋伏之部署方能有效,青化砭打31旅即是三面埋伏之结果”。
  可是敌人现在已经改变了战术,青化砭的老皇历还能翻吗?彭德怀和习仲勋看着这份电报犯了难。“必须三面埋伏,毛主席说得太绝对了。习政委,你看怎么给主席回电啊?”彭德怀为难地说。
  习仲勋也说:
  “青化砭战斗后,敌人异常谨慎。不走大道平川,专走小路爬高山;不就房屋设营,都是露天宿营;不单独一路前进,而是数路并列间隔很小。我们的兵力少,三面伏击,已经包围不过来了。”
  这时,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袖地位是大家公认的,他的意见是不是一定要一字不改地执行呢?彭德怀说:
  “我是一个老兵,要向党和人民负责,我们还是实事求是才对呀。”彭德怀接着说:“给毛主席发电报吧,把现在前线的实际情况汇报上去。三面伏击已不可能,任何单面击敌均变成正面攻击。这个时候我军必须耐心地长期地疲惫他、消耗他,迫其分散,寻找弱点。”
  毛泽东同意了彭德怀的意见,回电说:“你们部署甚好。敌10个旅密集不好打,你们避免作战很对。”他还要求我军指挥员都要像彭德怀一样,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独立作出自己的判断。
  彭总在给毛泽东回电的同时,也给部队下了命令:敌人这种强大集团战法,就像小米滚子。他滚他的“滚子”,我们推我们的“磨”。现在1纵分散三四个营兵力,以一连至两连为一股,派得力指挥员在敌前后左右四面袭扰,断敌交通,将敌疲惫,使敌不能不分散部分守备交通,以创造打击分散与打援敌之机会。
  3月27日,董钊兵团从延安出发,当天到达拐峁村东北宿营;刘戡兵团的司令部,也到了延安东约25公里姚店子附近,双方不敢拉出距离。行军路上,他们不断遇到西北野战军小股的袭击,行进不断受阻。而等到他们的部队停下来想展开攻击时,西北野战军却灵活地从一个山头转到另一个山头。西北野战军或出或没,交替阻击,胡军只能且战且走,行进迟缓。
  28日,董钊兵团就进至延安东约40公里的甘谷驿,直到4月1日,才来到清涧,刘戡兵团也到达了清涧以南地区。他们在延川、清涧间,根本找不到西北野战军的踪影,而各部队早已疲惫不堪,官兵们白天不时受到西北野战军的袭扰,个个提心吊胆;晚上几万人集中大露营,天天风餐露宿。到了后来带的粮食也吃光了,每天只吃一顿稀饭和一顿干饭。士兵们饥渴难忍,走得慢点还被当官的打骂,有很多人实在捱不下去,就开了小差。
  董钊和刘戡眼看着自己军队人困马乏,溃不成军,直气得乱发牢骚。偏偏当天晚上,又接到了胡宗南的命令,要他们两个兵团“由清涧折转西进到蟠龙以西地区;再从那里向永坪镇、瓦窑堡一线‘扫荡’,迫使西北野战军主力北撤;尔后与由榆林方面南下之22军,在无定河边的绥德会师”。原来,胡宗南根据无线电测向台的侦察报告,判断西北野战军主力仍在瓦窑堡西南方向。
  董钊气呼呼地说:
  “胡长官调兵太不负责任。让我们从延安到安塞,又从安塞到延安跑了几个来回,还没休整,就北上清涧。现在,刚刚到地方,屁股还没捂热又要走,就是匹马也得歇歇腿吧?跑来跑去,这共军主力还是没见着。”
  其实,他千方百计要找的西北野战军主力,现在正隐藏在蟠龙附近的一条无名山沟里养精蓄锐呢。
  在陕北这个老革命根据地,军民一心,坚壁清野、封锁消息做得很彻底,让国民党军耳又聋,眼又瞎,就像捉迷藏似的,左摸右摸,还是摸不到西北野战军主力所在。国民党军想尽办法,前线派出侦察部队,后方派出侦察飞机,仍旧找不到西北野战军的踪迹。而西北野战军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暗里窥明,对国民党军的行动了如指掌。
  彭德怀、习仲勋,很快就得知了敌人的具体部署:敌10个旅(1军5个旅,36师两个旅,144旅,12旅,135旅)背依延川、清涧两城,分3路前进。敌之左路进至永坪东之冯家坪,中路进至永坪西北之王家沟,右路进至热寺湾西高地。
