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乡村的经济与社会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盐业/三

黄正林


  三、边区盐业的运输问题
  1937年至1940年上半年,边区盐运是自由经营,主要是盐商贩运和农民作为副业运输,综合起来可以归纳为四种运输力量:一是长脚户,即运盐专业户,依靠运输获利为经济收入;二是边区外的长脚户,把其他货物运入边区返回时运盐;三是短脚户,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把运盐当做副业收入;四是农户利用每年放青时期驮运一两回盐。这时期运盐处于无组织状态,长脚户运盐多数是以揽脚贩货为主,运盐仅在夏秋季。农户放青牲口数量少,而且只有延安、定边至庆阳两路沿线各地方农户有放青运盐的习惯。所以,1937年至1940年的盐运量是比较少的,如1938年7万驮、1939年19万驮、1940年23万驮。①
  1940年盐荒后,边区政府重视了盐业的运输问题。盐运基本政策是:“官督民运”,加强督运工作。1941年,边区政府、各分区、县都成立了督运委员会,区、乡基层成立了运输大队,各级党政群众团体都组织干部督促运盐。1942年,边区高干会议后,成立了隶属边区建设厅的交通运输局,各分区成立交通运输分局,其任务之一就是领导、组织、管理盐运工作。在从定边到延安、定边到庆阳、靖边到清涧三条运盐主干线上设有管理局,分别设在志丹、环县、瓦窑堡,负责沿线的交通设施,保证盐运道路的畅通。为了提高盐运效率,在重要市镇建立转运站,负责收盐和发盐,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群众长途驮运之苦。为方便运盐,利于运盐,修建和加宽主要干线的大车道。如修建定(边)延(安)路275公里,定(边)庆(阳)路330公里,清(涧)靖(边)路135公里。②在主要大道沿边配置店栈,草料等。这些措施的施行,使1941年后的盐运比1937年至1940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41年为299068驮③,1942年为241721驮,1943年为387603驮。④
  1942年后,边区的盐运从自由的、松散的方式向有组织的方向发展。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群众运输队、合作社运输队和公营运输队。
  群众运输队是群众按自愿原则结合起来的比较松散的运输组织,它有朋帮、合伙、变工、捎牲口及带头等多种形式。
  合作社运输队是按自愿原则组织起来的,有较强的组织性。它规定社员至少须认交社股一股,每股不得少于50元的价值,入股的物资也有规定:1.能运输的牲口;2.大车、鞍架、口袋等运输工具;3.粮食或草料;4.特殊情形下得用货币。⑤为了加强对运输合作社的管理,1943年8月14日,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运输合作社奖惩办法》。根据合作社的组织办法,资金的来源和经营的方法,运输合作社有三种形式:1.消费合作社运输队,由合作社抽股本或以公盐代金购买牲口组成,结账分红均与消费社混在一起。2.独立合作社运输队,先收公盐代金或各机关投资购买牲口,独立组成。它由政府领导,雇人从事运输;也有与脚户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公盐的运输任务。3.公私合作社运输队,有三种形式,一是群众将牲口投入合作社;二是合作社与群众双方投入牲口,由合作社领导;三是合作社投资长脚运输队或朋帮,按牲口好坏作价,按股分红。⑥
  公营运输队由党政机关、部队、学校利用自己的牲口、人力组成运输队,自负盈亏。
  在运盐中,群众运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盐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1943年三边分区动员群众牲口16449头,参加盐运的5612头(内有耕牛2662头),组织长脚户牲口2183头,短脚户牲口972头,截至7月16日统计,运出私盐16753驮。⑦延安县南区合作社运输合作社,共有12个,有牲口骡马191头、驴26头、骆驼48峰,1943年运盐9538驮,获益边币8583293元,折小米1215.76石,纯利润2948734元。⑧这样的例子在边区是很多的。
  边区盐运主要依靠民间畜力驮运,因此,动员畜力成为盐运的一项主要工作。畜力的多少和盐运量的大小成正比,如1943年运盐387603驮,是抗战时期边区盐运量最大的一年,畜力运输也是最多的一年。这年参加盐运的牲口数为5.5万头(绥德分区未统计在内),其中群众牲口中的长脚、短脚户及农户牲口数为49237头,各种形式合作运输牲口3706头(据9月统计);机关部队牲口约2000头;还有外来脚户牲口。就盐运量而言,截至9月底统计,共运盐31万驮,其中民间驮盐约23万驮,占75%;合作社运盐约3.5万驮,占11%;机关部队运盐1万驮,占4%弱;外来牲口运盐约3.5万驮,占11%。⑨可以看出,边区的盐运主要靠民间运输力量来完成。
  ① 西北局调查研究室:《1943年的运盐工作》1944年,《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693页。
  ② 《交通问题》,《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725—727页。
  ③ 《毛泽东选集》卷5,东北书店1948年版,第802页。
  ④ 西北局调查研究室:《1943年的运盐工作》1944年,《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695、700页。
  ⑤ 《边区人民运输合作社组织办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政府档案》第356卷,庆阳地区档案馆藏。
  ⑥ [日]内田知行:《陕甘宁边区的交通运输事业》,《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第1期,第111页。
  ⑦ 三边专员公署:《运输材料部分汇集》1943年12月,《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759页。
  ⑧ 边府研究室:《边区合作社八年的发展概况》1944年8月,《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768—769间的插表。
  ⑨ 《1943年的运盐工作总结》(估计1943年,原档案无年代)12月2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档案》第357卷,庆阳地区档案馆藏。
  

陕甘宁边区乡村的经济与社会/黄正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您是第 位访客!