  彭总盘腿坐在土炕上,对着一幅陕北地图出神。他就像一个娴熟的厨师,拿着勺子不停地搅拌着胡宗南“这锅粥”,让他身不由己地跟着自己的“指挥棒”翻腾。现在面对敌人的新部署,他决定在永坪伏击敌人,迫使敌人露出破绽来。
  4月5日,董钊兵团开始北进,当天就到了王家湾。刘戡兵团因等候补充粮食,比董钊晚一天出发。4月6日,我军在永坪公路两侧埋伏,抓住了整编第29军的尾巴。战斗开始,1纵2纵消灭了敌整12旅600人,可是因敌军间隔很小纵深大,布成方阵,没办法分割也没办法包围,所以彭总命令停止攻击,隐蔽撤至蟠龙西北地区集结。
  尾巴被西北野战军用刀扎了一下,刘戡立刻又神经紧张起来,以为对方的主力是在后头,他立即停止前进,并要求董钊回援。于是,董钊兵团4月7日又由王家湾折转南下,马不停蹄地半夜赶到永坪与刘兵团会合。
  就这样我军仅3个营和一些民兵佯装主力,领着8万多国民党军在黄土高原上武装游行,把胡宗南的两个兵团弄得人仰马翻。他们东西南北的四面乱窜,却始终没有找到西北野战军的主力。他们每天爬陡坡,睡野地,啃干粮,喝凉水,被拖得筋疲力尽,当官的怨言纷起,当兵的逃跑患病,再没力气折腾了。在这种情形下,胡宗南被迫推迟了绥德会师计划,而让董、刘两兵团4月10日回到蟠龙去补充粮食。
  胡宗南向来觉得自己“所向无敌”,偏偏与西北野战军见面无缘,始终解决不了问题。永坪一战,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兴奋起来,以为虽然损失了几百人,但是抓住了共军的“马脚”。他判断共军就在永坪附近的李家川、牡丹川地区。胡宗南决心用10个旅的兵力,把共军主力“一锅端”。于是他给部队下命令:
  整编第1军、第29军主力共9个旅于12日北上,向青化砭西北方向前进,并以驻清涧的整编第76师第72团开瓦窑堡,按第135旅防务,令第135旅沿瓦窑堡到青化砭公路南下策应。
  这份致命的情报被破译出来后,西安的地下党组织迅速传给了中央军委,毛主席立刻发报通知了彭德怀。
  敌人的破绽终于露出来了,战机稍纵即逝,彭德怀满怀信心地盯上了敌第135旅。
  西北野战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1647年3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与晋绥野战军改编为西北兵团,同年7月更名为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纵队、新编第4旅、教导旅等。1949年2月,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
  陕北革命根据地
  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人领导渭南、华县等地农民、士兵发动武装起义,开辟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到1935年9月,根据地发展到近20个县,人口90多万,主力红军和游击队发展到六七千人,成为中央红军和二、四方面军长征的落脚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中心。
  国民党整编第29军
  国民党中央军嫡系部队。1946年6月,原国民党军第37集团军被改编为整编第29军,首任军长刘戡,先后隶属于第一战区、西安“绥靖”公署。下辖第15、第17、第36、第76师和第55旅。1948年初,该整编军在宜(川)瓦(子街)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战后,国民党重建整编29军,鲁崇义继任军长,下辖整编第13、第27师和第3军。三大战役结束后,该整编军番号被撤销。所属部队直接隶属于西安“绥靖”公署。
  

延安保卫战延/陈冰编著.—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